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滕子京魏介之二同年相訪丹陽郡》
范仲淹《滕子京魏介之二同年相訪丹陽郡》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
滕子京魏介之二同年相訪丹陽郡
作者:范仲淹
長江天下險,涉者利名驅。
二公訪貧交,過之如坦途。
風波豈不惡,忠信天所扶。
相見乃大笑,命歌倒金壺。
同年三百人,太半空名呼。
沒者草自綠,存者顏無朱。
功名若在天,何必心區區。
莫競貴高路,休防讒嫉夫。
孔子作旅人,孟軻號迂儒。
吾輩不飲酒,笑殺高陽徒。
識人之能
范仲淹特別善於識人,當狄青還是個下級軍官時,范仲淹就對他很器重,授之以《左氏春秋》說:“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狄青從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後以武官任樞密使,成為一代名將。張載少年時,喜歡談兵,至欲結客取洮西之地,二十一歲時謁見范仲淹,范仲淹一見知其遠器,作為將領實在屈才,對他說:“儒者自有名教可樂,何事於兵?”
勸他讀《中庸》,後來張載遍觀釋老,無所得反而求六經,後成為北宋五子之一,宋明理學關學的'創始人,一代大儒。富弼少年時,好學有大度,范仲淹見而奇之說:“王佐才也。”並把他的文章給王曾、晏殊看,晏殊把女兒嫁給富弼,後宋仁宗複製科,范仲淹告訴富弼說:“子當以是進。”舉茂材異等,從此進入官場,後成為一代名相。
評價
王安石在《祭範潁州文》中稱范仲淹為“一世之師”。可是早在熙寧九年(1076年)五月,王安石在宋神宗面前批評范仲淹“好廣名譽,結遊士,以為黨助,甚壞風俗”。
朱熹評說:“範文正傑出之才。”“本朝道學之盛……亦有其漸,自範文正以來已有好議論,如山東有孫明覆,徂徠有石守道,湖州有胡安定,到後來遂有周子、程子、張子出。”
呂中說:“先儒論宋朝人物,以范仲淹為第一。”
《宋元學案·序錄》雲:“高平(范仲淹)一生粹然無疵,而導橫渠以入聖人之室,尤為有功。”
王夫之對范仲淹有苛評:“(範公)以天下為己任,其志也。任之力,則憂之亟。故人之貞邪,法之疏密,窮簷之疾苦,寒士之升沉,風俗之醇薄,一系於其心。……若其執國柄以總庶務,則好善惡惡之性,不能以纖芥容,而亟議更張;裁幸濫,核考課,抑詞賦,興策問,替任子,綜核名實,繁立科條,一皆以其心計之有餘,樂用之而不倦。唯其長也,而亟用之,乃使百年安靜之天下,人挾懷來以求試,熙、豐、紹聖之紛紜,皆自此而啟,曾不如行邊靜鎮之賴以安也。”
歐陽修為范仲淹刻墓碑曰:“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