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二首(鳥鳴澗、暮江吟)》優秀教案
《古詩二首(鳥鳴澗、暮江吟)》優秀教案
一、學生分析
本校是一所各方面比較先進的農村小學。這些小朋友從小生長在農村,對於詩中所描寫的山水田園般的美景,有一定的切身感受。此時正是中秋節,學生已經觀察了中秋的月亮,並已經在口語交際課作了交流。學習這兩首詩有了一定的基礎。但農村學生知識面還比較窄,所以在語文素養,古詩鑑賞方面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教師協助學生體會寫作中的技巧。
二、教學目標和設想
1.透過查字典或有關資料,初步瞭解詩句的意思。能夠大致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
2.採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瞭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3.有感情的朗誦古詩並嘗試背誦古詩。
4.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掌握自學古詩的方法。
5.想像詩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詩人表達的對明月和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教學準備
1.《古朗月行》古詩課件。
2.《古詩二首》課件。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採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瞭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2.想像詩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詩人表達的對明月和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3.掌握自學古詩的方法。自學另一首古詩。
4.有感情地朗誦古詩並嘗試背誦古詩。
五、教學過程
(一)師板書“暮江吟”。讓學生試著猜猜題目的意思
解題:“暮江吟”就是歌詠黃昏的江邊美景。
(二)學習古詩《暮江吟》
⑴初讀,解決不認識的生字。
師:讓我們一起快來一起讀讀這首詩吧。多讀幾遍,試著讀準字音。
生自讀古詩,解決生字。
師:誰有信心站起來讀讀這首詩。
⑵再讀,劃出不懂詞句。
⑶品讀,參考學習資料與同學深入研討。(可根據學生實際選取其中一種方案)
方案一:學生自由提出問題,自由討論。
師:大家讀得又投入又熟練。詩的意思讀懂了嗎?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咱們一起解決。
生提問題。師引導學生利用自身查詢的資料逐一解決問題。
生可能提出:①殘陽?②瑟瑟?③可憐?(師重點解釋“可憐”引導學生透過查字典理解“憐”的幾種含義,選擇古詩中正確的意思,也可以聯絡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進一步瞭解“可憐”的意思。)④鋪?(師可以讓學生自身先展開討論。學生可能會想到太陽已經落山了,陽光變柔和了,所以不能用“照”“射”這樣太強烈的詞,應該用詞溫柔一些。師也可引導學生看圖感受。)……
方案二:師引導學生逐句理解。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走入黃昏的江邊一起用心靈去感受那如詩如畫的美景。“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關於這兩句你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生可能提出:①殘陽?②瑟瑟?③為什麼“半江瑟瑟半江紅”同一江水還有不一樣的嗎?……(對於學生自身能解決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解決,解決不了的老師可以協助。)
弄明白前兩句詩意後,師邀請學生誦讀1、2句。
師:當白居易陶醉在夕陽美景中,天色漸漸暗下來。九月九年級的夜晚的景色又怎樣呢?――“露似珍珠月似弓”。多麼美的景色啊!但是詩人為什麼不用“可愛”而用“可憐”呢?
生討論。(“憐”不只有可愛的意思,還有憐惜的意思。這樣寫更突出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