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弟子規的觀後感
有關弟子規的觀後感
導語: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弟子規,這弟子規關於到我們的成長。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有關弟子規的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弟子規觀後感1
說起弟子規,會一定會有很多人知道,哪怕是一些小孩子。《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其中記錄了孔子的108項言行,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為“總敘”,然後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弟子規》根據《論語》等經典,集孔孟等聖賢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傳統道德教育著作之綱領。
早在我上初中的時候,班主任老師就讓我們每天在黑板上輪班一人抄寫一句弟子規,上課前還要背誦一部分,那時候只知道背下來就是好事,也從沒深刻分析每句是什麼意思。但那時還是對傳統文化很崇敬,現在我也長大了,轉眼間是上大學的人了, 在這假期,我看了弟子規傳統文化的宣講影片,這才對弟子規有了更深的體會。仍然是有很大的收穫,父親也在旁邊,還連聲叫好。
這弟子規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魅力,讓一位年以花甲的老父親都連聲叫好,讓一個內心充滿熱血的青年還能靜下心來,去聆聽他每字每句的意義呢?影片中的蔡禮旭老師這樣講,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有錢、有房、有車、娶漂亮老婆、嫁帥氣老公、受他人讚揚,而是孝順父母、子女孝順自己。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需敬聽;父母責,需順承。——這四句是一般人能做的到嗎?沒有發自內心、十足耐心能做到嗎?連這點都做不到,還談什麼偉大事業,要如何如何。 沒錯,這些講的都是事實,這才能夠打動我們的內心。
說完了“孝”,接著就是“悌”,“悌”,指兄弟姊妹的友愛。孔老夫子不光是重視孝,也非常重視悌,他認為認為悌也是做人、做學問的根本。這不是教條,是培養人性光輝的愛,是中國文化的精神。那麼談起孝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相對的,並不只是單方面的順從、尊敬。
所謂入則孝,出則悌,首孝悌,次謹信,所謂謹信,謹是謹慎,信就是講信用。對待自己的言語、思想行為要慎重,不能輕率放蕩,要時常檢查是善是惡。對聖賢的道理要仔細體會,深解意趣,就不再懷疑;所表現在言思行上不再有虛妄,處處顯示真實,這就是信。。看似再普通不過的道理還是被許多人淡忘甚至遺棄在一邊,看看這麼多的虛假資訊:假冒偽劣產品、虛假廣告、虛假新聞、虛假購房、虛假創業、虛假宣傳、但是這只是我們社會上的一點汙點,我們的世界還是美好的。
另外,我對這光碟中提到的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 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只要有時間和精力,就應該多學多問。“泛愛眾,而親仁”這不正是反映了孔子中的“仁”嗎?“有餘力 則學文”不正好反映了我們現在的'實際情況嗎?雖然我們不是豪門出身,但國家還是給了我們求學的平臺,但父母們照樣給了我們追求知識的機會,我們應當在此感激,去努力學習,以求有所成來回報國家、親人、以及幫助過我們的人,裡面的“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也是闡釋了報答人的準則。
在生活中,我們要落實弟子規,就是鍛鍊自己、磨練自己、提升自己的智慧,辨別是非好壞,如此心正則身正,也就能健康長壽、幸福美滿,不再過空虛、不知明天該如何的生活。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理解,但也只是理解而已,還沒很好的去落實,多位老師都講弟子規是用來實踐落實的,而不是用來光讀、光背的,所以我還得要好好去落實,糾正自己的過錯。 我崇尚我大中華的傳統文化,它傳承至今,必定有他不凡的影響力與作用力!
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揣摩《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為?
弟子規觀後感2
XX年8月,我走進上海火炬潤滑油這個大家庭。就從這天起,我的人生髮生了轉變。
入職那天,我第一次接觸到《弟子規》,讀了近20年書,我從來都不知道世界上原來還有這樣一本好書,原來只知道有本《三字經》,而且就知道那麼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小時候把它當做了一句順口溜。當我翻開《弟子規》時,頓時呆住了,裡面都是短短的三個字為一句,但就是這短短的三個字卻蘊藏了人生的大道理。就是這麼小小的一本《弟子規》,成為了我每天空閒時間必看,而且百看不厭的好書。
記憶中最深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是《弟子規》中第一篇《入則孝》,讀完後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過去我是那麼的不珍惜。
記得那時我剛上初中,由於不習慣一個人的住校生活,再加上體質差所以時常感冒。有一次,恰好是臘冬,外面還下著大雪,乾冷乾冷的,經不起寒冷氣候的突變,我感冒了,並伴有高燒,上課時腦袋暈乎乎的,坐在教室就暈暈大睡,無法堅持上課。於是撥通爸爸的電話,委屈地說:“爸爸,你快點過來,我感冒了”。等了大概20分鐘,還不見爸爸過來,又氣又急,又撥通了電話:“爸爸,你怎麼還沒有過來啊”。說著說著,就委屈的哭個不停,爸爸也沒有多說,只說“快了,馬上到,你堅持住”。很快,爸爸來了,把我叫出來,在我出來的那一刻,一陣刺骨的冷風吹得我渾身直抖,那漫天瀰漫的雪花還沒有消停。這時爸爸趕緊走過來把軍大衣讓我穿上,我卻嘟囔著“那麼醜,我才不穿呢”。說著就一撅嘴坐上摩托車,當摩托車啟動的那一刻,撲面而來的寒風和冷雪簡直讓人窒息。爸爸一邊騎著摩托車一邊朝後對我說:“把大衣收緊點”。出了學校大門,我才把那個象爺爺經常披著的軍大衣披在身上,瞬時身上一股暖流流過。無意間抬了一下頭,這才發現爸爸或許因為急促的原因穿的如此的單薄,頭上沒帶頭盔,手上也沒帶手套,膝蓋上更沒加護膝,卻堅實地在我前
邊替我遮擋風雪和寒冷,靠在爸爸的背上是那麼暖意融融,頓時,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父愛如山。
弟子規觀後感3
在看《弟子規》的過程中,我覺得最重要的部分,是孝。孝,光看字的結構就能明白它的含義,上老下子,強調著血緣延續的重要性。今天我們雖然是小輩,但是,今天的小輩也是將來的長輩,如果在我們做小輩的時候不孝順長輩,那將來我們做長輩了又怎麼能指望我們的小輩會來孝順我們呢?現在的我們,父母叫我們,我們忙著自己的事情,根本不理父母,往往還會不耐煩。在爸爸媽媽教育、教訓我們的時候有幾個心裡是沒有牴觸情緒的?總覺得父母管我們管的太多了,總是和父母頂嘴。父母讓我們幫忙做什麼的時候,我們會找理由開脫,而我們需要父母為我們做什麼的時候,父母總是義不容辭。所以說“恩重如山”這四個字,是世界上每一位父母都擔當得起的。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臥冰求鯉”的故事,故事中王祥的孝順感動了天。王祥早年喪母,但他的繼母並不喜歡他,還常常在王祥的父親面前挑撥離間,說這個兒子不好,不孝順。所以,年幼的王祥不僅得不到母親的關愛,就連父愛也感受不到。但即使是這樣,王祥也還是一如既往的對父母好,孝順父母,在父母患病的時候衣不解帶地伺候。繼母經常想要吃鯉魚,王祥都盡力滿足繼母的要求。一次,在一個大冬天,繼母生病了,想吃鯉魚,但是河水已經結了厚厚的一層冰,而繼母依然想吃鯉魚,王祥沒有辦法,只好赤身在冰上祈禱。突然冰裂開了,兩條鯉魚從河裡跳了出來。即使是對自己並不慈愛的繼母,王祥也一樣如此努力地滿足她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國的傳統當中,孝是無條件的。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孝是相互的,父母對我們好,我們才要孝敬他們,那隱藏的意思就是,如果父母因為某些原因對你稍微差了一點,我們就不孝敬他們了。這在傳統當中是絕對不允許的,孝就是人的根本。父母為我們做了那麼多,我們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為父母做過了什麼?對我們恩重如山的父母,我們怎能不孝敬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