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古詩的意思」

「乞巧古詩的意思」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詩。農曆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為大家分享了乞巧的意思,歡迎借鑑!

  乞巧

  作者: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譯文

  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

  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註釋

  乞巧:古代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

  幾萬條:比喻多。

  專家解讀

  唐代詩人林傑用《乞巧》這首詩,描寫出古代民間在七夕節這天,人們在乞巧活動中盛大而壯觀的景象。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

  詩人開頭用“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兩句生動的敘述,向人們講述牛郎織女動人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那美麗的傳說,自古至今牽動著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象。接著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把這些在乞巧活動中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而又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不是用具體描寫去展示人們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透過人們的行動,紅線穿過的結果,給人留下無盡的想象空間,愈加體現了人們過節時的喜悅之情。

  知識拓展

  自古至今,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薰陶作用不可忽視。特別是父母的'教育方式與孩子未來的發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幼年時的林傑經常陶醉在母親給他講述的美麗傳說中,因此,他對乞巧這樣的美妙傳說非常感興趣。成年後的林傑也和母親以及眾多女性們一樣,帶著自己美好的願望,仰頭觀看那深遠的夜空裡燦爛的天河,觀看那天河兩旁耀眼的牽牛星和織女星,期待看到那兩顆牽動人心的星能夠相聚,於是他帶著這種美好的願望和期待寫下了《乞巧》這首千古傳誦的詩。小時候的林傑就非常聰明,六歲即能賦詩,不僅下筆成章,又精於書法和棋藝。這樣一位優秀的青年卻僅有十七年的精彩生命歷程。《全唐詩》僅僅存下了林傑的兩首,《乞巧》是其中的一首,足見其珍貴。

  七夕節始於漢朝,當時, 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置辦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自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在農曆的七月初七已經被公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