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寫雨詩的藝術特色

杜甫寫雨詩的藝術特色

  導語:杜甫風雨漂泊的一生,寫了很多關於雨的詩句,他筆下的雨千姿百態,有春雨、夏雨、秋雨、冬雨、朝雨、夜雨、山雨、峽雨、樓雨、江雨、飛雨等等,不論哪種雨,杜甫都能抓住其特點,或細筆刻畫,或大筆渲染,描形摹態淋漓盡致,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

  1.體物工細

  杜甫在表現小雨、細雨的形態上常常採用細筆工描,突出刻畫雨的細微特徵。如最著名的《春夜喜雨》,寫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只聞風聲不聞雨聲,春雨如絲,藉著夜幕暗暗隨風而來,可見其輕巧,滋潤萬物,卻悄然無聲,毫不張揚,將春夜絲雨的輕柔可愛用一個“潛”字刻畫出來了,形神畢肖。《杜詩詳註》:“曰潛,曰細,寫得脈脈綿綿,見造物主發生之妙。” [1]p799《晨雨》一首也寫得曼妙無比。“小雨晨光閃,初來葉上聞。霧交才灑地,風逆旋隨雲。暫起柴荊色,輕沾鳥獸群。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這首詩寫清晨微雨,突出表現晨雨至細小。晨光熹微中的小雨,絲絲泛光,落在木葉上發出沙沙的聲音,頷聯寫晨雨動態,極言雨絲輕細,藉著霧的溼氣才能落地,一有風便旋即飄向空中。頸聯寫晨雨潤物之景,“暫”、“輕”二字仍然是著力刻畫雨“小”。尾聯由近及遠,寫濛濛細雨中的麝香山隱隱約約,還是突出晨雨之小。《杜臆》:“小雨晨光映之,最為分明,初來時木葉上即聞其聲,必霧交才能灑地,風一逆而旋以隨雲,皆狀小雨之景象也。” [2]P332又如《醉時歌贈鄭廣文》中的“清夜沈沈動春酌,燈前細雨簷花落。”兩句,細雨之中,屋簷落水,燈光映之猶如銀花閃閃爍爍,春夜的細雨,在杜甫筆下是如此的有聲有色。王嗣奭亦贊曰:“簷水落而燈光映之如銀花,餘親視之,始知其妙。” [2]p23《雨不絕》中“鳴雨既過漸細微,映空搖颺如絲飛。”小雨如同細絲一般,被風輕輕地舞弄著,如此輕柔。後面“舞石旋應將乳子,行雲莫自溼仙衣。”兩句,用“石燕將子”“仙女溼衣”兩個典故引發讀者對細雨綿綿密密,輕柔紛飛景象的聯想。此詩對細雨的之細、之輕、之不絕,不但正面描繪,更充分調動讀者聯想,讓讀者對細雨有一個更為真切的感受。杜甫表現細雨的詩句還有“野雲低渡水,簷雨細隨風。”(《陪章留後侍御宴南樓》) “隨風”兩字,不僅使雨動態化,更突出的雨之輕細。“入空才漠漠,迥灑已紛紛。”(《喜雨》)兩句更是巧妙,來不及思考,就感覺雨已經漫無邊際的撲面而來了。

  另外,杜甫的體物工細還表現在寫雨時能夠注意到常人不太注意的景緻,使其寫雨詩別有情致。如《對雨書懷,走邀許十一簿公》中的“驟雨落河魚”句,下雨了,連魚兒都潛入了深水去躲雨,可見這驟雨來勢兇猛,王阮亭雲:“驟雨落河魚,亦是即目妙境。” [3]p5恐怕這種妙境也只有杜甫才能捕捉得到。還有《水檻遣心二首》中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杜詩詳註》:“詩語忌過巧。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此十字,殆無一字虛設。細雨著水面為漚,魚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則伏而不出矣。燕體輕弱,風猛則不勝,惟微風乃受以為勢,故又有‘輕燕受微風’之句。” [1]p812杜甫對客觀事物有著敏銳的洞察力,捕捉到不易被人發覺的卻最為自然的現象,再用精妙細緻的語言將各種合乎邏輯、基於情理的意象組合起來,表現在詩中,讓我們恍然領悟出自然之曼妙。

  2.雨景宏闊

  除了對雨的形態作極致的細巧描繪之外,杜甫還善於大筆渲染,烘托出宏闊的雨景圖,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雨宏大的氣勢。如《村雨》:“雨聲傳兩夜,寒事颯高秋。”不從正面寫雨,而是透過聽覺,誇張的渲染雨聲盈耳兩夜不絕,烘托出雨之大之久,次句點出雨寒。這兩句給讀者充分的想象空間,寒冷、連綿不絕、聲勢浩大的雨景猶在讀者眼前,王嗣奭亦云:“‘聲傳兩夜’,詠雨亦奇。” [2]p203《種萵苣》也是大筆描繪,“雲雷欻奔命,師伯集所使。指麾赤白日,澒洞青光起。雨聲先已風,散足盡西靡。山泉落滄江,霹靂猶在耳。終朝紆颯沓,信宿罷瀟灑。”詩歌極力表現風雨來得急促,氣勢洶湧,雲、雷、閃電攪和在一起,奔命一樣滾滾而來,雨師竭盡力量來指揮這大自然的運轉,瞬間烏雲就遮天蔽日,緊接著狂風大作,雨聲滂沱,大雨一瀉如注。雨勢兇猛,讓人心驚,直至雨停,那炸耳的.雷聲似乎還縈繞在空氣中。大筆渲染風、雲、雷、日的變化和人的感受,側面突出暴雨的宏大聲勢。《白帝》詩中描寫的雨更是滂沱,“白帝城中雲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峽雷霆鬥,古木蒼藤日月昏。”高江急峽,雲雨翻騰,江因驟雨而暴漲,水流更加湍急,發出雷霆一般的聲響,雨借水聲轟鳴而氣勢更盛,這翻盆大雨使日月無光,天地混沌。整個雨景場面非常壯闊,但色彩陰翳,讓人悚懼。

  3.工細與宏闊完美結合,意境優美。

  杜甫根據不同雨的特點,有時將工細的筆法與大筆的渲染完美結合,展現給我們最自然最美妙的雨景圖。如《梅雨》,“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茅茨疏易溼,雲霧密難開。”描寫蜀中四月的梅雨,長江的壯美與梅雨的纖麗形成對比,細雨濛濛,溼霧瀰漫,江上空中,一片浩渺,意境非常壯闊優美。再如《雨》:“萬木雲深隱,連山雨未開。風扉掩不定,水鳥過仍回。鮫館如鳴杼,樵舟豈伐枚。清涼破炎毒,衰意欲登臺。”首聯從大處落筆,極言云厚,綿延不絕,山都被這雲粘連在一處,可見這雨勢頭之大。頷聯從細處著手寫風,透過“扉”和“水鳥”的動態表現狂風,為雨助勢,頸聯更是細緻地從側面刻畫雨勢,《杜詩鏡詮》:“鳴杼,伐牧,皆,形容雨聲,以極寫雨勢之猛。” [3]p782大筆渲染,為雨鋪墊氣勢,細筆工描,突出雨勢猛烈,整個境界細緻生動又氣勢不凡。

  4.語言曼妙,擅傳雨“神”

  杜甫寫雨詩語言十分曼妙,他筆下的雨不單形態生動,而且富於生命的靈動性,各具神采。如《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中“片雲頭上黑,應是雨催詩。”一個“催”字,傳出雨匆匆而來的神態。《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更寫出了春雨應時而來,善解人意的可貴,後面“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兩句更是盛讚春雨潤澤之功,花紅柳綠的清新麗景,更讓詩人喜不自禁,如浦啟龍所說:“‘喜’意都從罅縫裡迸透。” [4]p414《船下夔州郭宿,雨溼不得上岸,別王十二判官》中的“風起春燈亂,江鳴夜雨懸。”江雨乘風,一瀉如注,勢如懸瀑,發出轟鳴聲,這雨肆無忌憚的神態暴露無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