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古詩及翻譯
暮江吟古詩及翻譯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麼什麼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暮江吟古詩及翻譯,歡迎大家分享。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翻譯:
傍晚,太陽輕鬆地展開圓圓的身子,躍入了水中,濯洗一天的疲憊。這個不識水性的頑童,把最後幾縷光芒灑滿水面,就慢慢地沉下去了。
四周很安靜,沒有誰注意一場悲劇的上演。江被涼涼的風吹拂著,一半是碧綠,如一塊漾著波浪的珠玉;一半卻紅彤彤的,象一朵雲彩浸在了水中。
黑暗終於擠滿了天空。遠處,淡淡的桂香似一些若有若無的聲音,漂浮在聽覺之外。
秋天,這個可愛的.九月初三的夜晚呵,在一盞漁燈的照耀下,變得溫馨和美好。
月亮拿著一把細長的彎弓,悄悄從山坳裡爬了出來。露水閃著珍珠般的瑩光,垂掛在岸邊的葉尖上,它是月亮從天上射落的星星嗎?
一陣微風掠過,墜落的,是滿樹的平平仄仄。
拓展: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1]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2]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白居易代表作
《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暮江吟》《憶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直中書省》《長相思》《題岳陽樓》《觀刈麥》《宮詞》《問劉十九》《買花》《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等
白居易人物評價
舊唐書
臣觀元之制策,白之奏議,極文章之壺奧,盡治亂之根荄。非徒謠頌之片言,盤盂之小說。就文觀行,居易為優。放心於自得之場,置器於必安之地。優遊卒歲,不亦賢乎!
贊曰:文章新體,建安、永明。沈、謝既往,元、白挺生。但留金石,長有莖英。不習孫吳,焉知用兵?
新唐書
觀居易始以直道奮,在天子前爭安危,冀以立功。雖中被斥,晚益不衰。當宗閔時,權勢震赫,終不附離為進取計,完節自高。而稹中道徼險得宰相,名望漼然。嗚呼!居易其賢哉!
唐才子傳
公詩以六義為主,不賞艱難。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嫗讀之,問解則錄。後人評白詩“如山東父老課農桑,言言皆實”者也。雞林國行賈售於其國相,率篇百金,偽者即能辨之。與元稹極善膠漆,音韻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與劉賓客齊名,曰“劉白”雲。公好神仙,自制飛雲履,焚香振足,如撥煙霧,冉冉生雲。初來九江,居廬阜峰下,作草堂,燒丹。今尚存。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實,為《六帖》,及述作詩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針集》三卷,並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