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田園樂唐王維
古詩田園樂唐王維
《田園樂七首》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組六言詩,為作者退隱輞川時所作,故一題作“輞川六言”。這組詩表現了作者退居輞川之後與大自然相親相近的無窮樂趣,為大家分享了古詩田園樂原文賞析,歡迎欣賞!
田園樂七首
其一
厭見千門萬戶,經過北里南鄰。
官府鳴珂有底,崆峒散發何人。
其二
再見封侯萬戶,立談賜璧一雙。
詎勝耦耕南畝,何如高臥東窗。
其三
採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其四
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其五
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
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其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其七
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
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
白話譯文
其一
飽見高堂深院裡的官府人家,經常出入北里南鄰上層社會。
追名逐祿者常到官府出入,而在山中散發隱居者是什麼人?
其二
有人很快就能夠封侯萬戶,在交談的當時就能得到賞賜玉璧一雙。
這怎麼能比得過歸隱躬耕南畝,怎麼比得上高臥東窗的閒適生活。
其三
採菱泛舟體驗渡頭疾風正吹,拄著柺杖到樹林西面看夕陽西斜。
我就是那杏樹壇邊的漁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裡的人家。
其四
無論是春天秋季草木都很茂盛,夏季裡高大的松樹也帶來陰涼。
傍晚牛羊自在地迴歸村頭巷中,村裡的兒童不認識官家的服裝。
其五
遠處的山邊橫臥著一個寂靜的小村莊,綠樹掩映中零星的簷角翹起,其間正升起一縷嫋嫋的炊煙。
生活在顏回那樣簡陋、艱苦的環境中,與陶潛那樣與世無爭的高士為鄰。
其六
桃花的花瓣上還含著昨夜的雨珠,雨後的柳樹碧綠一片,籠罩在早上的煙霧之中。
被雨打落得花瓣灑滿庭園 ,家童還未打掃,黃鶯啼鳴,山客還在酣睡。
其七
喝酒時正好遇到山泉,醉後喜歡抱琴倚靠在高大的松樹旁。
早上到南園去摘折露葵,晚上來到東谷舂搗黃粱。
創作背景
《田園樂七首》是王維後期的作品。王維後期對現實基本是抱著一種“無可無不可”的漠不關心的態度。最初隱居終南山,後來在藍田輞川得到宋之問的別墅,生活更為悠閒,“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並吃齋唸佛,“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這組詩就是作於王維退居藍田輞川別業時期,故又稱“輞川六言”。
整體賞析
這組詩共七首,各首獨立成章,聯綴起來又是一個整體,都是描寫大自然和田園生活的美好。組詩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輞川田園生活與自然景緻,深婉委曲地表現了詩人的生活態度與精神境界。組詩寫輞川山居的景緻,重點不在外觀景物的描寫,而是著眼於體現內在精神生活的意蘊,這恰恰是王維山水詩最顯著的特點。因為寫山、寫水,其意當不在山水,而在於借山水抒懷明志。當代著名學者陸侃如先生指出,從王維的“寂寥天地暮,心與廣川閒”(《登河北城樓》)與“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青溪》)這幾句作品中,“便好似找到了開發王維詩的鑰匙了,這鑰匙就是個‘靜’字。……唯其他能靜,故他能領略到一切的自然的美。”
王維詩歌美學的核心就是一個“靜”字,而這組詩表現的也正是這個“靜”字。他的靜境,並非是一味能寫環境的靜謐,而重點在於抒寫心境的寧靜。這種心境的閒靜,非思想修養達到極致而不可為的'。宋代文學家黃庭堅認為只有參透王維的六言詩,“乃真知摩詰者”,所指當是這種安閒淡定的禪心。在《田園樂》組詩中,儘管大多寫得寂靜清幽,描寫的環境是一種冷色,表現的心境是一種空寂。但是,詩中所描繪的景色卻是美的,所體現出來的感情無一不是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讚美。因此,王維對“靜”境的嚮往,是與他個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秉性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