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文昌帝君神對聯
供奉文昌帝君神對聯
農曆正月初一為開年,除了放鞭炮、穿新衣之外,當然還有貼對聯啦!
文昌帝對聯
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
億萬人之靈秀,
千百世之文明。
橫批是:文章總持。或:文筆獨操。
有趣的對聯故事《常以楹聯明心跡》
正如著名學者周汝昌所言:“對聯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美學觀和語文的綜合產物,是幾千年文化史上的高階創造積累的特殊成就。”“對聯是一種‘精粹’,一種‘提煉’,一種‘結晶’,或是一種‘昇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做、所遇、所聞,若經過“提煉”,每有“結晶”不說,甚至還可以成為“精粹”。若使用楹聯這個體裁加以表現,也一定是一種“昇華”。這種“昇華”,可以省己,亦可以教人,我亦每有嘗試,趣味無窮。
“若不孕蕾三九里;怎能綻蕊百花先。”春寒料峭,萬物朦朧,不期假山之後的一株紅梅燦爛開放。站在花前沉吟,不覺這副楹聯湧上心頭,就讀給站在身旁、已經讀大三的外孫聽,外孫頓悟:“我明白外公的意思是催我苦讀,只是說得委婉一些。”祖孫同笑。
“只想隨波爭醒目;不曾停步願追風。”與同好在水邊散步,談及文學藝術,多有感慨。轉彎處,見浮萍一片,幾乎遮住水面。佇足,凝目。一陣風來,浮萍立即散去。吟此聯為浮萍畫像,眾曰:有弦外之音。
“當知虧日總趨滿日;須識滿時還向虧時。”中秋賞月人散後,一人獨坐院中,舉首望月,如鏡如輪。轉而又想,自今夕之後,這輪圓月,就將要日復一日地虧損下去了,然而虧到了極致,亦可以漸漸地圓滿。因之,寫了這副關於月圓月缺的楹聯。細想,這亦如人。
“滿招損”,處於順境,或者說功成名就的時候,驕傲不得,自滿不得,須知自滿之日,亦是自損之始。反之,身處逆境,也切不可自輕自賤,只要自強不息,總有圓滿的時候。圓滿,其實只是一種自我感覺。
“無路當開路;盡頭好調頭。”一位年輕人創業失敗,找我談心時,垂頭喪氣,唏噓不已。我突然想到魯迅先生的至理名言:“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本想用這句話對他加以勉勵,細想想,又感覺缺少力度,倘若無人先走,豈不是仍然無路。世界總有第一個吃螃蟹的英雄。無路怎麼辦?當然要自己開路。路到盡頭怎麼辦?當然要調轉頭重新再來。這本是簡單的道理,卻每每被人忽視,我把這副楹聯書送給他,他釋然地笑了。
“谷窄流當急;峰攔路自彎。”這是我撰寫的又一副關於命運前途的楹聯。試想河流流進了狹窄的山谷,如果還像在平川那樣靜靜地流淌行嗎?不行,那該怎麼辦?緊一緊身,鼓一鼓勁,衝過去,這就是時勢造英雄!若是大山阻隔了道路,衝過去,肯定是不行的,繞過去,當然是最明智的選擇。這副楹聯,說水說路,實則是在告訴人們一個並不深刻的道理。
“風推浪取冠;山舉樹為峰。”這是遊巢湖、登姥山時創作的`一副楹聯。八百里巢湖在長風的吹拂下,波攆著波,浪趕著浪,以至讓一個個浪頭前赴後繼撲向了大堤。細想,之所以這些浪花能夠衝鋒在前,就是因為風不遺餘力的推動。並不算高的海拔104米的姥山,若要一口氣登上去,誰都會氣喘吁吁。登上極頂,頓覺心胸開闊,眼界放開,波谷浪峰,田疇綠樹盡在眼底。思量,若不因為姥山的抬舉,怎麼也找不到這種感覺。隨機口占此聯,意在鼓勵人們,在各條戰線上,都能發揚“風”與“山”的風格,培育人才,甘為人梯。
工作生活中,所做、所遇、所聞,只要細細玩味,都會發人深省。若用楹聯這一特殊載體把它創作並“發表”出來,懸掛起來,其作用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