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古詩詞鑑賞
清明節古詩詞鑑賞
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淮南子》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為清明。”關於“清明”兩字的來歷,《歲時百問》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承繼著許多約定俗成的習慣和活動,催發著無數詩人騷客的詩情雅興,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以下是清明節古詩詞鑑賞,歡迎閱讀。
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就有清明掃墓祀祖的`習俗。這一天,人們要扶老攜幼來到墓地,將酒食果品供祭親人墓前,然後焚化紙錢進行祭拜。白居易有《寒食野望吟》詩:“烏啼鵲躁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寫的正是清明節掃墓祭祀,緬懷先人,追悼亡靈的悽慘情景。寫哀思逝者悲痛心情的,似乎要數高翥《清明》一詩最為著名,詩云:“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暮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蘇軾的《江城子》詞是清明悼亡詞中的傑作,“……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情感真摯,催人淚下,一代豪放派詞人竟能寫出如此纏綿婉約的詞句,可見其對亡妻的思念之深。而在清明這一天,對於那些羈留異鄉的人們,則只能在漂泊的地方感應清明的氣息和呼喚,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遙遙祭告,正如權德輿所云:“自嘆清明在遠方,桐花覆水葛溪長。家人定是持新火,點作孤燈照洞房。”陸游也有“猶及清明可到家”的哀婉詩句,道出了千萬遊子清明盼歸與親人團聚的心聲,流露出淡淡的無奈和惆悵……
下面再給大家推薦幾首關於清明的古詩詞。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江引·清明日出遊
【明】王磐
問西樓禁菸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
人倚鞦韆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
【唐】白居易
風光煙火清明日,歌哭悲歡城市間。
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
中橋車馬長無已,下渡舟航亦不閒。
冢墓累累人擾擾,遼東悵望鶴飛還。
[清明節古詩詞鑑賞]相關文章:
1.古詩詞鑑賞的方法
2.如何鑑賞和複習古詩詞
3.古詩詞鑑賞王維
4.古詩詞《長歌行》鑑賞
5.古詩詞的“意境”鑑賞
6.古詩詞鑑賞集錦
7.古詩詞鑑賞大全
8.鑑賞古詩詞語言風格
9.如何鑑賞古詩詞
10.古詩詞名句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