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氣的古詩

驚蟄節氣的古詩

  導語:“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古代分驚蟄為三侯:“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驚蟄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接下來小編整理了驚蟄節氣的古詩,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1.《觀田家》

  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廩物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2.《春晴泛舟》

  陸游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3.《驚蟄》

  長卿

  陌上楊柳方競春,塘中鯽鰣早成蔭。

  忽聞天公霹靂聲,禽獸蟲豸倒乾坤。

  4.《驚蟄》

  左河水

  一聲霹靂醒蛇蟲,幾陣瀟瀟染紫紅。

  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啟春耕。

  5.《驚蟄》

  吳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滿前莫問名。

  驚蟄未聞雷出地,豐收有望看春耕。

  6.《義雀行和朱評事》

  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餘。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雲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7.《秦娥月/憶秦娥》

  范成大

  浮雲集。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拂牆濃杏燕支溼。

  燕支溼。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8.《水龍吟 壽族父瑞 堂是日驚蟄》

  吳存

  驚蟄今朝蟄戶初開,一聲雷喚蒼龍起。

  吾宗仙猛,當年乘此,遨遊人世。

  玉頰銀鬚,胡麻飯飽,九霞觴醉。

  愛青青門外,萬絲楊柳,都捻作,長生縷。

  七十三年閒眼,閱人間幾多興廢。

  酸鹼嚼破,如今翻覺,淡中有味。

  總把餘年,載松長竹,種蘭培桂。

  待與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霽。

  驚蟄節氣的含義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蛇蟲鼠蟻。蟄是藏的意思。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大自然節律才是使各種蟄蟲有感,因此開始活動的原因。

  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鬥指丁,太陽到達黃經345°,於公曆3月5-6日交節。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很重視驚蟄這個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

  2021年驚蟄時間:3月5日

  陽曆時刻:2021年3月5日16:53:32

  陰曆日期:正月(小)廿二星期五

  開始時刻:2021年3月5日16:53

  結束時刻:2021年3月20日17:37

  驚蟄吃什麼傳統美食

  1.梨

  驚蟄吃梨是北方的民間習俗。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為與害蟲別離。春回大地,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所以梨特別適合在這個季節食用。

  2.蛋

  除了吃梨,民間還有驚蟄吃蛋的說法,據說是因為驚蟄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張嘴,只有以蛋餵食,飽食後它就不會傷人了。而經過演變,當初餵給白虎的雞蛋,如今變成了餵給人們自己啦。

  每星期不宜吃超過三隻蛋黃,蛋白則不在此限,而且每天不應攝取超過300毫克膽固醇。原來蛋白不含脂肪,也不含膽固醇,是接近純蛋白質的食物,所以蛋白的攝取量不像蛋黃般受限制。

  3.炒豆

  在陝西,一些地區過驚蟄要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後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象徵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

  黃豆真的是價廉物美,對於女人來說,它含有的異黃酮素又能產生與雌激素荷爾蒙相似的效用,降低血液膽固醇,保護心臟,預防乳癌骨質疏鬆的'情況。

  4.玉米

  在少數民族地區,廣西金秀縣的瑤族在驚蟄日家家戶戶要吃“炒蟲”,“蟲”炒熟後,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一起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盡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大家就來祝賀他為消滅害蟲立了功。其實“蟲”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徵意義。

  玉米是很多人非常喜歡的食品,美味可口,營養價值高。它含纖維素特別高,而纖維素可加速腸道蠕動,降低膽固醇吸收,預防冠心病。此外,玉米中還含有大量鎂,鎂可加強腸壁蠕動,促進機體廢物的排洩,對於減肥非常有利。

  5.芋頭

  贛南閩西一帶的客家人,在驚蟄這天要在熱水中煮帶毛的芋子、炒黃豆(代表消滅多種蟲害)。

  中醫認為芋頭可補中益氣,因其含有豐富的黏液皂素及多種微量元素,可幫助機體糾正微量元素缺乏導致的生理異常,同時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6.醪酒

  春天到來,人的全身汗毛孔也開了,西北有些地方在驚蟄節要家家戶戶喝醪酒、吃雞蛋煎餅拌芥末汁,驅除身體積存的寒氣。

  醪酒的製作方法簡便而有獨特的技巧,須得有匠人專釀,並非人人都會。它的做法:先將糯米用水淘進雜質,再浸泡溫水中約十二小時,搭出上籠蒸熟,倒在未使用過的油脂肉類的淨案板上,涼冷,用蒸了米的蒸鍋水撒在米上,使米的適量的甜酒麴,裝入瓷盆,放在約攝氏50度的熱炕上,用乾淨棉褥蓋嚴,過一晝夜半,揭開被褥,就可以聞到濃郁的酒香氣味,說明醪酒已經釀成,連盆放到冷涼處,準備食用。

  7.煎餅

  在山東的一些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爐烙煎餅,意為煙熏火燎整死了害蟲。

  煎餅因是用原糧製作,麩皮沒有去掉,所以營養豐富,吃起來香酥鬆柔,且便於存放和攜帶,是一種極富特色的地方食品。有人認為,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進食慾,促進面部神經運動,有益於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神經的健康,減緩衰老,不失為一種保健食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