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參考

關於弟子規心得體會範文參考

  篇一:讀《弟子規》心得體會

  讀《弟子規》啟蒙了我的智慧,震撼著我的心靈,其中的道理很簡單,早就知道了,但他們其中的含義都是透過熟讀之後才深刻理解,如果能早知道這些,也許我的人生機遇會大不相同,學習《弟子規》有四點重要體會。

  1、做人要懂得感恩。2、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3、為人要謙虛。4、找準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培養增養人的德行,讓我明白了立身處世的道理,耳濡目染聖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潛移默化間教會了我們逐漸形成高尚的品德、強列的責任感,學習它就是把聖人的教誨融入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該看他取得什麼。”所以我們大可不必去羨慕別人取得的成就,獲得多麼財富,過多麼奢侈的生活,而是要把“努力學習,積蓄力量,勤奮工作,貢獻社會”作為人生目標。

  《弟子規》主要講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良好品德和生活習慣,博愛的精神,正確的讀書方法。時過境遷,歲月流逝,書中的內容同現在的時代形勢迥然不同,但書中提倡的家庭和睦、做品德高尚的人,養成良好習慣卻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弟子規》功課裡的——親仁,親仁的“親”是親近,仁者是有道德、學問的人,就是要親近仁者,以師事之,要跟他學,這是講擇師,仁者無敵,“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稀”是同樣在世為人,品德高低各為相同,跟著潮流普通俗人很多,而仁德的人卻很稀少,在現代社會的人群們只嚮往著時尚,不向往該怎樣為人。美,是什麼?是心靈?是外表?還是??歌德曾說:“外貌美只能取悅一時,內心美方能經久不衰。”我們要內心美,讓《弟子規》讓古典文化來美麗我們的心靈,來感化別人,幫助別人。

  篇二:弟子規心得體會

  自從學習了《弟子規》使我知道了很多道理,也讓我增長了智慧.“做人要知恩圖報、待人待物要具有恭敬心、為人要謙虛謹慎、找準人生目標??”這些都是從《弟子規》裡學到的,讓我深有感觸。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弟子規》裡開頭就是【入則孝】﹐ 僅僅只有24個字而已。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這兩句話是在教育我們,聽到父母的呼喚,應該立即答應;父母有什麼事讓我們做,不要拖拖拉拉﹑ 懶懶散散。並且,父母的教誨一定要恭恭謹謹地聽;如果父母責備你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你要虛心接受。看到這兩句話讓我無言以對,是自己想起了以前經常和父母頂嘴﹑不懂事﹑貪玩。不過現在好啦!我每天都在儘量做到,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到的。

  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女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以為賺大錢給父母並能照顧好兄弟姐妹就是孝,以為會賺錢就是有能力,就可以居高臨下說教任何人。而《弟子規》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不僅是賺錢給父母,必須從細小入手,身有傷,貽親憂,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時之念想,是切身處地站在父母親的角度體察到老人家的需要,不管多忙“常回家看看”,讓父母安心,放心。養父母之身、心、志、慧。小時候媽媽經常說:“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弟子規》讓我更明白了“感恩”:感恩天地給予陽光空氣和水,感恩國家培養護佑,感恩父母給予的生命、感恩領導的教導,感恩同事的關心幫助,感恩親友批評指正。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才發現,以前自己習以為常或自己認為對的言行,原來都這樣或那樣地存在著不足。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這兩句話是《弟子規》裡的【出則弟】。這是在教育我們,做哥哥的要善待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間和睦相處,對父母的孝心就包含其中了。彼此不貪圖財物兄弟之間就不會產生怨仇;言語上互相忍讓憤恨就自然消除了。

  《愛》篇中的“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不論是什麼人,我們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和尊敬,因為我們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塊土地上,要講平等博愛。我們要把對工作的.熱愛灑向周圍的每一個角落,讓處處都充滿歡聲笑語,有了好的環境,才能更加安心工作。

  以上四點是我學習《弟子規》的淺薄體會,在這裡和大家共勉。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學會用《弟子規》來規範自己的言行,指導生活和工作,培養我們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為,來對待一切人和事物,不斷提升我們自己的品德修養,讓《弟子規》發揚光大,總之一句話,學習《弟子規》不是簡單的讀和背,而是用來做人和做事的。

  在沒有學習《弟子規》之前認為自己什麼都懂﹑都會,可學了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根本就什麼都不懂﹑不會。是《弟子規》像一面鏡子似地,讓我看清了自己身上的汙點。我覺得字典是我們學習中不會說話的老師,而《弟子規》則是我們生活中不會說話的老師。

  在古代《弟子規》是做人的準則,在當代仍然影響著更多的人,教育我們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是照耀心靈永恆的陽光!我在

  細細品讀《弟子規》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心靈上的塵埃,是對心靈的一次大洗禮。

  《弟子規》教人向善,長人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有價值。透過對《弟子規》的學習,使我深深的感悟到: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弟子規》裡這樣說道“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不學文,但力行,任己見,昧理真。”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人生才有方向,學習才有動力。風華正茂的我們更應有自己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用實際行動在茚旺這片熱土上播灑汗水、耕耘人生,用無悔的的青春去追尋自己五彩斑斕的夢想。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弟子規》中某些封建禮教迂腐的色彩,要一分為二地分析對待,“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要學到其中“孝信”的主旨,這才是最重要的。

  《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因此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我決定以後會認真學習這本書,並且學會去做到。不再讓我的父母為操那麼多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