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主要的修行特色
《阿彌陀經》主要的修行特色
《阿彌陀經》是我們淨土宗正依三部經中的一部,篇幅很簡短,意義很明朗,易讀易誦,所以被列為早晚功課,很多人都會背誦。
《本經》的修行,它的重點在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它是一個本尊相應的法門。
誰代表阿彌陀佛呢?
你說阿彌陀佛的法身是沒有形象的,阿彌陀佛的應化身是存在十萬億佛土外的,那我們怎麼去歸依阿彌陀佛的功德呢?
從《本經》的開示,就是以名號來總持彌陀的功德。
所以《阿彌陀經》主要的修行特色,就是一心歸命阿彌陀佛的名號。
既然要我們歸依阿彌陀佛的名號,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有需要解釋──你所歸依的境,它特殊的功德在哪裡。
所以這個地方,講阿彌陀佛的聖號,它是無量光、無量壽的一個功德,它所代表的是彌陀的清淨法界體,所以我們看第三段的總結: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
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的聖號,是彌陀清淨法身所流露出來的,如果我們今天去憶阿彌陀佛的`佛號,等於是憶念彌陀清淨的法身一樣,所以說是始本不二,生佛不二。
總而言之,我們在唸佛的當下,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個地方是把唸佛法門的一個因果標出來。
這一念相應是一個因地,一念佛是念佛的果地功德,就是說當我們在執持名號的時候,這個佛號在我們的心中運轉的時候,一句佛號唸誦聽,當你聽到自己聲音的時候,叫做一念相應,雖然這個相應的時間這麼短暫,但是在你的生命當中已經產生了變化,就是你在你的心中,已經積集了一念極樂世界功德的力量,乃至念念的相續,念念的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個地方,就正式的標出《本經》的無上因果。
我想我們身為一個佛教徒,基本的觀念──一切法因緣生,不管你是什麼宗派、不管你是大小乘,如果你不肯定一切法因緣生,那你就不是佛教徒。
這個因緣生有所謂的因跟果,好,我們先看極樂世界的果地。
極樂世界的果地功德,它是一個廣大無邊的依報國土。
你看你今天的極樂世界,你在那個地方的活動範圍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範圍多廣!它的正報壽命,是長遠無盡的正報壽命:所以它是一個時空無盡的國土。
那你今天說:好,我不念阿彌陀佛,但是我很想成就這樣一個廣大的依報國土,那你怎麼辦呢?
你說:我靠佈施、持戒。
不可以!
因為我們凡夫在佈施、持戒的時候,心中是有所得。
你佈施的時候,可以像普賢菩薩——念念相應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嗎?
你持戒的時候,你是有物件的持戒、你是有時間性的持戒;你睡覺的時候,你就不能持戒了。
那你在積集因地的時候有時空的限制,你怎麼招感沒有時空限制的果地功德呢?
是不是這個意思!你離開了彌陀的聖號、離開佛陀所施設的因緣,你不可能成就這個果地的功德,因為它是一個時空無盡的國土。
拓展閱讀:阿彌陀經要解精華
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則莫若唸佛求生淨土。
一切唸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
妙宗雲:取捨若極,與不取捨亦非異轍,設不從事取捨,但尚不取不捨,即是執理廢事,既廢於事,理亦不圓。
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議,故名號亦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故使散稱為佛種,執持登不退也。
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
當來經法滅盡,特留此經住世百年,廣度含識,阿伽陀藥,萬病總持,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阿彌陀,正翻無量,本不可說,本師以光壽二義,收盡一切無量,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即法界體,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
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持名,即始覺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
釋迦一代時教,惟華嚴明一生圓滿,而一生圓滿之因,則末後普賢行願品中,十大願王導歸安養,且以此勸進華藏海眾。
華嚴所稟,卻在此經。
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也,其此深信,方能發於大願。
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淨土指南。
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溼,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
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故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也。
信願行,非先後,非定三,蓋無願行不名真信,無行信不名真願,無信願不名真行。
信願行三,聲聲圓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緣,觀經稱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此之謂也。
法門深妙,破盡一切戲論,斬盡一切意見,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其餘世智辯聰,通儒禪客,盡思度量,愈推愈遠,又不若愚夫婦老實唸佛者,為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
此經唯佛境界,唯佛佛可與流通耳。
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
願者,信之卷,行之樞,尤為要務,舉願則信行在其中,所以殷勤三勸也。
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