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月的古詩及賞析
關於月的古詩及賞析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月亮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類思想情感的載體,她的意蘊十分豐富。在很多詠月詩歌中,詩人將月融於的內心思想情感之中,並使月與內心的思想情感互為輝映,創造了許多優美的審美意境,並將詩的文學品位、思想內涵與藝術造詣提升到一個極高的水平。
關於月的古詩及賞析1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賞析】
《靜夜思》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喜歡的詩,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上了年紀,也不管是客居他鄉,還是與親人相守相伴,只要是中國人,就沒有不會背這首小詩的,為什麼這樣一首語句平白如話,情感樸實無華的詩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喚起了深深的共鳴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詩歌的開頭是平白的敘事,夜深人靜,萬籟俱寂,戶外室內,沒有一點聲響,只有那寧靜皎潔的月光,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灑下了淡淡的青輝。在不經意間,低頭一望,還以為是地上落了一層薄薄的秋霜呢。這顯然是一種錯覺。也許,作者本來已經睡著了,在睡夢中回到了家鄉,可是卻被強烈的思鄉情懷喚醒,在朦朦朧朧中,錯把地上的月光當做了秋霜亦未可知,“疑”字,用得很傳神,細緻地反映了當時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恍恍惚惚的感覺,因為自己也隱約地意識到,在屋裡是不應該有霜的,可見第一反應是霜,而第二反應就有點懷疑了,等到醒悟過來,這並不是秋霜,而是“床前明月光”時,其實已經是第三反應了。至於為什麼第一反應恰恰是秋霜,則又是頗為令人尋味的,因為秋霜歷來是一種感傷的暗示,它表示這又是一年秋風起,喚起無數客子心中深藏的年華易逝的遲暮之感,對此,李白是深有體會的,“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正是他內心的表白。在他的筆下,秋霜時而鋪在了床前,時而又染在了頭頂,可見他把秋霜當做了一種寓意豐富的象徵了。而今夕何夕,月色如霜,雖然四下裡沒有一點聲音,而天上的明月和地下的月光卻好似在無聲地傾吐著什麼,使得詩人的內心再也無法平靜了。他感到怦然心動,有一股同樣是無聲卻是不可抗拒的情感的暗流在胸中湧動流淌。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播動了他的心絃,從而使他再也無法平靜下來了。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時他已經完全清醒過來了,明白自己身處何地,而當他抬起頭來,順著光線向上望去時,窗外那娟娟的.月輪正靜靜地掛在夜空。他一下子恍然大悟了,明白了是什麼觸動了自己的心絃,原來就是那揮之不去、召之即來的思鄉之情呀,它無所不在,白日裡,有事的時候,它就靜靜地蟄伏在心靈的角落裡,而到了此時,月亮從天上,月光在地下,雙雙喚起他心中對家鄉的思念,對親人的掛牽,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真是一首“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六)的自然天成之作。胡應麟甚至認為此詩是“妙絕古今”。
李白這首清新質樸、婉轉如歌的小詩因為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才獲得了永久的藝術生命力。大概只要有離家不歸的人們,就會有人在月下吟起這首百讀不厭、體味不盡的《靜夜思》的。
關於月的古詩及賞析2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
這首詞寫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這一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縣)任太守。其時,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守外郡已歷時五載,而在齊州做官的弟弟蘇轍(字子由)又長達七年未能晤面。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負,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賞月,直到天亮。每逢佳節倍思親,他不禁懷念起不在身邊的弟弟蘇轍。這首詞就是他為賞月思念親人而作。
詞的上片把酒問青天而產生的奇思遐想。句句不離賞月,而又沒有一句正面描寫月色,只從作者對月亮的奇思遐想下筆。這就不落窠臼,寫出了新鮮的意境,表現了作者特有的藝術才能。詞的正文開頭兩句劈空而來,先寫飲酒賞月,還透過對青天的詢問,把思路引向了對宇宙奧秘的探索:明月從何時就有了?不知天上的神仙世界,按照他們的歷法,今晚屬於哪一年的中秋?原來,他的詢問,事出有因。他由賞月而幻想離開塵世,飛到月宮的瓊樓玉宇中去。又因不堪月宮的孤寂清寒而依戀人間,於是在月光下翩然起舞,這時他陶然自樂,因而想到,飛上冷清的天宮,哪裡有人間這樣的樂趣呢。他從幻想中回到現實人間,自我戰勝了出世之念。
詞的下片抒發了詞人和胞弟的離愁別緒。詞人由賞月而怨月:月亮,你對我們不該有什麼過不去的地方吧,為什麼偏偏在人們別離之時圓呢?這豈不是加深了人們的離愁嗎?最後從月有陰晴圓缺種種變化聯想到人世的悲歡離合。人生在世,悲歡離合總是難免的,月亮執行,陰晴圓缺乃自然規律。這樣,作者以曠達的態度否定了離愁別緒。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千古名句表達了對人生的美好祝願。
前人盛讚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這樣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這首詞從總體看,作者在和明月對話中既展現了奇思遐想,同時又透露出哲理的光輝,這樣,它和一般中秋詞孤立地吟風弄月迥然而異。
2、這首詞以月起,以月終,結構天然,無雕刻斧鑿之痕跡。
3、這首詞,就句式看,上下片中字數相等的句子多至五對(五言的三對,六言的兩對)。另外,措詞也很講究,使讀者讀起來節奏鏗鏘,音律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