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不做旁觀者的人生哲理
范仲淹不做旁觀者的人生哲理
范仲淹經朝廷重臣晏殊推薦,成為皇上的文學侍從,這是飛黃騰達的捷徑。晏殊語重心長地交代一番,讓他珍惜機會。他發現仁宗皇帝年已20歲,但朝中軍政大事全憑劉太后一手處置。沒多久,他聽說在冬至節,太后要讓仁宗同百官一起,在前殿給她叩頭慶祝60歲大壽,他上疏批評這一計劃。
范仲淹的冒失,讓晏殊大為恐慌,他匆匆把范仲淹叫去,責備他為何如此輕狂?范仲淹說:“家禮與國禮,不能混淆,損害君主尊嚴的`事,應予制止。”晏殊說:“你最好做個旁觀者,不要自毀前程。”范仲淹說:“如果靠著旁觀能升官發財,那我寧可不要。”晏殊說:“你不替自己著想,還要替我著想,畢竟是我舉薦的。難道不怕連累我嗎?”范仲淹非常敬重晏殊,這次卻寸步不讓,沉臉抗言說:“我正因為受您舉薦,經常害怕不能盡職盡責,讓您難堪。如果因我上疏而連累您,那我一人做事一人當。”一席話,說得晏殊無言以對。
觸怒天顏,朝廷下詔把范仲淹貶出京城。劉太后逝去,晏殊打算讓他回來,有人極力阻止,晏殊說:“他在位直諫,是因為他為國著想而無所畏懼;他被貶出京,把個人榮辱升遷置之度外,依然憂心國事,是因他不想做旁觀者;他雖是我舉薦,但並不言聽計從,他能獨立擔當,說明他是一個正直的人;他不計被貶前嫌,聽從召喚,說明他是一個豁達豪邁的人。這樣的人怎能不受到重用?”
其實做一個清醒的旁觀者容易,而做一個先憂後樂的參與者,不僅需要正直和勇氣,更需要豁達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