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有志於天下》的道理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的道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後。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范仲淹《有志於天下》的道理 ,歡迎閱讀。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的道理
范仲淹在兩歲的時候因為夫親去世,他的母親改嫁,他不得不跟他的母親遠離家鄉。在他長大之後,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於是就離開母親到應天府學習。他學習很刻苦。五年讀書的日子裡,他幾乎都是和衣而睡,有時候晚上學習學得很累了,他就用冷水來洗臉。他的生活很困難,經常是填不飽肚子的。但是他精通詩書,並且樹立了要為治理國家而奮鬥的理想。他覺得自己應該在天下人都憂愁之前就憂愁,而在天下人都得到生活的享受之後他才享受。從范仲淹的學習態度我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如果要把學習搞好,就需要非常勤奮。如果要想成為一名好官員,就必須要替老百姓著想,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地為勞動人民服務。
中心思想 :
范仲淹他刻苦學習、逆境成才的經歷。這也正是他能成為剛直不阿、體恤民情、為政清廉的忠臣的原因。也唯有這樣的人才能抒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感嘆。而最後一句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自於《岳陽樓記》,不僅揭示主題,還點明中心,抒發了范仲淹偉大的愛國情懷。
【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
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衝頭洗臉。經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鍊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保養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閱讀訓練】
1.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並釋義。
①啖粥而讀音:義:
②輒以水沃面音:義:
③食不給音:義:
④乃至被讒受貶音:義: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B.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任務。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3.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歸納層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所作《岳陽樓記》中的名句,與該文一樣,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參考答案:
1.①dàn;吃。②zhé;往往,總是。③jǐ;供應。④Chán;說別人壞話
2.B
3.①有時夜裡疲憊睏倦,常常用冷水洗臉。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
4.①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後因直言而遭讒降職。③刻苦自勵而心憂天下。
5.岳陽樓記,揭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