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的古詩語句

寒食節的古詩語句

  寒食節,顧名思義就是吃冷食的節日,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介子推所設立的節日,日期一般都是定在夏曆冬至過後的105天,清明節的前一兩天,下面是關於寒食節的古詩語句的內容,歡迎閱讀!

  小寒食舟中作

  唐代:杜甫

  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几蕭條戴鶡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閒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雲白山青萬餘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譯文

  小寒時節,勉強吃一點飯,靠著烏幾,席地而坐,烏幾已經破舊,縫了很多遍了,頭上戴著褐色的帽子。春來水漲,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盪起伏猶如坐在天上雲間;身體衰邁,老眼昏蒙,看岸邊的花草猶如隔著一層薄霧。見蝶鷗往來自由,各得其所。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長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雲,有一萬多里,驀然生愁。

  註釋

  ⑴小寒食:寒食節的次日,清明節的前一天。因禁火,所以冷食。

  ⑵佳辰:指小寒食節。強飯:勉強吃一點飯。

  ⑶隱:倚、靠。隱几,即席地而坐,靠著小桌几,見《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几而坐。“幾”在這裡指烏皮幾(以烏羔皮蒙几上),是杜甫心愛的一張小桌几,一直帶在身邊,在一首詩中還寫道:“烏幾重重縛”(《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意思就是烏幾已經破舊,縫了很多遍了。鶡(音hé合),雉類,據說是一種好鬥的鳥,見於《山海經》。這裡“鶡”通“褐”,指顏色。 仇兆鰲注:“ 趙注:鶡冠,隱者之冠。”清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卷五:“渾忘憔悴無顏色,翻笑他人戴鶡冠。”

  ⑷“春水”兩句:春來水漲,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盪起伏猶如坐在天上雲間;詩人身體衰邁,老眼昏蒙,看岸邊的花草猶如隔著一層薄霧。“天上坐”、“霧中看”帶出了作者起伏的心潮,這種心潮起伏不只是詩人暗自傷老,也包含著更深的意緒:時局的動盪不定,變亂無常,不也如同隔霧看花,真象難明麼!

  ⑸“娟娟”二句語含比興。見蝶鷗往來自由,各得其所。益覺自己的不得自由。娟娟,狀蝶之戲。片片,狀鷗之輕。閒幔,一作開幔。

  ⑹“雲白”句:極寫潭州(今長沙)距長安之遠。這是詩人的誇張,實際上長沙距長安也就一千多公里。

  ⑺直北:正北。亦見“直北關山金鼓震”(《秋興八首·其四》)。朱瀚注:蝶鷗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對景生愁。毛奇齡說:船如天上,花似霧中,娟娟戲蝶,片片輕鷗,極其閒適。忽望及長安,驀然生愁,故結雲:“愁看直北是長安”,此紀事生感也(《西河詩話》)。

  壬辰寒食

  宋代: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

  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譯文

  身居他鄉的鄉思像楊柳一樣,被春風一吹就有千萬條思緒。

  尤其是到了清明的寒食節,自己的眼淚就更多了,流的淚就快要淹沒冶城了。

  自己的白頭髮像是要掙脫出頭巾的束縛,鏡子中自己的面容也已經顯得蒼老。

  不想知道官位的快樂啊,只求自己能夠在青山綠水做一個打漁與砍柴的農民。

  註釋

  [1]寒食:即節令名,在農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荊楚歲時記》中記載:“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2]“客思”二句是說客思如春風裡的柳條之多客。思:他鄉之思。思:思緒,心事。

  [3]冶城:《太平寰宇記》載,江南東道升州土元縣:古冶城在今縣四五里;本吳鑄冶之地,因以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宮附近。

  [4]巾:頭巾。雪:白髮。

  [5]朱:紅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顏。

  [6]軒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車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祿。

  [7]老:終老。漁樵:漁人與樵夫,指代隱逸生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