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間傳說故事

山西民間傳說故事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文案吧,文案用於分享自己的生活態度和人生感悟。還苦於找不到好的文案?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山西民間傳說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山西民間傳說故事1

  1、河東羊肉泡饃

  山西運城地區傳統的秋冬風味小吃。說起河東羊肉泡饃的起源,還有一段與千古名將關羽相關的傳說。相傳東漢末年,解州城裡住著一個人稱“熊虎員外”的惡棍,勾結官府,仗勢欺人,橫行鄉里。他為了調戲婦女,命家丁把解州城裡所有的水井全部填平,只留下他家一口井,讓全縣城裡的人都到他家那口井裡擔水,並要求汲水者必須是年輕媳婦或姑娘。這事傳到常平村馮賢(關羽原名)耳中,馮賢不禁大怒,當即把刀子磨得快快的。五月十三那天,一大早便揣了兩個餅子跑進解州城,街上只有一個賣羊湯的小販,於是他取了一隻大碗將餅子掰成小塊放入碗中,又讓小販舀了些羊湯泡著餅子狼吞虎嚥吃了個精光。吃飽後他怒氣衝衝來到熊虎員外家,殺了熊虎員外,隨即跑到異地躲了起來。解州百姓為感謝關羽為民除害,於是在每年的五月十三這天,家家戶戶殺羊煮肉,吃羊肉泡饃。到了明、清兩代,河東的解州、北相、夏縣等地都有不少專營羊肉泡饃的攤店,相互競爭,使羊肉泡饃技術日臻完美。運城羊肉泡饃各具特色,出現瞭解、相、夏、津四大派系。

  2、“精衛填海”發生地的傳說

  濁漳河發源于山西長子縣發鳩山東麓,其源頭的“四星地”古代稱“東海”。遠古傳說“精衛填海”的故事發生於此。說的是遠古時代,炎帝的小女兒去東海邊遊玩,一去就沒回家,原來她掉到東海里淹死了。女娃死後變成了精衛鳥,就發誓要填平它。於是不管春夏秋冬,酷暑嚴寒,颳風下雨,精衛鳥每天都銜了發鳩山的小樹枝、小石塊,丟到東海里。因此,後人就用“精衛填海”來比喻不怕艱苦,非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

  3、舜的出生地的傳說

  山西垣曲縣同善鎮附近有一個斜井村,村中有一古井,人稱“舜井”,即傳說舜的繼母推舜落井處,斜井村附近又有諸馮山,傳說是大舜的出生地。與諸馮山相距不遠又有一座瞽冢山,傳說此山則是舜的瞎眼父親瞽瞍墳墓所在。

  4、炎帝遺蹟的傳說

  炎帝的遺蹟相傳在山西長治市以北百穀山,宋代《太行寰宇紀》稱此為“神農嘗百穀”之地。又傳高平縣、長子縣交界處的'羊頭山有炎帝陵、神農城、炎帝行宮、神農泉,北魏《風土記》稱此為“神農得嘉穀處”。長治市以東10千米處的老頂山,相傳炎帝在此活動頻繁,現已闢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是炎帝的紀念地。

  5、風陵渡得名的傳說

  黃帝的名相有風后、力牧二人,風后死後即葬于山西晉南的風陵渡。該地因此得名。

  6、女媧補天之地的傳說

  女媧被稱為“中華之母”。女媧造人、補天的神話流傳久遠。山西有許多關於她的傳說、遺址和紀念地。吉縣柿子灘、晉城市浮山、平定縣浮化山、洪洞縣趙城侯村有女媧的補天窟、補天台,女媧葬地媧皇陵;太行山古稱“女媧山”、“皇母山”;柿子灘有裸體女性巖畫,有人認為是女媧的形象。傳說中女媧“斬黑龍以濟冀州”,《尚書·禹貢》記載當時冀州之域即在山西。

  7、禹治水遺蹟的傳說

  禹是中華民族著名的治水英雄。禹都安邑,在今山西夏縣鳴條崗,舊名“夏故城”,也稱“禹王城”。《史記》稱禹“導河積石,至於龍門,南至華陰,東至砥柱,又東至盟津”。記載他治水導黃河建造龍門疏水,今稱“禹門口”,今芮城南黃河邊有大禹渡(即禹所建),通往河南省。現這兩處均為著名景區。今忻州有系舟山、禹王洞(現為著名景區),都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遺蹟。

  8、“洞房”傳說

  山西臨汾城西約16千米的龍爪河村附近有座仙境般的姑射山,傳說是堯的妻子鹿仙女居住的地方。姑射山有姑射洞,又稱神居洞。傳說堯與鹿仙女結婚即在此洞。後人也就把新婚夫妻的新房稱為洞房,流傳至華夏所有地區。

  9、董永傳說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在我國民間廣泛流傳,2006年5月20日,該傳說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我國文化史上開啟了民間傳說受國家保護的先河。山西省萬榮縣、江蘇省東臺市、河南省武陟縣、湖北省孝感市同時入選董永傳說的傳承地。 《萬榮縣志》中有一篇《董永的傳說》。該文記載,在董永家附近田家窯村有個莊戶人家姓田,田家有位姑娘叫田仙,田仙自幼聰明伶俐,人不僅長得美麗動人,而且做得一手好活計,她織的布光滑、平整、細密、柔軟,常常被選為朝廷貢物。人們都說她是天女下凡。後田仙被董永的孝心所感動,嫁給了董永。 2005年,山西學者董大中對董永故事進行了考證,他對當地流傳的董永傳說進行了廣泛而科學的蒐集,在大量查閱資料和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出版了著作《董永新論》,該書詳細記載了他的發現:“董永和七仙女故事中的織女天仙,不是從天上降臨到人間的神女,而是由當地一名勤勞、善良的民間女子演變而來。”董大中認為,嫁給董永的是田家窯的田仙姑娘,不是天上的仙女,在人們口耳相傳中,“田”、“天”同音,根據傳播學的“語言的陷阱”原理,將“田仙”誤為“天仙”,從而使董永故事神話化。其實是先有田仙,後有天仙。 董大中在紮實的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形成的文字,足以證明董永傳說在我省萬榮縣具有獨特的流傳和承遞,並拿出了科學性比較強的記錄文字。董永為西漢人,距今兩千多年。小淮村有董永祠,建於明代萬曆年間。

  山西民間傳說故事2

  關羽的傳說

  山西運城常平關帝廟 關羽的家廟,又稱關帝祖祠,位於運城市西南20餘公里的常平鄉常平村內。南靠中條,北臨鹽池,廟內泥塑尚存,建築群體保護較好,交通便利,是理想的遊覽之地。 關羽,字雲長,其故里是三國時河東解梁常平裡。傳說,當年他殺死了名叫呂熊的大地主大惡霸以後,便逃走在外。惡霸和官府互相勾結捉拿關羽,並要對關羽的家人誅滅九族,斬草除根。當時常平裡姓關的多逃到關帝祖祠一帶去避難,而云長的父母親卻因年邁,行走不便投井自盡了。後人為紀念他的父母親,便在這口井上建了一座塔。關羽去世以後,鄉人為仰慕其德,又在其地建祠奉祀。到了金代,遂建成了有一定的建築群體的廟宇,取名“關聖家廟”。

  黃帝和蚩尤

  在運城市東郭鎮西南,有一個著名的“黃帝戰蚩尤”勝蹟——“蚩尤村”(現改名為“從善村”)。

  傳說在“阪泉之野”(山西運城一帶古稱“蒲阪”),黃帝與蚩尤各自擺開了陣勢。一時間,大風、大雨伴著大霧接踵而至。先是黃帝的宰相“風后”用“指南車”指引部隊脫離險境,接著黃帝之女“女魃”出陣,驅散風雨,用號角聲、擂鼓聲等擾亂敵兵,採取變化多端的戰術,取得勝利,最後斬殺蚩尤,分解身首,異地而葬。因此,這裡被人命名為“解州”;該村村民是“蚩尤”部族的後代,所以命名為“蚩尤村”。又傳:黃帝的宰相“風后”死去,被埋葬在晉陝交界處的黃河渡門,該地因為是“風后陵”所在,後來被人們稱為“風陵渡”。

  上古傳說

  除了堯、舜、禹,晉南大地還分佈著多處“堯舜名臣”的遺蹟:“羲和墓”在稷山縣中舍村;“皋陶墓”在洪洞縣士師村;“伯益墓”在襄汾縣北社村;“后稷墓”在稷山縣稷王山……還有那麼多不知名的民間神話與傳說,使這裡當之無愧成為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密集區”和“富礦區”。

  太原市清徐縣是有名的醋鄉,也是古代堯帝留存遺蹟最集中的地方。這裡有一個以唐堯的名字命名的“堯城村”,村裡有座建築精巧的“堯廟”,傳說是唐堯“初封徙遷”之所。

  大禹治水

  從“堯城村”出來繼續南行,過平遙、介休、靈石,就到了傳說中大禹治水時“劈開靈石口”的夏門鎮,這裡是霍山山脈與呂梁山脈的交匯處。放眼望去,公路南面的山谷寬不到百米,汾河從谷中流過。在古代傳說中,這裡是汾河南流的“瓶頸”,由於兩山相交、隘口狹窄,在“靈石口”以北形成了“晉陽湖”、“昭餘祁”等多處湖泊、沼澤,致使水流不暢,常常發生水患。後來大禹受命治水,劈山石、拓幽谷、疏通水道,汾河才得以暢通南流,也留下了大禹“劈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的動人傳說。因為大禹是夏朝開國之主——夏啟的父親,所以人們把大禹拓寬的這個谷口命名為“夏門”。

  運城

  運城地區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文物古蹟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相傳后稷教民稼穡於稷山,嫘祖教民養蠶於夏縣。舜建都蒲坂(今永濟),禹建都安邑(今夏縣)。重要文化遺址有芮城的西候度;垣曲的南海峪巖洞;夏縣的禹王城、東下馮、西陰;永濟的獨頭、堯王臺;河津的西王村、北里村;絳縣的原窯河;平陸的七里坡等。重要文物古蹟有芮城永樂宮,它不但建築別緻,而且有著精美的元代巨幅壁畫,以其精湛的藝術魅力著稱於世。此外還有解州關帝廟;永濟普救寺鴛鴦塔、萬國寺;萬榮的飛雲樓,秋風樓,稷山的青龍寺;新絳的稷益廟等,都是運城的重要文物古蹟 運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以來,公候將相、學者志土,代不乏人。上古時期就有舜耕歷山,禹鑿龍門,后稷稼穡,嫘祖養蠶,黃帝戰蚩尤等歷史傳說,春秋時富賈大商猗頓,漢代絳候周勃,三國名將關羽,隋未哲學家、教育家文中子王通,唐初“四傑”之首王勃,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唐玄宗寵妃楊玉環,大將薛仁貴、張守矽、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等,皆為本區歷史名人。戊戌變法的六君子之一楊深季以及辛亥革命時期的張士秀、李岐山、景梅九等著名人士,在河東大地上都負有崇高聲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