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山行的理解與解析
古詩山行的理解與解析
特意選在深秋季節,來學杜牧這首《山行》,也許也是自己偏愛,總想在一個合適的季節來與學生共同品賞。
一、粗讀。
滿黑板連綿的群山,滿山火紅的楓葉,一首正楷的《山行》,便把學生帶入瞭如夢如詩的境界。看著這樣的景緻,學生彷彿一下子明白了詩中的意思,用自己方式讀起詩來。
二、明義。
這首詩比較易懂,大部分詩句都能透過自己來讀懂,於是在學生讀熟了詩以後,就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字詞,透過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來解決。師結合板畫:“石徑斜”“白雲生處”(體會與“白雲深處”的不同之處。“白雲生處”更有動感!)幫助學生理解。
三、昇華。
如果此時此刻,你也與詩人一起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印入了你的'眼簾?當我們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這火紅的楓葉,也許我們也會與詩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讚道:霜葉紅與二月花。
四、吟誦。
古人寫秋,大多寫秋的悲涼,悽美,而在這首詩中我們感受的是作者對秋的深深愛戀之情。
在學習的過程中,並沒有過多的分析、理解,只是適當地點撥。學生用自己的話語,自己的朗讀還學懂了課文。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大量的古詩需要學生自己去學,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朗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