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酬高使君相贈》古詩原文的意思賞析

杜甫《酬高使君相贈》古詩原文的意思賞析

  古詩《酬高使君相贈》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

  雙樹容聽法,三車肯載書。草玄吾豈敢,賦或似相如。

  作品賞析

  【註解】:

  【鶴注】公初到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時高適為彭州刺史,以詩寄贈,而公酬以此詩也。

  古寺僧牢落①,空房客寓居②。故人供祿米③,鄰舍與園蔬④。雙樹容聽法⑤,三車肯載書⑥。草《玄》吾豈敢⑦,賦或似相如。

  (此詩逐聯分答,與高詩句句相應。空房客居,見無詩書可討。鄰友供給,見非取資僧飯。但容聽法,則不能設難。未肯載書,亦何處翻經乎。未則謝草《玄》而居作賦,言詞人不敢擬經也。)

  ①《洛陽伽藍記》:“凡有古寺名僧德眾。”《上林賦》:“牢落陸離。”②秦嘉詩:“獨坐空房中。”《成都記》:草堂寺,在府西七里,寺極宏麗。僧復空居其中,與社員外居處逼近。趙清獻《玉壘記》:公寓,沙門復空所居。③《杜臆》:敵人,當指裴冕。《公孫弘傳》:敵人賓客仰衣食,奉祿皆給之。《晉書·山濤傳》:“祿賜俸秩,散之親故。”④後漢陳忠疏:“鄰舍比裡。”顏延之《陶徵士誄》:“伊好之洽,接閻鄰舍。”湛方生詩:“茹彼園蔬,飲此春酒。”⑤《翻譯名義集》:娑羅樹,東西南北四方各雙,故曰雙樹。方面悉皆一榮一枯。《涅槃經》:世尊在雙樹間演法。⑥舊注:《法華經》:長者以牛車、羊車、鹿車立門外,引諸子出離火宅。王勃《釋迦成道記》:“牛羊鹿之三車出宅。”注:“《法華》三車,喻也,羊車喻聲聞乘,鹿車喻緣覺乘,牛車喻菩薩乘,俱以載運為義。前二乘方便設施,唯大白牛乘,是實引重致遠,不遺一物。”【錢箋】《唐慈恩窺基傳》雲:基師,姓尉遲氏,鄂國公其諸父也。奘師因緣相扣,欲度為弟子,基曰:“聽我三事,方誓出家。”奘許之。行至太原,以三車自隨,前乘經論箱袠,中乘自御,後乘食饌。道中,文殊菩薩化為老人,河之而止。此詩正用慈恩事也。言如容我雙樹聽法,亦許我如慈恩三車自隨,但我只辦用以載書耳。落句謂文字習氣未盡,故下有草《玄》作賦之言。舊注指《法華》三車,不切詩意。⑦《漢書·揚雄傳贊》:“經莫大於《易》,故作《太玄》。”本傳:孝成時,有薦雄文似相如者,召雄待詔承明之庭。

  古詩《奉寄章十侍御》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淮海維揚一俊人,金章紫綬照青春。

  指麾能事迴天地,訓練強兵動鬼神。

  湘西不得歸關羽,河內猶宜借寇恂。

  朝覲從容問幽仄,勿雲江漢有垂綸。

  作品賞析

  【註解】:

  原注:時初罷梓州刺史、東川留後,將赴朝廷。

  《舊唐書·嚴武傳》:武再鎮蜀,恣行猛政,梓州刺史章彝初為武判官,及是小不副意,赴成都,杖殺之。【鶴注】考二史,皆雲嚴武殺梓州刺史章彝,此詩云“朝覲從容問幽仄”,意必彝將入朝,而武杖殺之也。此當是廣德二年作。

  淮海維揚一俊人①,金章紫緩照青春②。指揮能事迴天地③,訓練強兵動鬼神④。湘西不得歸關羽⑤,河內猶宜借寇恂⑥。朝覲從容問幽仄⑦,勿雲江漢有垂綸⑧。

  (上四稱美章公,下則惜別而有感也。淮揚。章所出。青春,記別時。能事,言吏才。強兵,言將略。此皆俊人之實也。關不當歸朝,承強兵。寇還宜借留,承能事。章必素有薦引之意,故結語反言以諷之。迴天地,見造化在手。動鬼神,言妙算出奇。江漢垂綸,隱然以磻溪釣叟自命也。)

  ①《禹貢》:“淮海維揚州。”江淹詩:“朱紱鹹髦士,長纓皆俊人。”顧雲:才智過人曰俊。②《漢·公卿表》:三公徹侯,並金印紫緩。《舊書·輿服志》:二品三品,並服紫緩三彩。《晉書》:張華進開府儀同三司、侍中、中書,金章紫緩。【邵注】紫緩,以紫絲絛系印,乃刺吏之職。③《漢書》:蕭何曰,“天下指揮定矣。”《後漢·皇甫嵩傳》:閻忠說嵩曰:“將軍指揮足以振天地,叱吒可以興雷電。”【邵注】指示曰指,手使曰揮。《抱朴子》:“思洞幽玄,才兼能事。”④諸葛孔明《劾廖立表》:“兵眾簡練。”又《兵戒篇》:“強兵以衛國。”《魏志》:太祖因事設奇,詭敵制勝,變化如神。《淮南子》:“大兵無創,與鬼神通。”⑤《蜀志》,先主收江南諸郡,拜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陸機《辨亡論》:漢主報關羽之敗,收湘西之地,而陸公亦挫之西陵。注:湘西荊州。不得歸,言不當使之歸朝,舊雲比章不能復鎮東川,非是。⑥《後漢書》:光武收河內,拜寇恂為太守,後移潁川,又移汝南。潁川盜賊群起,恂從駕南征,百姓請復借寇君一年,乃留恂。澤州陳廷敬注:借寇恂者,潁川也,詩何以言河內。蓋河內、潁川,皆寇舊治,詩意謂潁川盜起,固宜借之,河內無盜,猶宜借之。時段子璋已平,故云然,非誤用河內也。舊注謂章彝會討段子璋之亂,未見所據。⑦春見曰朝,秋見曰覲。《宋書·恩幸論》:“明揚幽側,惟才是與。”⑧孫綽詩:“垂綸在林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