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山水的古詩詞是哪些

描寫山水的古詩詞是哪些

  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小編整理的山水的古詩詞,供參考!

  1、《夜渡湘水》

  唐·孟浩然

  客舟貪利涉,暗裡渡湘川。

  露氣聞芳杜,歌聲識採蓮。

  榜人投岸火,漁子宿潭煙。

  行侶時相問,潯陽何處邊。

  2、《問淮水》

  唐·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擾擾在人間。

  何事長淮水,東流亦不閒?

  3、《淥水曲》

  唐·李白

  淥水明秋日。南湖採白蘋。

  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

  4、《春水》

  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

  朝來沒沙尾,碧色動柴門。

  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

  已添無數鳥,爭浴故相喧。

  5、《竹枝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6、《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7、《遊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8、《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唐·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9、《桃源行》

  唐·王維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裡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山水田園類詩歌鑑賞

  一、【2017年高考山東卷】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問題。

  早上五盤嶺①

  岑參

  平旦驅駟馬,曠然出五盤②。

  江回兩崖鬥,日隱群峰攢。

  蒼翠煙景曙,森沉雲樹寒。

  松疏露孤驛,花密藏回灘。

  棧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幹。

  此行為知己,不覺蜀道難。

  【注】①唐代宗大曆元年(766)春,岑參作為僚屬隨劍南西川節度使杜鴻漸入蜀平亂,途徑五盤嶺時作。五盤嶺:秦蜀交界處峻嶺、其山道曲折盤旋,故名。②出五盤:攀越五盤山道登上山巔。

  1.“江回兩崖鬥,日隱群峰攢”中的“鬥”“攢”兩字,生動傳神,所寫景物特徵鮮明,請作簡要分析。

  ①“鬥”字,描寫了兩岸崖石聳峙欲錯,猶如兩獸相鬥,凸顯了江崖陡峭、崢嶸之勢。②“攢”字,描寫群峰相連,層次莫辨,彷彿聚在一起,刻畫了峰巒密集、重疊之態。

  2.蜀道歷來以艱險著稱,為什麼詩人卻說“不覺蜀道難”?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理解。

  ①詩人入蜀是為報知己,為平蜀亂,雖然途中山巒重疊、險灘暗藏,但不覺艱險。②詩人登上山頂後,心曠神怡,因此所觀之景雖奇險但他感覺富有情趣。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煉句的能力。“此行為知己,不覺蜀道難”,前半句已經說明了一個原因,自己此行的目的是為看望知己好友,所以不覺得“蜀道難”;再看詩歌的前部分內容,首聯寫自己一大早驅車進入五盤嶺,然後寫自己看到的景色:江水迴旋在聳峙欲錯,猶如兩獸相鬥的崖石間,太陽還沒有出來,峰巒密集好像攢集在一起;煙靄中的山色一片蒼翠,高聳的樹木下,陰沉幽暗,在松樹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座孤單的驛站,江邊的回灘上長滿了密密的鮮花。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詩人對所觀之景的喜愛之情,雖然看到的景奇險,但是覺得富有情趣,所以就不覺得道路艱難了。

  二、【2016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臺

  【唐】王維

  端居不出戶,滿目望雲山。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閒。

  遙知遠林際,不見此簷間。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

  (選自《全唐詩》)

  1.“滿目望雲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認為這兩個字用哪個更好?請說明理由。

  示例一 “望”:照應題目中的“登臺”,引出後面描寫的景物。

  示例二 “空”:①營造空曠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的心態。

  【解析】這是一道“煉字”的題目,考生作答時應注意明確自己的觀點,然後結合詩歌的內容和結構說明理由。重點注意從煉結構、煉意和煉境的角度回答。

  2.請結合詩句說明頷聯採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①動靜結合。落日與鳥,是動態描寫;秋日原野,是靜態描寫。②寓情於景。透過描寫秋原的空闊,表現出詩人閒適的心境。

  3.你如何理解詩中的“閒”字?

  一個“閒”字,點出閒景、閒人、閒心,寫出了閒境之美、閒適之情。

  【解析】 這是一道理解詩中詞語並表明情感的題目,首先答出表層的含義,然後分析暗含的情感。

  技巧點撥

  1.套用法。試題中常見“煉字”有兩種。一是動詞。動詞的使用常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可使詩歌的意象化靜為動,更加形象生動,具有動態美。二是作為修飾語的形容詞、虛詞等。巧用形容詞可繪景摹狀,化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臨其境。

  2.刪換法。先整體把握詩歌中某一句的內容,然後再把該句中的關鍵字刪去或換成另外一個字,看其內容及表達效果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而這個變化就體現了該字的關鍵之處,在賞析時往往是答題的要點。

  3.倒推法。一種情況是先看命題者所給出的提示,如:“全詩表達了對百姓疾苦的關注,作者在某聯中用了某字,這個字用得好不好?為什麼?”考生在回答問題時,一般要說該字用得好,而“好處”中的其中一點就是“更好地表達了作者對百姓疾苦的關注”。另一種情況就是根據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或說明的道理,根據某字在詩歌中的位置進行倒推分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