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鑑賞方法介紹

古詩鑑賞方法介紹

  玉樓春(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分析鬧字:鬧字以動寫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的濃烈氣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機勃勃的美妙境界。

  對錶現手法的賞析回答:手法+表達作用。

  關河令(宋)周邦彥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淒冷。佇聽寒聲,雲深無雁影。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分析:這首詞表達的思想感情:融情於景。本詞上厥先寫薄暮悽清之景,孤獨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長鳴傳來,不見雁影,營造了一種悽清的氛圍。下厥的孤燈與上片相呼應,孤寂悽苦之情自然流露於詞的字裡行間。

  二.區分幾個概念,明確答題的內容角度

  (一)方式、手法的區分: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三個方面:

  ①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虛實、動靜)、抒情、議論、鋪陳等。

  ②表現手法:起興、聯想、烘托、襯托(正襯或反襯)、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比、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託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含蓄蘊藉等。。

  ③修辭: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

  (二)情、志的區別:在詩歌裡,情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一般都是透過景物描寫表達出來的;志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理想、抱負、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透過對物的描寫表達出來的。例如,宋人楊萬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及對新事物的.喜愛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汙的品質,屬於言志。

  (三)情、景關係區別: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透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四)描寫的角度: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三.注意以下幾點:

  (一)把握常用的表達程式:

  這首詩採用了(某種表達方式、或修辭手法、或表現手法)的技法,寫出了(某個意象)的(某種)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種)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種)作用。

  熟悉常用的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記敘,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書憤》)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

  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漫成一首》)詩歌從水中月影寫起,生動描寫了白鷺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拔刺的響聲,一動一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這是詩的後兩句,點出喜愛菊花的原因和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凋的堅貞品格的讚美。

  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愛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溫廷筠《商山早行》)首聯中起句以時間、事件、環境三者相互照應,寫出旅客的辛勞,對句直抒詩人的感慨。客行與故鄉相比較,自然生出一個悲字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