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杜甫垂老別原文及翻譯

鑑賞杜甫垂老別原文及翻譯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出自杜甫的《垂老別》。下面是文學網小編Lynn整理的相關資料內容。(更多內容請關注文學網)

  【原文】

  《垂老別》 杜甫

  四郊未寧靜,垂老(1)不得安。

  子孫陣亡盡,焉用(2)身獨完(3)!

  投杖(4)出門去,同行為辛酸。

  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幹。

  男兒既介冑(5),長揖(6)別上官(7)。

  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

  孰知(8)是死別,且復傷其寒。

  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

  土門(9)壁(10)甚堅,杏園(11)度亦難。

  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

  人生有離合,豈擇衰盛端(12)!

  憶昔少壯日,遲迴(13)竟(14)長嘆。

  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

  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15)。

  何鄉為樂土?安敢尚盤桓(16)!

  棄絕蓬室居,塌然(17)摧肺肝。

  【註釋】

  (1)垂老:將老。

  (2)焉用:何以。

  (3)身獨完:獨自活下去,完即活。

  (4)投杖:扔掉柺杖。

  (5)介冑:即甲冑。鎧甲和頭盔。

  (6)長揖:不分尊卑的相見禮,拱手高舉,自上而下。

  (7)上官:指地方官吏。

  (8)孰知:深知。

  (9)土門:在河陽附近,是當時唐軍防守的重要據點。

  (10)壁:壁壘。

  (11)杏園:在今河南極縣,為當時唐軍防守的.重要據點。

  (12)端:端緒、思緒。

  (13)遲迴:徘徊。

  (14)竟:終。

  (15)丹:紅。

  (16)盤桓:留戀不忍離去。

  (17)塌然:形容肝腸寸斷的樣子。

  【譯文】

  四野的戰爭還沒有得到安平,(我)已經老了(卻)得不到安寧。

  子孫們在戰場上盡都殉難,兵荒馬亂又何需老命苟全。

  扔掉柺杖出門去拼搏一番,同行的人也為我流淚辛酸。

  慶幸牙齒完好胃口不減,悲傷骨瘦如柴枯槁不堪。

  男兒既披戴盔甲從戎征戰,也只好長揖不拜辭別長官。

  聽到老伴睡在路上聲聲哀喚,嚴冬臘月仍然是褲薄衣單。

  明知道死別最後一次見面,貧賤夫妻怎麼不憐她飢寒。

  今朝離去永不能回返家園,猶聽她再三勸我努力加餐。

  土門關深溝高壘防守堅嚴,杏園鎮天險足恃偷渡實難。

  形勢變不比當年鄴城之戰,縱然是死去時間也有寬限。

  人生世上都有個離合悲歡,哪管你飢寒交迫衰老病殘!

  想以前少壯年華國泰民安,竟不免徘徊踟躕長吁短嘆。

  普天下應徵入伍戒備森嚴,戰爭的烽火已瀰漫了崗巒。

  屍骸積山一草一木變腥羶,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紅遍。

  戰火遍地何處覓人間樂園,勤王殺敵又豈敢猶豫盤桓。

  毅然地拋棄茅棚奔赴前線,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斷肺肝

  【創作背景】

  《垂老別》是杜甫著名的組詩《三吏》和《三別》六首中的一首。它的寫作背景和過程,和其它五首一樣,都是在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三月唐王朝九節度的六十萬大兵潰於鄴城這一特定的危急時期,和自洛陽以西至漁關這一特定的後方地帶,杜甫根據他的所聞所見所經歷寫成的。朝廷為防止叛軍重新向西進擾,在洛陽一帶到處徵丁,連老翁老婦也不能倖免。《垂老別》就是抒寫一老翁暮年從軍與老妻惜別的苦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