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語文古詩文考查篇目和要求

2018年中考語文古詩文考查篇目和要求

  一、 古詩文背誦

  1.課標:7-9年級61篇

  注意:《賣炭翁》、《論語》五則、《孟子》一則(富貴不能淫)、《莊子》一則(北冥有魚)等尚未編入教材的.(文字附後),需補充。

  2.中考題型:上下句填空識記。(平時訓練及教學,應穿插理解性默寫題)

  二、文言文閱讀

  (1)2017考試說明解讀

  “淺易”是新舊考試說明的共同要求,也是語文中考“穩定”的具體體現。與2017年考試說明不同的是,今年考試說明在“試題示例”中出現了課內外比較閱讀題型。將“淺易”的課外文言內容逐步滲透到課內並與課內文言內容結合考查,就是“加強課外閱讀”、“多讀書”、“重視積累”“新課標”精神的具體體現和要求。

  (2)糾偏

  盲目、錯誤地加大加重課外文言文負擔,難度過大,不符合“淺易”要求。

  從應對考試而言,於考試前稍加複習使之不產生陌生感即可。

  於平時教學而言,初一不建議引入課外文言文,初二根據學情極少量地接觸最為簡單的課外文言文內容即可。

  (3)立足、夯實30篇

  課標21篇(原16篇):

  1、《論語》12章(學而時習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三人行;賢哉回也;不義而富且貴;子在川上曰;三軍可奪帥也;博學而篤志(語文版七上《<論語>六則》;語文版九上《<論語>十則》)

  2、 曹劌論戰

  3、《孟子》三則(魚我所欲也;富貴不能淫;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語文版八上《古文二則》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魚我所欲也)

  4、《莊子》一則(北冥有魚……亦若是則巳矣///語文版七下《古文二則》莊子?郢人;語文版九上《莊子 秋水》;語文版九下《<莊子>二則》渾沌之死;呆若木雞)

  5、《禮記》一則(雖有佳餚///語文版八上《古文二則》禮記 教學相長)

  6、《列子》一則(伯牙善鼓琴……吾於何逃聲哉?///語文版七下《古文二則》列子 伯牙善鼓琴)

  7、 鄒忌諷齊王納諫

  8 、出師表

  9 、桃花源記

  10 、與謝中書書

  11 、三峽

  12 、雜說(四)

  13、 陋室銘

  14 、小石潭記

  15、 岳陽樓記

  16 、醉翁亭記

  17、 愛蓮說

  18 、記承天寺夜遊

  19 、送東陽馬生序(餘幼時即嗜學……況才之過於餘者乎?)

  20、 湖心亭看雪(原為共有篇目)

  21 、河中石獸(語文版七下)

  人教、語文版 共同9篇:

  1.與朱元思書

  2.傷仲永

  3.期行

  4.愚公移山

  5.公輸

  6.滿井遊記

  7.木蘭詩

  8.孫權勸學

  9.口技

  注意:《論語》五則、《孟子》一則(富貴不能淫)、《莊子》一則(北冥有魚)等尚未編入教材的(文字附後),需補充。

  三、教材尚未編入的文字

  注:《賣炭翁》只要求背誦,其它篇既要求背誦,又要求閱讀。

  1、賣炭翁 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2、《論語》五則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莊子》一則(北冥有魚……亦若是則巳矣。)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莊子 消遙遊》)

  4、《孟子》三則(富貴不能淫)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滕文公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