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通用12篇)

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通用12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 篇1

  經過將近8周的學習,再何慧老師的教導下,我學習了《弟子規》。

  我從學習《弟子規》有四點體會: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對一個人而言,應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最先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做不到。平時感到做得不錯,可仔細回想,做得並不是盡善盡美。應該怎樣盡到作為子女的孝道,我現在心中自有了答案。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佛法裡說人有四種恩德必須報答:父母、師長、國家和眾生。上面已經提到了父母之恩;老師的恩德,啟發我們的智慧非常的大;今天如果沒有國家,沒有一切的施政,我們就沒有辦法生活在安定的社會里頭;我們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眾生努力才有的結果。我常常從電視電影裡看到外國人吃飯前會念祈禱文,都是些感謝的話,而且還有感恩節,專門抽時間來想想如何感謝那些對自己有恩的人。時常懷著感恩之心,念念想著別人的恩德,人才不會那麼自私,不會有那麼多的不滿和怨言,人才會活得開心,社會才會和諧。

  第三,為人要謙虛。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讓別人喜歡與你相處,你的態度首先要恭敬,行動上要多為他人著想。“為他人著想是第一等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所謂做人難,不就是難在這裡嗎?我們有時候會覺得敏感度不夠,其實是缺乏平日的訓練。“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稜。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弟子規》讓我知道在平時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後,在獨處時都要持恭敬的態度,恭敬才會成為一個人自然流露的品質。

  第四,要找準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想從《弟子規》學到做人的智慧。人生是一個過程,過得如何很大程度取決於選擇什麼樣的目標。“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從這句經文讓我明白了要以“德學”和“才藝”為重。把“努力學習,積蓄力量,努力工作,貢獻社會”作為人生的目標。因為如果以外在的物質作為追逐目標,無論多少都不能讓人感到真正長久的快樂,這種快樂可以充滿人生的每一個瞬間、每一個過程,這種快樂我想應該是可以帶入墳墓並影響後世的,應該不會讓人的一生有什麼遺憾。

  《弟子規》給我的生活一個指導,一個方向,讓我學會了什麼是知足,知道了享受現在生活的快樂同時又有積極人生目標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其次,看了講座我深深地感受到不僅自己要去學習《弟子規》而且要不時的把自己的行為和《弟子規》的要求對照,看看哪些做到了,哪些差距還比較遠,我要從小事情,小細節做起。例如:“首孝悌”,我們不管社會地位高低,權利大小,首先必須孝敬父母,“百善孝為先”嘛,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會孝敬的人,怎麼能辦大事呢?所以我要繼續努力完善自己,讓自己的快樂帶給周圍的人,讓更多的人得到快樂和幸福!為社會和諧和穩定出自己的一份力。

  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 篇2

  本學期開學初,縣教育局要求全縣師生共同窗習《弟子規》,在下在指點同窗們朗誦、背誦的程序中,本人也努力學習,感到播種很大,領會到教育局展開這次學習活動意義嚴重,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呼喚品德的時代,更顯得不足為奇。重複誦讀那質樸的古訓,不由使人心胸恍然大悟,在潛移默化中,似乎拉近了本人與聖賢的間隔。

  在下學習《弟子規》深入領悟到以下四點:

  1、做人要懂得感恩;

  2、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

  3、為人要謙遜;

  4、要找準人生目的。

  《弟子規》教人向善,培育增長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並從《弟子規》學到做人的智慧。

  讓俺們一同來傾聽聖賢的教導吧,從盡人倫之本分做起,做一個好兒女,一個好丈夫,一個好妻子,一個好父親,一個好母親,一個好員工,一個大家心目中的好冤家。只要這樣,俺們才幹承當更多的社會責任,為社會的調和與安定奉獻本人的力氣。在下願與大家共勉,在教書育人這個事業中,嚴厲要求本人,懷著感恩與恭敬之心來待人接物,謙卑待人,事必躬親,勤勞學習,不時進步團體涵養和素質,為教育的開展做出本人的奉獻在零碎的看了蔡教師的《幸福人生講座》後,在下對其深遠意義有了新的看法,深深看法到《弟子規》在當今真是一本既陳舊、又時髦的讀物。它是俺們日常生活中最好的教師,通知俺們許多道理,率領俺們領略人生的真理,標準俺們做人的原則,指明俺們做人的方向。

  《弟子規》這本書,它從孝敬父母、尊重晚輩、兄弟不和、做事慎重、誠信做人、德愛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化細緻的闡明,使在下明白了許多道理。《弟子規》教導人們首先要有孝敬晚輩的心,要有一顆友愛的心;只要一團體的品德上進了,才幹做壞人,而俺們學習的基本就是:人的品德涵養。

  學習《弟子規》使在下最難忘的句子是“但凡人,皆友愛。天地覆,地同載”。它傳遞了孔子的“泛愛眾”,朗朗上口,給人一種暖和的覺得,藍天之下,大地之上,對一切的人都應該愛,一切的人也都需求愛。在表達上“但凡人,皆友愛。天地覆,地同載”比“四海之內皆兄弟”還有氣度,令人感到胸襟廣博,時至昔日它依然有理想意義。作家冰心曾講:“有了愛就有一切。”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是一切崇高質量和美妙品德的中心。人只要懂得愛,懂得感謝,懂得體恤,懂得感恩,懂得寬容,懂得辭讓,世界上才不會有充實和孤單。愛在哪裡?愛在一個淡淡的淺笑裡;愛在一個曾經被家人傳遞了許屢次的蘋果裡;愛在一床暖暖的被子裡……愛是生活的主旋律。都講父母的愛比山高,似海深。在親情的世界裡,雨滴會變成咖啡,種子會開出玫瑰,清泉會釀成美酒,眼淚會閃出淺笑。

  《弟子規》實真實在地通知俺們如何做人,如何仁愛待人,如何正確處事,如何分寸有度的接物,它會時辰照射著俺們行進的步伐,豐厚俺們的思想。讓俺們衝向傳統文明知識的陸地,學會做人的道理。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不足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需俺們仔細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原則,在生活任務中就會有正確的判別,及時糾正本人錯誤的言行。

  經過學習《弟子規》,在下深深地看法到本人做的遠遠不夠,尤其是在孝敬父母方面還要好好努力。去年在下的爸爸患直腸癌,需求在下的協助和照顧,在下卻藉口任務忙,單位不準假。如今回想起來,真是不應該。父母對在下那麼好,在下有什麼理由讓他們在需求在下的時分使他們絕望呢?在下也生過病,他們是那樣的細心照料,無微不至,而在下呢?既缺乏細心,又缺乏耐煩。學習《弟子規》,在下想不只是一個進步團體涵養的程序,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程序。對一團體的生長來講,是非常必要的。愛四周的人,愛這個世界。只要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調和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調和的世界。

  《弟子規》是一本集中國傳統文明的精髓,以學規、學則的方式,三言成語的體例,稀釋了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知識的教育範本。其淺顯易懂“便於誦讀解說而皆切於實踐”,不管從任務到生活,還是從做事到做人,廖廖1080個字,就把人類社會所倡導的、支援的,遵道的、違德的講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外延豐厚。《弟子規》自身就是“道”是“德”。所以要牢記《弟子規》,並用它來要求本人、反省本人、反省本人,做到敦倫盡分。少量的現實證明,能按《弟子規》的要求來標準本人言行的人,相對在家庭中是一個好兒女、好夫婦、好父母、好兄弟姐妹,在單位是一個好員工、好同事、好冤家、好指導,在社會上是一個德高望重的聖賢之人。

  《弟子規》自身就是一種標準,一種品德質量的標準;同時也是一個讓大家去事必躬親、自在下管理的行為標準。它不是拿來要求別人的,而是經過本人的踐行來引導、帶動身邊的人一同學習,一同力行,逐漸提升本人的素質,進步家庭生活質量,改善任務、生活環境以及社會習尚,從而到達構建調和家園、調和社會的目的。

  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 篇3

  星期天我們來到可園,由魏隊長帶領我們入園。這是第二次走進可園,不管大家是衝著免門票參觀可園,還是學習,魏隊長都希望大家有所收穫,最好學習為主遊玩為輔這樣相輔相成就太好了。

  園內集合好魏隊長給我們講解了一下映山紅國學組的發展,以後會走進學校、工廠、社群、博物館、圖書館推廣國學傳統文化,大家努力學習後幫助別人也成長自己。可園這地方前幾期不限人數,但帶朋友來的希望報上人數,諮詢一下組織者,還有穿志願服,最好穿長褲(蟲子愛新人血,喜嘻)。

  我們在園中走著,找到處湖邊休閒場合。魏隊長讓我們一起朗讀完《弟子規》,後給我們一同分解“入則孝”篇的大義。孝排在弟子規首位,從父母“呼、命、教、責”中學習了孝的第一步要培訓的是敬,這是一切人倫之道的基礎。“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對父母沒有恭敬心,那養父母跟養狗、養馬有什麼區別?;“冬則溫、出必告、事勿擅為,、物勿私藏、力為親好、柔諫親的過、親疾晝夜侍”裡講了對父母身體的關心,杜絕自己生活中給父母帶來的擔心,永遠溫和對待父母錯,全力服侍病中父母。

  最後大家討論了自己出門在家怎樣對父母的關愛?一個問候的電話一句溫暖祝福的話語。也反省了我們對父母的不奈煩,和父母吵架對罵,孔子說:“色難。”對待父母,難在永遠保持和顏悅色。麥當勞聽到這裡臉有點紅(大家都紅吧,不紅都是臉皮厚表演不到位,呵!),嗯,愧疚。父母有病,我們有過小時候父母所對待自己的痛愛、照顧嗎?感恩,父母!

  《弟子規》我們以為是小孩子的讀物,“我們錯了”總結時大家都同感地說:“《弟子規》是全天下人的第一讀書經典範本!”

  下週日,在可園學習《弟子規》“出者剃”文化。出門在外,平安快樂。

  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 篇4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透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透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總是愛鬧彆扭,委屈了還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訴說,想想自己多不該啊,不擔沒有關心父母,相反卻總是帶給他們煩惱。透過學習《弟子規》我發願:無論爸媽還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盡一份孝心,讓他們的晚年更加快樂!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唸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在單位裡與領導和同事共事總是很難相處,關係不和睦,入黨申請書總是在抱怨不公平,透過學習《弟子規》讓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績再突出,對領導不夠尊重,我行我素還是得不到領導的認可,如果我早點接受這樣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夠很好的協調好上下級的關係,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透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我的人生目標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比前的學習只是明白道理而沒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不學文,但力行,任已見,昧理真。”曾經的我便是那樣的人生。現在我要好好學習和落實《弟子規》,同時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讓他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如果教育他們是我們做父母最大的責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時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個真正無愧於心的人!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了無遺憾!

  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 篇5

  弟子規這本書在老師沒發下來之前,我認為只是一本普通的書,根本不把它當做是一回事。可發下來沒幾天,我漸漸地覺得這本書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並且也喜歡上了這本書,經過老師的介紹才知道這本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讓人學習怎樣和他人和諧相處。

  弟子規這本書有著弘揚和建設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是我們民族的靈魂。弟子規講述了人們:在家,出外,待人,處事上該學習的良好品德。強調:孝心,孝行,從而達到對父母孝敬的目的,對構建和諧家庭起到促進作用。這本書讓我們養成一種尊敬他人的良好習慣。弟子規提高了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讓師生樹立起正確的倫理道德和人生價值觀。

  而我特別喜歡一段,就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短短的24個字,就讓我有非常大的感想,而我理解的意義就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要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所謂君子聞過則喜,小人聞過則怒。這就是我得到的心得。

  脾氣小一點,與其抱怨別人,不如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也做錯了 應該在自己身上找一下過失,要多為別人處地著想,不要只想著自己的利益,要微笑面對人生。憂愁,憤怒使人老,微笑可以讓人變得輕鬆而有活力。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最能笑者是健康的,人們通常用笑來隨順,尊重,供養一切大眾,令人皆大歡喜。肚量要大一些,做事不計較,心中沒煩惱,任勞任怨,盡心行孝。這就是我所得到的啟發和體會。

  幸好我們有一本博海深文的書,讓我們學會這麼多做人的道理,使大家進一步和諧!

  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 篇6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通讀了《弟子規》,接受了傳統文化的教育和薰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首先,對長輩有禮有敬、對兄弟恭敬友愛。對個人而言,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其次,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唸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有時在具體工作中還是免不了有爭強好勝、驕傲自滿的情緒在裡面,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讀完《弟子規》後,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因此,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保持謙虛的態度,遇事要三思而後行,多向身邊的領導和同事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再次,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弟子規》規範人的行為,一句話一個道理,它給了我們很多工作中的啟示。作為黨員,我們要正視自己,實事求是地發現問題和不足,認真改正和彌補,在工作中積極進取。最後,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透過閱讀《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名黨員,要多傾聽群眾呼聲、接受群眾監督、尊重群眾意見,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

  細節決定成敗。《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提高修養、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多時候,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做好,那就會出現“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

  閱讀《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能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能變成和諧的世界。透過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己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情懷都是非常有益的。能認真讀過,用心去做,並且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便可終身受益。

  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 篇7

  初入公司時大師兄曾問我你家中有家規嗎?我愣了一下說沒有。反思了一下,我又說家裡沒有實實在在的家規,但是父母教我怎樣為人處事。大師兄說是啊這就是你們家的家規只是它不成形而已。每個家庭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家規。《弟子規》是我們這個大家庭的家規,它為我新進人員上了第一課。讓我們覺悟了很多,充實了很多。

  《弟子規》中涵蓋了我們在生活中待人處事應該有的態度和方式。就僅僅在這一千零八十個字裡卻有著我們一生都學不完的東西。因為我們不光要知道還要做到。就像胡小林老師說的“感悟是理解,改過是修行。”我們沒有人能說他已經做到了《弟子規》,只能說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裡去不斷的領悟,不斷的改過。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一直在我腦海裡徘徊。它告訴我們為了孝敬父母,就要做到尊敬他們,順從他們的意思,即使自己有什麼反對意見,自己持保留意見,最好不要去和父母爭執。曾經的我確實是這樣做的,所以當我聽到身邊的朋友說著他們如何如何的叛逆,如何如何的與父母頂嘴,那時我覺得他們是那麼的過分,但漸漸的,現在的我當遇到與父母意見不和的時候也開始頂嘴了。有人會說我翅膀硬了,而我只是想證明自己是沒有錯,但選錯了方式,忘記了時間會去驗證它的對錯,沒有必要為圖一時的言語之快,而傷了父母。可以說我被周邊的壞境同化了,敢問當下的每一個80、90後的朋友們,哪一個能大聲的說我從沒跟父母頂過嘴,有多少人是被同化的?又會有多少人將被同化?

  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與《弟子規》在背道而馳,如“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這一句,就有一大半的人沒有做到了。可以說自戀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通病,但是這也是我們為自己增加自信的一種方式。然而在父母面前誇耀自己的才能和學識,自以為比父母更有才能,要知道在他們面前我們沒有資格炫耀,因為是他們創造了現在的我們,他們這樣不辭辛勞的培養我們,就是希望我們能夠超越他們,活出我們的精彩。如果我們還只是邁著跟他們一樣的步伐,我不敢想象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朋友們你們可以想象嗎?

  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錯再錯。當我們發現錯誤的時候,要坦然的面對它,逃避是懦弱者的行為。在我們這一個溫馨美好的大家庭,就更加不用畏懼,因為我們都是一體的,都在積極向上的奮鬥著,相互扶持著。

  社會的氣場影響我們每一個人,傳統文化在不斷的消失之際。我們要抓住它的尾巴不斷的傳承下去。我想說是社會影響了我們,但我們同樣也影響社會。因為社會是由我們組成的,我們是社會的新一代,是社會的新氣場,由我們開始去傳承傳統文化的話,它還會消失嗎?

  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 篇8

  我在暑假期間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感受非常深刻,他用每一個小故事來教育我們生活中的行為規範。

  以前,媽媽有時叫我做事,如果我不高興或不樂意做,我就不理不睬,慢慢吞吞的,透過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後,我覺得自己做錯了,我學會了“父母呼應勿緩”我學會了尊敬父母了,也更聽話了。我今後一定要記得“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素,須順承”。平常在家,爸爸媽媽叫我們需馬上答應,不能慢吞吞的或裝聽不見,父母讓我們做事,就要認真去做不能偷懶。爸爸媽媽的批評也一定要接受,不能頂撞。

  “親所好,力位具,親所惡,謹為去。”爸爸媽媽認為對我們有益的事,我們一定要盡力去做,不建議我們做的事我們以後一定不要做,這就是我從《弟子規》中學到的做人處事的道理。

  總之,這本書是一本教育和培養孩子生活規範,道德規範,行為規範的精神營養套餐。我以後還要好好學習《弟子規》,做到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培養自己良好的素質和高尚品德。做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 篇9

  寒假裡,老師佈置我們學習《弟子規》。剛開始我還是在爸爸媽媽監督下讀這本書,慢慢地在讀的過程中領會了《弟子規》裡說的意思,覺得這本書真的很好,教了我怎樣做人及培養許多良好的習慣、品質。有時候我還和爸爸媽媽交流,他們也和我一起學習《弟子規》呢!

  《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讓我懂得了對父母的感恩和孝心。父母每天對我問寒問暖,我卻沒有為父母做什麼事,有時候父母叫我幹事我還磨磨蹭蹭,極不情願。有時父母的批評,我不但不聽,還會覺得煩,有時甚至故意做些讓父母生氣的事。學了《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才知道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現在我非常聽爸爸媽媽的話,爸爸媽媽批評我時我也不大喊大叫了,令爸爸媽媽很高興。我的媽媽也很孝順父母呢!寒假裡媽媽把姥姥姥爺接到我們家,細心照顧生病的姥姥,也是照《弟子規》裡做的呢!

  《弟子規》還幫我改掉了生活上的一些壞毛病。以前,我喜歡把脫下的衣服、襪子亂扔,書籍、玩具也很少自己整理,扔得滿屋子都是。自從讀了《弟子規》後,我知道了“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的道理,我為以前的行為感到羞愧。於是,我每天都把脫下的衣服疊得整整齊齊的,書籍和玩具都歸類放好,寫完作業書包也自己整理好,自己的屋子每天保持整潔,養成良好的習慣。

  只要留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在《弟子規》裡呢!春節期間,有一天爸爸媽媽帶我去一個親戚家拜年,走之前,媽媽非讓我換上一件新衣服,我立即想到《弟子規》裡說的“衣貴潔,不貴華”,就對媽媽說了,媽媽誇我說得對,便不再強求我換衣服了。

  《弟子規》裡還有著許多“規矩”,等著我們去學習,去理解,去體會。我想我不僅要會背,還要認真去做,從小就要養成好的言行舉止、生活、學習習慣,以後一定會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的。

  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 篇10

  文明,是一件美好的事物。它不僅陶治了我們的情操,而且提高了我們的修養,使我們的言行舉止,都很規範。在《弟子規》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增進了對許多事物的理解。但,最令我感觸深的,就是《入則孝》這一部分。

  《弟子規》是我們的學習典範,不說是字字珠璣,也稱得上句句精闢。而《入則孝》也正是全文之精華。

  古人曾說:“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長輩親人,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之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造福許許多多的人。誠然!孝悌是中國文化文明的基礎,一個連孝悌的沒有的人,何來高尚的品質呢?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自從學了這句話,我便發現,我對父母的態度恭敬了許多。

  記得以前不懂事的時候,經常惹父母生氣。爸爸媽媽在悉心教導我是,我卻沒太在意,有時甚至‘左耳進,右耳出’。還當父母的良苦用心為囉囉嗦嗦。每次當我犯了錯,爸爸媽媽在批評我時,我還找藉口來狡辯,忤逆他們。

  有一次,我和妹妹在家裡又吵又鬧。媽媽聞聲過來,嚴肅的質問我們:“怎麼又在鬧事兒?是誰先無理取鬧的啊!”“是她!”妹妹不分青紅皂白地的冤枉我。“小鈺!還嫌你媽媽整天不夠忙啊!都這麼大了,怎麼就不懂事呢!”“我?明明不是我…不是我呀!”,我著急的解釋著,憋了一肚子的苦水,“本來就不是我啊!”我摔門而走,留下了無盡的委屈。

  其實我本不該這樣,好好的和媽媽解釋也就行了啊!在說,妹妹年紀尚小,不懂事,何必跟她較真呢?現在想起真是慚愧萬分!就這點小事,讓媽媽傷心,值得嗎?況且我還整天讀什麼聖賢書,這與只說不做的人又有什麼兩樣!?

  現在的我受到《弟子規》的薰陶,漸漸的成熟穩重了,也變成了一個懂事明理的孩子。

  每當父母教育我時,我便悉心聽從;每當父母責備我時,我表妹虛心接受;每當父母誤會我時,我便耐心解釋。我相信,如果每個孩子都能像我一樣,做到三個“心”的話,天下的父母也會很欣慰了。

  文明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物,讓文明充盈我們的生活吧!

  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 篇11

  《弟子規》是從清朝康熙年間流傳至今的一篇訓蒙文,承繼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摒棄了弘寬高遠、不切實際的空洞說教,側重引導人們從日常小事做起,規範自己的言行,進而擴充套件開來,形成從個人到家庭、由家庭到社會的言行規範、家庭和諧、工作有序、生活文明的良好社會秩序。讀了《弟子規》,我主要有三點感悟:

  一是孝德決定品德。一個人的品德好壞,很重要的一條是看對父母孝順不孝順。對父母不聞不問、惡言惡行相向的人,很難說能與周圍的人和睦相處。對最親近的人都不懂得感恩的人,如何能對周圍的人以善相待?所謂“百善孝為先”,就是這個道理。

  二是細節決定成敗。細節體現在生活與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人的飲食起居、生活習慣、日常言行、工作表現等等,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個連日常小事都不重視的人,很難在工作上有突出表現,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三是過程決定成效。好的過程必然會有好的結果。不腳踏實地,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只會一事無成。一個拈輕怕重、斤斤計較的人,很難會有成效。一個在小事能吃虧、願吃虧,工作中不計得失、任勞任怨的人,就一定是一名好員工。所謂“凡事皆須努力,成敗不必在我”。

  作為澤州大酒店的一名員工,《弟子規》給我的最大工作啟示,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要遵章守紀。凡是酒店的規章制度,必須無條件、不折不扣地執行,凡是領導所安排的工作,必須無條件、不折不扣地做好。要樹立執行觀念,提高執行力,把對個人的紀律約束與推進酒店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全域性一盤棋,處處以大局為重,自覺樹立酒店的良好服務形象。

  二是要團結同事。一個團結和睦的集體,有利於形成合力,讓我們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工作。《弟子規》倡導的入則孝、出則悌,就是讓我們在家孝順父母,在外團結同事。一個內部不團結的集體,必然沒有戰鬥力,必然影響工作效率和成績。

  三是要恪守本職。恪守本職是我們做好工作的應有之義。人生在世,總得於世有所裨益。不管在什麼崗位,從事什麼工作,都應該按照工作標準和領導要求,盡心盡力做好。忽視本職、東山望著西山高,只會貽誤人生、一事無成,即便做一顆螺絲釘,也應該讓這顆螺絲釘熠熠生輝、物有所值。

  以上就是我結合本職工作,對《弟子規》的領悟。當然,《弟子規》除了教給我許多工作的道理,還教給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今後,我將以《弟子規》為自己的行為規範,不斷加強道德修養,提高工作水平,力爭為酒店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學習弟子規的心得體會 篇12

  《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透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剛讀《弟子規》我就被它所震撼,原來中國有這樣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得承認自己才疏學淺,到現在才結識《弟子規》這本好書。通讀之後,我感慨萬分,《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為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標準,是提高國民素質重要的啟蒙教育,也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然而現在能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和薰陶,我感到非常的幸運。>《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後經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它那淺顯易懂的文字裡卻蘊含著許多做人的真理,不僅對於教育少年兒童,更對於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還存在著素質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知書不達禮、沒有責任感和事業心等現象。這些人缺的是什麼?我覺得缺的就是民族優秀文化的薰陶。《弟子規》一書深刻地訓導我們如何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習慣;如何具備博愛的精神及正確的讀書方法等。

  諸如書中所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毋變;”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顯能”。乃為如何友愛兄弟,尊長愛幼最基本的語言及行為規範。另外,書中透過列舉生活中最易被視作瑣碎的習慣及現象,進而訓導我們如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具備博愛的精神和正確的讀書學習方法等。本書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舉的都是生活當中最為普遍、最基本性的習慣和現象,而這些習慣和現象可以說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書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因小而不為,良好的習慣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透過學習《弟子規》一書,使我認識提高了。每天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什麼時候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怎麼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許有人認為這是一本兒童讀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沒有多大關係,其實做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理由去拋棄的。雖然時代在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更新,但中國國學博大精深,雖然歷時久遠,可仍具有極強的閱讀價值和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透過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已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意識都是非常有益的。

  透過此次學習,我感到對自已是一場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靈的洗滌,克服平時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學生做到的,必須自己身體力行,率先垂範,處處走在學生的前面,為學生做好表率。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