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冊語文古詩整理

初二下冊語文古詩整理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二下冊語文古詩整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贈從弟

  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 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悽, 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 松柏本有性。

  ①亭亭:聳立的樣子。

  ②瑟瑟:寒風聲。

  ④慘悽:凜冽、嚴酷。

  ⑤"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說,難道松柏沒有遭到嚴寒的侵凌嗎?(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這是它的本性決定的。

  ⑥一何:多麼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1、城闕(què)輔三秦:城闕,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衛。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現在的陝西省潼關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為三區,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京師長安三秦作保護。

  2、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譯為:江邊因遠望而顯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

  3、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裡泛指蜀川。

  4、君:對人的尊稱,這裡指“你”

  5、宦(huàn)遊:出外做官。

  6、海內:四海之內,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我國疆土四周環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7、天涯:天邊,這裡比喻極遠的地方。

  8、比鄰:並鄰,近鄰。

  9、無為:無須、不必。

  10、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11、沾巾:淚水沾溼衣服和腰帶。意思是揮淚告別。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幽州臺:即黃金臺,又稱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是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

  ⑵前:過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聖君。

  ⑶後:未來。來者:後世那些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

  ⑷念:想到。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

  ⑸愴(chuàng)然:悲傷淒涼的樣子。涕:古時指眼淚,此指流淚。涕下:流眼淚。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註釋]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朝雨:早晨下的雨。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為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附近。

  渭城:故址秦時咸陽城,漢代改稱渭城(《漢書·地理志》),位於渭水北岸,唐時屬京兆府咸陽縣轄區,陝西咸陽縣東。

  浥:(yì):溼潤,沾溼。

  客舍:旅店,本是羈旅者的伴侶;楊柳更是離別的象徵。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顏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陽關:漢朝設定的邊關名,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古代跟玉門關同是出塞必經的關口。《元和郡縣誌》雲,因在玉門之南,故稱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

  故人:老朋友,舊友。

  更盡:再喝完。

  朝(zhāo):早晨、清晨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⑴此詩《文苑英華》題作《陪侍御叔華登樓歌》,則所別者一為李雲,一為李華。李白另有五言詩《餞校書叔雲》,作於某春季,且無登樓事,與此詩無涉。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帶。謝朓樓:又名北樓、謝公樓,在陵陽山上,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並改名為疊嶂樓。餞別:以酒食送行。校(jiào)書:官名,即秘書省校書郎,掌管朝廷的圖書整理工作。叔雲:李白的叔叔李雲。

  ⑵長風:遠風,大風。

  ⑶此:指上句的長風秋雁的景色。酣(hān)高樓:暢飲於高樓。

  ⑷蓬萊:此指東漢時藏書之東觀。《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列傳》附竇章傳:“是時學者稱東觀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李賢注:“言東觀經籍多也。蓬萊,海中神山,為仙府,幽經秘籍並皆在也。”蓬萊文章:借指李雲的文章。建安骨:漢末建安(漢獻帝年號,196—220)年間,“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詩風骨遒上,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

  ⑸小謝:指謝朓,字玄暉,南朝齊詩人。後人將他和謝靈運並舉,稱為大謝、小謝。這裡用以自喻。清發(fā):指清新秀髮的詩風。發:秀髮,詩文俊逸。

  ⑹俱懷:兩人都懷有。逸興(xìng):飄逸豪放的興致,多指山水遊興,超遠的意興。王勃《滕王閣序》:“遙襟甫暢,逸興遄飛”。李白《送賀賓客歸越》:“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壯思飛:盧思道《盧記室誄》:“麗詞泉湧,壯思雲飛。”壯思:雄心壯志,豪壯的意思。

  ⑺覽:通“攬”,摘取。覽日月:《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版)作“攬明月”。

  ⑻稱(chèn)意:稱心如意。

  ⑼明朝(zhāo):明天。散發(fà):不束冠,意謂不做官。這裡是形容狂放不羈。古人束髮戴冠,散發表示閒適自在。弄扁(piān)舟:乘小舟歸隱江湖。扁舟:小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辭別越王勾踐,“乘扁舟浮於江湖”(《史記·貨殖列傳》)。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 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①呈:恭敬地送給。

  ②天街:京城的街道。

  ③潤如酥(sū):滋潤如酥。酥:酥油,這裡形容春雨的滋潤。

  ④最是:正是。

  ⑤處:時。

  ⑥絕勝:遠遠勝過。

  ⑦皇都:長安。

  ⑧水部張十八員外:指張籍(766—830)唐代詩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員外郎。水部此處代指工部。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半籠:半映。指燭光隱約,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2、金翡翠:指飾以金翠的被子。《長恨歌》:“悲翠衾寒誰與共。”

  3、麝:本動物名,即香獐,其體內的分泌物可作香料。這裡即指香氣。

  4、度:透過。

  5、繡芙蓉:指繡花的帳子。

  6、劉郎:相傳東漢時劉晨、阮肇一同入山採藥,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還

  鄉。後也以此典喻“豔遇”。

  7、蓬山:蓬萊山,指仙境。

  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上闋:

  林花調謝,失去了春天的紅豔,未免過於匆匆。

  無奈摧殘她的,有那朝來的寒雨和晚來的風。

  風雨中的殘花,像女子臉帶胭脂把淚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時才能重逢?

  人生長恨,自像那流水長向東。

  下闋:

  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 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 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淒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 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中華書局1959年版)。飛來峰:即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唐宋時其上有應天塔,俗稱塔山。古代傳說此山自琅琊郡東武縣(今山東諸城)飛來,故名。

  (2)千尋:極言塔高。古以八尺為一尋,形容高聳。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句意。

  (4)浮雲:暗喻奸佞的小人。漢陸賈《新語》:“邪臣蔽賢,猶浮雲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5)緣 :因為。

  (6)眼:視線。

  (7)塔:鐵塔。

  (8)最高層:最高處。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決策層。

  〔9〕雞鳴見日升:雞鳴時可以望見太陽昇起。

  清平樂(yuè)·村居 ①

  宋· 辛棄疾

  茅簷②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③相媚好④,

  白髮誰家翁媼⑤?

  大兒鋤豆⑥溪東,

  中兒正織⑦雞籠。

  最喜小兒亡⑧賴(又有一說為“無賴”),

  溪頭臥⑨剝⑩蓮蓬(peng)。

  ①清平樂 村居:清平樂,詞牌名。村居,這首詞的題目,意為鄉村生活。“樂”在此處讀yuè

  ②茅簷:茅屋 ,茅屋的屋簷。

  ③吳音:作者當時住在江西東部的上饒,這一帶古時是吳國的領土,所以稱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吳地的方言。

  ④相媚好:是說彼此之間很親熱。

  ⑤翁媼(ǎo):老年夫婦,老翁老婦。

  ⑥鋤豆:鋤去豆田裡的雜草。

  ⑦織:編織,文中指編織雞籠。

  ⑧亡賴:“亡”通“無”,這裡指頑皮、淘氣。

  ⑨臥:趴。

  ⑩臥剝:趴著剝(蓮蓬)一個人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