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弟子規的學習感悟

解讀弟子規的學習感悟

  解讀弟子規學習感悟(一)

  《弟子規》學習感悟 “孝悌”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多、善待許多人。而弟子規最初也叫《訓蒙文》。它做為傳統文化中兒童的啟蒙讀物的形式出現,雖然形式簡單,內容也比較通俗易懂。但是它承載了最為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孩子教育的作用。它所體現出來的是一些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的行為標準和道德理念。

  在我個人初次接觸弟子規的時候,我個人覺得是蠻簡單的一個東西。但是仔細品味讀過之後才發現每一篇,每一段,甚至是每一句都包含了極為深刻的傳統文化內涵。我個人覺得他是一種把理念轉化為行動的一個絕佳範本。對照弟子規的內容,我個人感覺是非常慚愧的。因為一共才七篇,而我個人人呢,幾乎是沒有一篇是可以完全做到的。所以,很是感嘆著二十幾年來茫然虛度而不知禮節,甚至連做人做事最基本的行為規範都不懂。同時,也正是因為如此,我也感到非常幸運的一件事就是在我大學剛畢業,涉世不深的基礎上可以接觸到弟子規。讓我有一個接觸弟子規,改善自己行為規範的機會。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緣分來接觸到這個東西。甚至有的人活了一輩子,回頭看看,才覺得終生所悟也不過弟子規中之一兩句話而已。所以來到孚嘉之後,我覺得這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機緣。

  說句實在的話,在接觸弟子規之前,我對自己身上的毛病幾乎可以說是熟視無睹、甚至可以說是在很多時候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身上

  所存在的一些不好的行為可以稱之為錯誤。我記得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錯誤已經存在了,而你卻沒有意識到。就是諸如此類的一個意思吧,我個人也記不太清原話是怎麼講的。總體來說吧,學完弟子規之後我發現了很多自己身上的缺陷。還有很多之前做事做人的一些錯誤方法。更多我個人感觸比較深刻的就是學完這個東西之後,讓我自己變得更加寬容,比以前有一點點格局了。之前的話自己也是一個做事比較不考慮後果,比較叛逆做事情也比較急的那種性格。之前在上大學的時候也因為這個性格也傷害過別人。雖然那時候大家都是很好的哥們兒,朋友。他們也都不會和我計較,但是現在想想真的做的挺不對的。別人都寬容我,而我卻肆意妄為,真的是太不應該了。弟子規不是有講到同是人皆須愛嗎。一般的人我們都要去愛她,保持一顆博愛的心,那更何況是對我們好,給我們幫助、愛我們的人呢?受人滴水之恩,甘當湧泉相報,在我們慢慢的人生道路上,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以獲得一個可以什麼都不可以和你計較,願意真心幫助你的人。特別是在這個人情淡漠的年代裡。出了學校之後,我真正的理解到了:社會和學校的差距。

  回想這半年上班的時光,感覺自己成長真的蠻大的。但同時也受了很多委屈。或許這就是成長所應該付出的代價吧。或許這些在別人眼中只不過是小兒科,但是對我,對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一個曾經那麼叛逆的人來說,或許這種改變真的是一種很痛的兌變。不過,後來還好,也是比較有緣認識了禹鴻飛老師。後來也正是因為他,我才

  有這個緣分加入孚嘉的大家庭。有機會接觸弟子規,接觸國學。所以我一直都很認為,他肯定是我生命中的貴人。

  或許在別人的眼中,我身上的改變是沒有人可以看出來的。只有真正瞭解我的家人,大學同學,他們現在要是見到我,肯定會感覺到我身上莫大的變化。特別我自己感觸是最為深刻的。特別是每當我一個人靜下心來獨自思考,回想以前的一些事情的時候。我才真正的發現自己好像真的變了。變的會容忍,變的會諒解別人,變得不再像以前那樣喜歡和別人爭執,變得不再覺得堅持自己的觀念是多麼的有價值,變得不再喜歡為了一件事情和別人喋喋不休。雖然我不知道這種變化對我自己而言意味著什麼,我只是單純的感覺到至少這樣我可以不再那麼容易去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讓我變成一個平和淡定的人。

  在我小的時候,可以說是自己是一個比較犟的那種型別吧。在家裡的話,家裡人都比較容忍我。以前和老爸吵架什麼的都太正常了。一般的話老爸都基本主動給我道歉的那種。雖然那時候心裡也滿難受的,但是卻沒有現在,特別是在學完弟子規之後感受來的強烈。有的時候真的很想給老爸他們打個電話道個歉,但是總是覺得那樣好像很難為情的樣子。所以現在的話呢,我只希望在以後的生活中給他們多一點關愛。不再像以前那樣傷害他們。傷害我們身邊愛我在乎我的人。因為也只有這些人才會被我們傷害。別的不在乎我們的人,他們才不在乎我們做錯什麼事呢。所以呢,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會感恩,學會愛身邊那些愛自己關係自己的人。特別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親人,還

  有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或者傷害過我們的人。在很久以前一直有一件事情讓我內心一直耿耿於懷,一個很好的朋友,也是一個傷害我最深的人。一段時間我是直接把她列為我人生的黑名單。決定永遠都不跟她來往了,但是後來吧接觸弟子規之後再想想以前發生的那件事情,覺得自己其實也沒那個必要了。過去了就過去了吧何必再斤斤計較。即使曾經發生過什麼事情,恩怨再深又能怎麼樣?況且過多的在乎這些負面的東西,我們自己也不會過的快樂。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有是轉念一想,其實也沒什麼,不久是一點事兒嗎,也落不著怎樣,只要有一個寬容仁慈的心,我相信應該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傷害到我們自己。因為我們的內心已經比別人強大了很多。

  還有就是弟子規中提到的一些日常生活行為中的一些規範。我覺得也挺重要的,雖然說我們現在都已經是成年人了,對基本的禮儀規範,道德操守等,都有自己的標準。但是一些好的行為習慣我們還是應該去注意的。特別是在我見到我的客戶區總之後,更堅定了我對這個事情的看法。一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成功,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智商比我們高多少,而是因為他們在某一方面擁有自己的特質。而區總本人呢就是一個對生活品質要求特別高的人。做事情也特別有條理特別嚴謹的人。在見到區總之後短短的幾個小時的交談,給我的感受實在是太深刻。我感覺這麼多年上學的經歷都沒有他給我的一席談話來的實在。特別是他給我的兩個忠告都是來自孔子的話。第一句是:友直 友諒 友多聞。第二句是關於養成好習慣的勉勵。那就孔子的這句: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

  不學,民斯為下矣! 同時在此呢,我也想把這句話分享給別人。我們沒有生而知之的天分,那麼我們學而知之還不晚。所以在此,我希望所有有緣接受到弟子規的同仁們要珍惜上天賜予我們的機緣。認真學習,相信它會為我們的人生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

  解讀弟子規學習感悟(二)

  弟子規

  學習之前:

  真沒想到公司會拿小學生,甚至是幼兒園用的東西來讓我學習,而且還要和工作相結合。怎麼可能呢?結果是隨手撇在試驗檯上。當時syn003的一些試驗還有syn067的挺多,竟將那小本給忘了,只專心做我的試驗。這一下就是十多天過去了……

  學習之後:

  前幾天,試驗不多,一個人挺無聊的。那本小冊子還靜靜地躺在哪裡呢。於是拿來翻閱。在我沒有讀《弟子規》這相書之前,我認為我在生活和學習工作中做得很好,什麼事情總是那自己的標準去處理。看了之後,或許是當時內心比較平靜。沒有紛繁世事的干擾。竟然被那種深沉的內涵給打動了。粗淺的讓我明白了什麼是正人君子的品行。也膚淺的體會到什麼是:欲做事,先做人的意義所在。那並不只是幾個字而已。那是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唯一的原因。那也是隻可用心去體會,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異人云:朝聞道,夕死可矣。非此不能表達。

  如何做的更好:

  不要小看《弟子規》只短短的千餘字,但卻幾乎包括了一個人的行為禮儀和為人做事的規範。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公司。只有這樣才能用更加和平的心態去工作、生活、相處和做好本職工作。所謂: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要不斷的充實自己,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從各方面約束自己,以期提高自己的修養和自身素質。應該是對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益處的。俗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子,可謂老人耶?是也。

  還是從小事做起。每天沒事寫寫心得。總結一下得失。總是有幫助的。

  對公司來說:無論公司怎樣發展,自己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心態放平。

  解讀弟子規學習感悟(三)

  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非淺。其中有些道理雖然很簡單,但就是由於沒有認真去學習《弟子規》真正去體會它裡面其中的道理。所以我在學習了《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明白和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得道理。《弟子規》更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透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透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斷進步,給操勞一生的父母穩定而幸福的生活;給自己的子女營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和做人的榜樣。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唸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在單位裡與領導和同事共事由於工作性質和思路不同產生意見分歧時,總是抱怨別人而不好好檢查自己,透過學習《弟子規》讓我認識到恭敬和謙

  虛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績再突出,對領導不夠尊重,我行我素還是得不到領導的認可,如果我早點接受這樣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夠很好的協調好同事和上下級的關係,更能明白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透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

  解讀弟子規學習感悟(四)

  在沒有學習《弟子規》之前,由於對中國古代的東西比較感興趣,就看了許多有關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書,所以曾自以為懂得了很多。前段時間,學校組織我們全校學生學習了《弟子規》並且開展了一系列相關活動,使我們對《弟子規》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學習之後使我受益匪淺。學了之後才突然發現,其實自己根本就什麼都不懂。《弟子規》像一面鏡子,讓我看清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

  學習《弟子規》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讓自己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學校開始組織學習《弟子規》時,我認為沒有必要如此大費周章,學了也沒有什麼用,但直到我參與到各個《弟子規》活動,我才深刻感受到,原來做人也有許多準則,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尊老愛幼,有禮貌、守信用。

  作為一個人,首先要懂得感恩,而最重要的便是要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翻開《弟子規》,第一章便是《入則孝》。對父母的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然而,就這簡簡單單的24個字,我們又做到了多少呢?可能有些人認為我們現在還小,長大後報答父母的機會還很多。不錯,我們是在一天天長大,而我們的父母則在一天天衰老。大家可曾聽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我們應該抓住眼前的

  時光,去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並不需要你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來,它可以是平日裡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會心的笑容??這些看似簡單的行為,其實對我們的父母而言已經足夠了!

  學習《弟子規》後,我對“謹”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僅僅指做事的能力,還指獨立生活的能力及自制力。自從那天起,我每天都會按照“朝起早,夜眠遲。”來要求自己,而且我更加體會到了“老易至,惜此時。”我覺得一個人不管出於何種目的,都應該努力學習,使自己變為一個有知識的人。趁著我們現在還年輕,趕緊好好奮鬥吧!

  其實,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弟子規》它所包含的內容很多,我們不可能每一點都做到,但是隻要我們努力去做,用心去做就行了。學習《弟子規》,不僅是一個人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我們思想昇華的過程。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他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在做到這些後,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做事必須從細小食物入手,才能成就大事。

  感謝學校每週一早晨為我們學生準備的《弟子規》課程,也感謝《弟子規》使我明白了這些道理,讓我重新對事物有一個新的認知,現在悔改還不算太晚,希望同學們也可以做到。

  人生路漫漫,相信有《弟子規》的貼身陪伴,未來的路會越走越寬,越走越好!

  解讀弟子規學習感悟(五)

  談到《弟子規》,說實話,剛開始我對它並不是很清楚,要說到國學經典,我首先想到的還是《論語》,《三字經》,《千字文》等等這些,但是,當我真正接觸到《弟子規》之後,我開始被它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了,咎其原因,還是要從其總序中的兩句話說起: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現在再來看這兩句話,仍然覺得很有道理的。什麼意思呢?大家都知道了:何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很重要,是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應該好好學習其他有益的學問來充實自己。因此教育的根本目標是育人,既然如此,那對於我們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學習《弟子規》這類國學經典就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

  當今之世,傳統文化越發“寂寞”,尤其在如今這個科技和資訊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似乎顯得有些落伍,但是最近掀起的這股學習傳統文化讓我們的`精神世界得以迴歸自然。回頭看看我們的現代生活,是否缺少些什麼!

  透過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的精神世界倍感充實,深感裡面的東西能夠終身受用。弟子規雖然原本是用來教育孩子成長的啟蒙讀物,但是,我覺得其中的道理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認真感悟何實踐。往往經典是最經得住考驗的。比如,它從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學、處事等方面應有的禮儀和規範都有說明,再則,它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於生活教育的重要性。這不正和我們教育工作中時常講的要把學校教育於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結合起來不謀而合嗎?所以,無數的事實都說明《弟子規》學習很有必要。

  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老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為本。人無信不立,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麼他依靠什麼立足社會呢?

  學習的過程就是將其記憶下來,然後感悟,最後達到同化的過程,簡而言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拿來成為我的東西,為我所用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今天,我學習了《弟子規》,那麼怎樣讓它對我產生對我一生有益的深遠影響呢?這裡面說的都是成人成才的規律,永遠不能違背,所以,像《弟子規》裡講的意思:不著急,用一生的時間來學習它,實踐它,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那麼我這一生也就不斷成長了!

  解讀弟子規學習感悟(六)

  傳統文化在如今這個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似乎顯得有些落伍,但近幾年掀起的這股學習傳統文化的浪潮,使我們這些喜歡趕時髦生活,在網路時代生活的新一代,開始反省自己:現代社會哪些才是最根本的東西?

  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老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也就是要誠信為本。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企業,如果不能誠實待人,那麼他依靠什麼立足社會呢?“人無信不立,企無信難存”,李嘉誠不就是靠著誠實守信的人生信條,才從一個做塑膠花的商人起家,做到今天擁有數百億身家、譽滿全球的成功商人嗎?在如今處處講求競爭,事事講求效率的現代商業社會中,誠信也許並不能為企業贏得眼前一些唾手可得的利益,於是一些目光短淺的企業便丟棄誠信去追求所謂的豐厚利潤。然而他們得到了些什麼呢?眼前的“三鹿”奶粉事件,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嗎?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學校讓我們每天誦讀《弟子規》,把它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

  解讀弟子規學習感悟(七)

  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個歷史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裡的人民哪裡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我的父母曾經在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為人處世,以及一些禮儀都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範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現在,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建立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我記得老師曾經說過:“你憤怒嗎?讀《弟子規》吧!你痛苦嗎?讀《弟子規》吧!??”大意如此。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話,我難免產生幾分懷疑的心態。是的,音樂可以使人平靜,放鬆;運動可以使人忘記煩惱,心胸開闊;閱讀能使人忘記現實,醉心於與先哲的時空中。《弟子規》這一本小書,又有多大的能耐改變一個人的心情的功用呢?可就是那麼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規》的啟發,改變了心態。一個晚上熄燈後,同伴講靈異故事,我被嚇得出了一身的冷汗。故事結束後,一個上鋪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頭,猛的大叫一聲“啊??”。我以為出了什麼事,被嚇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來。過了幾秒鐘才發現是他惡作劇,我是憤怒的靈魂出竅了,忍不住罵了他幾句。雖然馬上語氣緩和了下來,可我還是一直沒有睡著,彷彿鬼魂一直在我身邊,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頭髮,摸摸我的腳什麼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節也在我頭腦裡閃個不聽,長髮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魚般的白眼??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這個捉弄我的這個人。最後,我想起《弟子規》的“泛愛眾”,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我愛所有的人,即便他傷害我欺騙我,我都會原諒他,因為他是我的同類,因為我相信他身上殘留的人性”,這些我多年前寫給自己的格言。不禁心情越來越平靜,後來就不知不覺的睡著了。第二天,又看見這個兄弟,雖然依舊心理上有些障礙,但是敵意已經沒有了。現在,已經好如當初了。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