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古詩精選

元宵節古詩精選

  引導語:元宵節是我國非常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那麼有哪些關於描寫元宵節的古詩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裡開芳宴,蘭紅豔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清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

  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娥而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上元夜憶長安》

  唐·顧況

  滄州老一年,老去憶秦川。

  處處逢珠翠,家家聽管絃。

  雲車龍闕下,火樹鳳樓前。

  今夜滄州夜,滄州夜月圓。

  《正月十五夜》

  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生查子·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元宵》

  明·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水調歌頭》

  宋·辛棄疾

  頭白齒牙缺,君勿笑衰翁。

  無窮天地今古,人在四之中。

  臭腐神奇俱盡,貴賤賢愚等耳,造物也兒童。

  老佛更堪笑,談妙說虛空。

  坐堆豗,行答颯,立龍鍾。

  有時三盞兩盞,淡酒醉濛鴻。

  四十九年前事,一百八盤狹路,拄杖倚牆東。

  老境何所似,只與少年同。

  《永遇樂》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附加閱讀:《永遇樂》賞析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避難江南時的作品,寫她在一次元宵節時的感受。

  詞的上片寫元宵佳節寓居異鄉的悲涼心情,著重對比客觀現實的歡快和她主觀心情的淒涼。起始二句“落日熔金,暮雲合璧”,寫晚晴,正是度節日的好天氣,意境開闊,色彩絢麗。緊接“人在何處”四字,點出自己的處境:飄泊異鄉,無家可歸,同吉日良辰形成鮮明對照。(這裡的“人”,而有的評論者認為指李清照所懷念的親人,從文意上看,似不如指作者自己為好。)前三句寫當時的天氣,次三句寫當時的季節,“染柳煙濃,吹梅笛怨”,點出時令是初春。上句從視覺著眼,是寫早春時節初生細柳被淡煙籠罩。下句從聽覺落筆,透過笛聲傳來的.哀怨曲調,聯想到“砌下落梅如雪亂”的初春景色。

  四處充滿春意,景色宜人,但在詞人看來,畢竟“春意知幾許”,還遠不是很濃郁的。雖是“元宵佳節”,“融和天氣”,可是這些年來國事的變化,身世的坎坷,使得女詞人產生了“物是人非”、“好景不常”之感。所以在“融和天氣”之後,立即指出“次第豈無風雨”的可能,在淡淡的春意中又摻進了濃濃的隱憂。而以上三小節結構相類,都是兩個四字句,是實寫,寫客觀景色的宜人,緊接著一個問句,反襯出主觀的不同感受。而最終歸結到本篇的主題:身逢佳節,天氣雖好,卻無心賞玩。因此,雖然有“酒朋詩侶”用“香車寶馬”來邀請她去觀燈賞月,也只好婉言辭謝了。表面上的理由是怕碰上“風雨”,實際是國難當前,早已失去了賞燈玩月的心情。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的當年,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這樣,詩人很自然地轉到當年汴京歡度節日的回憶上來。

  詞的下片著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過元宵佳節的歡樂心情,來同當前的淒涼景象作對比。“中州”指北宋都城汴京,即今河南省開封市;“三五”,指正月十五日,即元宵節。當時宋王朝為了點綴太平,在元宵節極盡鋪張之能事。據《大宋宣和遺事》記載,“從臘月初一直點燈到正月十六日”,真是“家家燈火,處處管絃”。其中提到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夜的景象:“京師民有似雲浪,盡頭上帶著玉梅、雪柳、鬧蛾兒,直到鰲山看燈。”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正月十六日”條也有類似的記載。這首詞裡的“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寫的正是作者當年同“閨門”女伴,心情愉快,盛裝出遊的情景。全是寫實,並非虛構。可是,好景不常,金兵入侵,自己只落得飄流異地。如今人老了,憔悴了,白髮蓬亂,雖又值佳節,又哪還有心思出外遊賞呢?“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更反襯出詞人傷感孤悽的心境。

  這首詞不僅情感真切動人,語言也很質樸自然。作者在這首詞的下片中,無論是用當年在汴京賞燈過節來作今昔對比也好,還是用今天的遊人的歡樂來反襯自己的處境也好,都能更好地刻劃出詩人當前的淒涼心情。真是語似平淡而實沉痛已極。更多李清照宋詞賞析請關注詩詞庫的李清照專欄。

  這首詞運用今昔對照與麗景哀情相映的手法,還有意識地將淺顯平易而富表現力的口語與錘鍊工緻的書面語交錯融合,以極富表現力的語言寫出了濃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個人身世之悲。這首詞的藝術感染力如此之強,以至於南宋著名詞人劉辰翁會每誦此詞必“為之涕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