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行 》古詩和翻譯

《長歌行 》古詩和翻譯

  《長歌行》是李白擬樂府舊題而創作的一首樂府詩。其創作的具體時間難以考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蒐集的《長歌行 》古詩和翻譯,供大家閱讀!

  長歌行

  唐代:李白

  桃李待日開,榮華照當年。

  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

  枯枝無醜葉,涸水吐清泉。

  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將何宣。

  桃李務青春,誰能貰白日。

  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

  金石猶銷鑠,風霜無久質。

  畏落日月後,強歡歌與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樂府,建功立業,理想

  譯文及註釋

  桃李花得日而開,花朵繽紛,裝點新春。

  東風已經復甦萬物,草木皆似欣欣欲語。

  枯枝上發出了美麗的新葉,涸流中也清泉汩汩,一片生機。

  造化運轉著天地,太陽乘著日車不停地飛奔。

  如果不早立功名,史籍怎能寫上您的名字?

  桃李須待春天,但誰能使春日永駐不逝?

  時不我待,富貴與神仙兩者皆會錯肩而過。

  金石之堅尚會銷蝕殆盡,風霜日月之下,沒有長存不逝的東西。

  我深深地畏俱日月如梭而逝,因此才歡歌縱酒,強以為歡。

  就像是秋天寒霜下的蒲柳,倏忽之間,老之將至,身已衰矣!

  註釋

  ⑴長歌行:樂府舊題。《樂府詩集》卷三十列於《相和歌辭·平調曲》,屬樂府相和歌平調七曲之一。題解雲:《樂府解題》曰:“古辭雲‘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言芳華不久,當努力為樂,無至老大乃傷悲也。”魏改奏文帝所賦曲“西山一何高”,言仙道茫茫不可識,如王喬、赤松,皆空言虛詞,迂怪難言,當觀聖道而已。若陸機“逝矣經天日,悲哉帶地川”,則復言人運短促,當乘間長歌,與古文合也。《長歌行》古曲今不傳,惟留歌辭近十首,李白這首為其中之一。

  ⑵待:一作“得”。

  ⑶榮華:草木茂盛、開花。《荀子·王制》:“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

  ⑷東風:春風。李白《春日獨酌》詩之一:“東風扇淑氣,水木榮春暉。”百物:猶萬物。《禮記·祭法》:“黃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財,顓頊能脩之。”

  ⑸“枯枝”句:謂枯枝生新葉,皆可愛也。

  ⑹羲(xī)和: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駕御日車的神。《楚辭·離騷》:“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王逸注:“羲和,日御也。”

  ⑺竹帛(bó):竹簡和白絹,古代初無紙,用竹帛書寫文字。引申指書籍、史乘。《史記·孝文字紀》:“然後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於萬世,永永無窮,朕甚嘉之。”

  ⑻務:需要。青春:指春天。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綠,故稱。《楚辭·大招》:“青春受謝,白日昭只。”王逸注:“青,東方春位,其色青也。”

  ⑼貰(shì):出借,賒欠。

  ⑽蹉(cuō)跎(tuó):失意;虛度光陰。南朝齊謝朓《和王長史臥病》:“日與歲眇邈,歸恨積蹉跎。”

  ⑾銷鑠(shuò):熔化,消磨。漢枚乘《七發》:“雖有金石之堅,猶將銷鑠而挺解也。”

  ⑿歡:一作“飲”。

  ⒀倏(shū)忽:迅疾貌,形容出乎意外之快。《呂氏春秋·決勝》:“倏忽往來,而莫知其方。”蒲柳:即水楊,一種入秋就凋零的樹木。蒲與柳都早落葉,這裡用來比喻人的早衰。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篇》:“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經霜彌茂。”

  賞讀:

  這是一首詠歎人生的歌。唱人生而從園中葵起調,這在寫法上被稱作“託物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露珠,在朝陽下閃著亮光,像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詩人由園中葵的蓬勃生長推而廣之,寫到整個自然界,由於有春天的陽光、雨露,萬物都在閃耀著生命的光輝,到處是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四句,字面上是對春天的禮讚,實際上是借物比人,是對人生最寶貴的東西──青春的讚歌。人生充滿青春活力的時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樣美好。這樣,在寫法上它同時又有比喻的意義,即所謂“興而比”。

  自然界的時序不停交換,轉眼春去秋來,園中葵及萬物經歷了春生、夏長,到了秋天,它們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輝的葉子變得焦黃枯萎,喪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發而長大,而老死,也要經歷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這是一個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則。詩人用“常恐秋節至”表達對“青春”稍縱即逝的珍惜,其中一個“恐”字,表現出人們對自然法則的無能為力,青春凋謝的不可避免。接著又從時序的更替聯想到宇宙的無盡時間和無垠空間,時光像東逝的江河,一去不復返。由時間尺度來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後不能復生。在這永恆的自然面前,人生豈不就像葉上的朝露一見太陽就被曬乾了嗎?豈不就像青青葵葉,一語秋風就枯黃凋謝了嗎?詩歌由對宇宙的探尋轉入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終於推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一發聾振聵的結論,結束全詩。這個推理的過程,字面上沒有寫出來,但讀者可循著詩人思維的軌跡,用自己的人生體驗來補足:自然界的萬物有一個春華秋實的過程,人生也有一個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只要有陽光雨露,秋天自能結實,人卻不同,沒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萬物經秋變衰,但卻實現了生命的價值,因而不足傷悲;人則不然,因“少壯不努力”而老無所成,豈不等於空走世間一趟。調動讀者思考,無疑比代替讀者思考高明。正由於此,使這首詩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厭的人生說教,使最後的警句顯得渾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鐘長鳴一般,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長:一是說老大無成,人生等於虛度了;二是說老年時才醒悟將於事無補,徒嘆奈何,意在強調必須及時努力。

  讀這首詩,我們很自然會聯想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段關於人的生命應該如何度過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顧已逝的年華時,不因虛度時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無成而羞愧;這樣,在他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就可以坦然地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獻給了人世間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引導讀者少壯及時努力,不要虛度光陰,這種人生態度無疑是積極的。

  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一首名作。詩中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說明應該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詩的前四句,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園子裡綠油油的葵菜上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之後,曬乾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陽光中。世上的萬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煥發出無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們都要失去鮮豔的光澤,變得枯黃衰落了。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時間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樣,一直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好好努力的話,到老的時候就只能白白地悲傷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