古詩長相思原文及翻譯

古詩長相思原文及翻譯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麼都有哪些型別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長相思原文及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註釋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

  榆關:即今山海關,在今河北秦皇島東北。

  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

  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

  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

  聒:聲音嘈雜,這裡指風雪聲。

  故園:故鄉,這裡指北京。

  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譯文

  跋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將士們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裡都點起了燈。

  帳篷外風聲不斷,雪花不住,嘈雜的聲音打碎了思鄉的夢,想到遠隔千里的家鄉沒有這樣的聲音啊。

  納蘭性德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滿洲正黃旗人,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原名納蘭成德,為避當時太子“保成”的名諱,改名納蘭性德。一年後,太子改名為胤礽,於是納蘭性德的名字改回成德。康熙十五年進士,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騎射、好讀書、擅長於詞。他的詞基本全以一個“真”字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傳神。

  《長相思》賞析

  詞的.上片寫行程之勞。起句顯示了空間之廣袤,又寓時間之流逝,氣象闊大。“山一程,水一程”六字,直寫戍路途之曲折迢遙,側寫跋山涉水之艱險辛苦。疊用兩個“一程”,突出了路途的修遠和行程的艱辛。第三句“身向榆關那畔行”,交代行旅去向。此處說“身”向榆關,而非“心”向。其實就是說,軀體越來越遠離了故鄉,而心靈卻越來越趨向京師,越來越拴緊了故園。“榆關”是指山海關,“那畔”即“那邊”。當我們讀到這裡,彷彿浮現出這樣一幅圖景:大隊人馬,翻山越嶺,登舟涉水,風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向山海關方向進發。而詞人因為留戀家園,卻是頻頻回首,步履蹣跚,望斷白山黑水而不見故園影蹤。“夜深千帳燈”一句,寫的是夜晚宿營於曠野的情景:深青的天幕下,漆黑的曠野上,一座座營房,燈火熠熠,映照著永夜無眠的人。“千帳燈”是虛寫,寫詞人這次出巡隨從眾多。為什麼夜深了,而仍然營火閃爍呢?這就為引出下片的“鄉心”蓄勢。

  詞的下片側重遊子思鄉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換頭寫景,“風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風狂雪驟的荒寒景象。這是以哀景襯傷情,風雪載途,行者鄉思更烈。疊用兩個“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風,鋪天暴雪撲打帳篷經久息的情景;也從一個側面寫出了天寒地凍之夜,人之輾轉難眠的狀態。“聒碎鄉心夢不成”呼應上片的“夜深千帳燈”一句,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寢的原因。著一“聒”字,突出了風雪聲響之巨;且極具擬人味,彷彿這風雪也通人心似的,徹夜唸叨著故園的人事,讓人心潮起伏。“聒碎鄉心”,用的是誇張手法,形象地表現了“一夜徵人盡望鄉”的愁腸百轉的心態。“故園無此聲”,交代了“夢不成”的原因:故鄉是沒有這樣的連綿不絕的風雪聒噪聲的,當然可以酣然入夢;而這邊塞苦寒之地,怎比鍾靈毓秀之京都,況且又是暴風雪肆虐的露營之夜,加之“鄉心”的重重裹挾,就更難入夢了。結尾這一句直截地表達了徵人對故鄉的深深眷戀之意。

  總的來說,上闋寫面、寫外,鋪陳壯觀;下闋寫點、寫內,曲描心情。選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風雪、燈火聲音。又採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語句,輕巧排列,對應整齊。信手拈來,不顯雕琢。全篇融細膩情感於雄壯景色之中,盡顯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帳燈,風,雪等大的物像,來寄託細膩的情感思緒。纏綿而不頹廢,柔情之中露出男兒鎮守邊塞的慷慨報國之志。沒有一般邊塞詩的大氣、沉痛、悲涼、雄壯,而是風格婉約,筆調纏綿,少了抑揚頓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兒的纏綿情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