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又呈吳郎》淺析

杜甫詩《又呈吳郎》淺析

  詩人的草堂前面有幾棵棗樹,棗樹長勢很好,而且每年都會結出很多又甜又脆的棗子。鄰居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寡婦,她常常會來打棗充飢,詩人從不干涉她。後來,詩人把草堂讓給一位吳姓的親戚住,這位吳姓的親戚一來就在草堂周圍插上籬笆,禁止任何人來打棗。於是那位寡婦跑來向詩人訴苦,詩人便寫了此詩去勸告吳郎。因為詩人以前寫過一首《簡吳郎司法》,所以這首詩題作《又呈吳郎》。吳郎的年紀輩份都比詩人小,詩人不說“又簡吳郎”,而有意地用了“呈”這個敬詞,目的是為了讓吳郎更容易接受他詩中所寫的內容。詩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別人擔憂,飽含真情,使整首詩呈現出一種感人肺腑的藝術效果。

  “堂前撲棗任西鄰。”這句是詩人以自己的對待“西鄰”那位寡婦的態度來警示吳郎。詩人對待每次來撲棗的西鄰寡婦,都是不管老婦人如何撲棗,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去,願打多少就打多少,一點也都不介意。這句詩彷彿是詩人在對吳郎說:“對於這樣一個無依無靠的窮苦婦人,我們能不讓她打點棗兒嗎”?

  “無食無兒一婦人。”這句是詩人以“西鄰”的身份來警示吳郎。這是一位衣食無著、無兒無女、孤苦伶仃、生活無望的老婦人,應當同情和幫助她。

  “不為困窮寧有此?”這句是詩人以“西鄰”的生活狀態來警示吳郎。如果不是因為窮得萬般無奈,她又哪裡會去打別人家的棗子呢?我們不但不應該干涉,反而還要表現的親善一點,使她安心撲棗,這也充分說明詩人十分同情體諒窮苦人的處境。

  “只緣恐懼轉須親。”這句是詩人以自己揣測別人心理的角度來警示吳郎。以上四點,對吳郎的.批評雖然不著一句,卻處處皆是。

  “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這句是詩人在正面批評自己的晚輩,但同時還考慮了他的接受能力。那位老婦人一見你插籬笆就擔憂你不讓她打棗,未免多心,未免過分敏感;但是你一搬進草堂就忙插上籬笆,卻也很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棗呢!言外之意是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你自己有點太不體貼人了。她本來就提心吊膽,忐忑不安,你不對她親善則罷,反而插上籬笆,阻止她打棗,有損她的面子,讓可憐的老婦人心裡更不好受。這兩句詩,措詞十分委婉含蓄。這是因為怕話說得太直,教訓意味太重,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勸告。

  “已訴徵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是以“小”化“大”,造成“西鄰”這樣老百姓生活困苦的真正原因是國家的動亂。這句既揭示了造成老婦人及天下黎民百姓困苦不堪、一貧如洗的社會根源是沉重的賦稅和連年的戰亂,可以看出詩人憂心如焚、關懷民生的悲憫之情,而這又為上文寡婦撲棗行為作了進一步的解釋。

  一首《又呈吳郎》彷彿帶我們回到車馬蕭蕭那樣戰亂的時代,彷彿看到了一個衣衫襤面黃肌瘦的老婦人在巍巍的打棗。為了寬慰老婦人,為了勸告吳郎,詩人想方設法,費盡心思。詩人的良苦用心和他對待普通老百姓的態度,體現了他對老百姓的關心和深切的同情。透過堂前撲棗這樣的小事,詩人看到的是社會大環境下老百姓所受的災難和離亂,更體現了詩人心繫百姓,憂國憂民的大愛情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