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古詩鑑賞
《宿建德江》古詩鑑賞
賞析透過鑑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宿建德江》古詩鑑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註釋]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縣(今屬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
3.煙渚:指江中霧氣籠罩的小沙州。
[簡析]
這首詩寫了江邊夜景,表現了詩人的旅愁。
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即移動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煙渚”,煙霧朦朧的小洲。這一句點了題,介紹了詩人觀賞景物的立足點。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黃昏時分,“客愁新”是指詩人客居他鄉,增添了憂愁。這句寫了詩人欣賞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寫江邊的遠景。“野曠天低樹”,詩人站在船頭,極目遠眺,曠野中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第四句寫江中的近景。“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詩人。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於船上才能領略到。在這十分成功的對比描寫中,表現了詩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詩前兩句是觸景生情,後兩句是託景抒情。全詩淡而有味,耐人尋味。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詩派的代表。據說有一次,他到長安參加文人詩會。他即席賦詩,寫出了“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微薄的雲淡淡地抹在銀河上,稀疏的雨點滴落在梧桐葉間)兩句好詩。大家都十分歎服,擱筆不繼續賦詩了。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⑵移舟:划動小船。泊:停船靠岸。煙渚(zhǔ):指江中霧氣籠罩的小沙洲。煙,一作“幽”。渚,水中小塊陸地。《爾雅·釋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⑶客:指作者自己。愁:為思鄉而憂思不堪。
⑷野:原野。曠:空闊遠大。天低樹:天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
⑸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在靠近人。
白話譯文
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
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創作背景
孟浩然於唐玄宗開元年間離鄉赴洛陽,再漫遊吳越,藉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憤。《宿建德江》當作於作者漫遊吳越時,與《問舟子》是同一時期的作品。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詩不以行人出發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為背景。它雖然露出一個“愁”字,但立即又將筆觸轉到景物描寫上去了。可見它在選材和表現上都是很有特色的。
詩的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裡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面是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顯然和上句的“泊”“煙”有聯絡,因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為日落黃昏,江面上才水煙濛濛。同時“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詩人自指。若按舊日作詩的所謂起、承、轉、合的格式,這第二句就將承、轉兩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這也是少見的一格。之所以“日暮”會撩起“客愁新”,是因為本來行船停下來,應該靜靜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勞,不料在這眾鳥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又驀然而生。這可類比《詩經》裡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詩經·王風·君子于役》)這裡寫一位婦女,每當到夕陽西下、雞進籠舍、牛羊歸欄的時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接下去詩人以一個對句鋪寫景物,似乎要將一顆愁心化入那空曠寂寥的天地之中。第三句寫日暮時刻,蒼蒼茫茫,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麼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於發現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麼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雖止,意未盡。“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故鄉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湧上心頭。“江清月近人”,這畫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可那畫面背後卻是詩人的愁心已經隨著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這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正構成一個人宿建德江,心隨明月去的意境。這“宿”而“未宿”,正是意味深長地表現出“日暮客愁新”。“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
此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後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詩中雖只有一個愁字,卻把詩人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
名家點評
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孟浩然詩云“江清月近人”,杜陵雲“江月去人只數尺”,子美視浩然為前輩,豈祖述而敷衍之耶?浩然之句渾涵,子美之句精工。
宋代劉辰翁《王孟詩評》:劉雲:“新”字妙。“野曠”二語酷似老杜。
明代桂天祥《批點唐詩正聲》:語少意遠,清思痛入骨髓。
明代唐汝詢《唐詩解》:客愁因景而生,故下聯不復言情,而旅思自見。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神韻無倫。
清代吳瑞榮《唐詩箋要》:襄陽最多率素語,如此絕又雜以莊重,似齊梁儷體。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下半寫景,而客愁自見。
清代張謙宜《繭齋詩談》:“低”字、“近”字,宋人所謂詩眼,卻無造作痕,此唐詩之妙也。
清代黃叔燦《唐詩箋註》:“野曠”一聯,人但賞其寫景之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詩外味。
清代劉宏煦《唐詩真趣編》:“低”字從“曠”宇生出,“近”字從“清”字生出。野惟曠,故見天低於樹;江惟清,故覺月近於人。清曠極矣。煙際泊宿,恍置身海角天涯、寂寥無人之境,悽然四顧,彌覺家鄉之遠,故云“客愁新”也。下二句不是寫景,有“愁”字在內。
作者簡介
孟浩然像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生六子。詩與王維並稱“王孟”。其詩清淡,長於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