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關於重陽節的古詩

唐代關於重陽節的古詩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下面給大家蒐集整理了唐代關於重陽節的古詩,歡迎參考學習!

  唐代重陽節的古詩 篇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五首·其一

  唐代:杜甫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

  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

  九日藍田崔氏莊

  唐代:杜甫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容

  唐代:崔曙

  漢文皇帝有高臺,此日登臨曙色開。

  三晉雲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

  關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

  唐代:李白

  九日天氣清,登高無秋雲。

  造化闢川嶽,瞭然楚漢分。

  長風鼓橫波,合沓蹙龍文。

  憶昔傳遊豫,樓船壯橫汾。

  今茲討鯨鯢,旌旆何繽紛。

  白羽落酒樽,洞庭羅三軍。

  黃花不掇手,戰鼓遙相聞。

  劍舞轉頹陽,當時日停曛。

  酣歌激壯士,可以摧妖氛。

  握齱東籬下,淵明不足群。

  九月十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齊山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霑衣。(霑 同:沾)

  九日

  唐代:李白

  今日雲景好,水綠秋山明。

  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

  地遠松石古,風揚弦管清。

  窺觴照歡顏,獨笑還自傾。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代: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九月九日旅眺

  唐代: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代: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九日龍山飲

  唐代:李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九日送別

  唐代: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唐代重陽節的古詩 篇2

  1、《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2、《採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3、《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4、《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7、《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裡,不知能有菊花無。

  8、《九日》

  (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9、《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10、《醉花蔭》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唐代重陽節的古詩 篇3

  1、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2、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3、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鄭谷《菊》

  4、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5、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6、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7、握手經年別,驚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諸子》

  8、暗凝佇。近重陽、滿城風雨。——周密《掃花遊·九日懷歸》

  9、算明朝、未了重陽,紫萸應耐看。——吳文英《霜花腴·重陽前一日泛石湖》

  10、紫萸一枝傳賜,夢誰到、漢家陵。——姚雲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11、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呂本中《南歌子·驛路侵斜月》

  12、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3、芙蓉金菊鬥馨香。天氣欲重陽。——晏殊《訴衷情·芙蓉金菊鬥馨香》

  14、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龍山飲》

  15、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納蘭性德《採桑子·九日》

  唐代重陽節的古詩 篇4

  1、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2、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李煜《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3、可惜重陽,不把黃花與。——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4、思親堂上茱初插,憶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賦》

  5、細看茱萸一笑,詩翁健似常年。——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6、一年最好,偏是重陽。——吳文英《惜黃花慢·菊》

  7、重陽初啟節,無射正飛灰。——陰行先《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8、重陽佳節意休休,與客攜壺共上樓。——姜塘《摘星樓九日登臨》

  9、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

  10、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晏幾道《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

  11、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

  12、萬里秋光客興賒,同人九日惜年華。——沈輅《九日登高臺寺》

  13、西風潑眼山如畫,有黃花休恨無錢。——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14、九日黃花才過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趙可《鳳棲梧·霜樹重重青嶂小》

  15、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