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蝶戀花·蕭瑟蘭成看老去》譯文及賞析

納蘭性德《蝶戀花·蕭瑟蘭成看老去》譯文及賞析

  《蝶戀花·蕭瑟蘭成看老去》

  清代:納蘭性德

  蕭瑟蘭成看老去。為怕多情,不作憐花句。閣淚倚花愁不語,暗香飄盡知何處。

  重到舊時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蓮苦。休說生生花裡住,惜花人去花無主。

  《蝶戀花·蕭瑟蘭成看老去》譯文

  歲月無情,秋風蕭索,我漸漸老去了。為了不讓人家說我多情自戀,我不再寫悽切苦楚的句子來感嘆人生。只能含著眼淚倚著花兒,滿懷的愁緒不知該向誰訴說,只有任其隨著陣陣的暗香幽幽然飄去,該往何處停呢?

  又來到舊時的小路,明月瀉下一地的清輝,袖口的殘香已經散去,回首往事,此時的心比秋天的蓮子還要苦百倍。別再說什麼生生世世住在花裡面,要知道,愛惜花的`人走了,花就再也無人照管。

  《蝶戀花·蕭瑟蘭成看老去》註釋

  蝶戀花:詞牌名,又名“一籮金”、“黃金縷”、“卷珠簾”、“風棲梧”等,其名取自南北朝簡文帝蕭綱“翻階蛺蝶戀花情”的詩句。《蝶戀花》屬中調,共六十字,分上下兩闋,每闋四句,各押四仄韻。

  蕭瑟(sè):寂寞淒涼。

  蘭成:北周庾信之小字。北周庾信《哀江南賦》:“王子濱洛之歲,蘭成射策之年。”,唐陸龜蒙《小名錄》:“庾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有天竺僧呼信為蘭成,因以為小字。”,此處詞人借指自己。

  看:料想。

  閣(gé)淚:含著眼淚。

  秋蓮:荷花,因於秋季結蓮,故稱。

  生生:世世,一代又一代。

  無主:無人照管。

  《蝶戀花·蕭瑟蘭成看老去》創作背景

  這首詞創作於公元1677年(康熙十六年)或更晚的夏秋之時。納蘭性德出身顯赫,但榮華富貴妨害了愛情生活,不能任意與所愛的人結合,成為他的終生憾事。納蘭性德對亡妻無時無刻不充滿深重的懷念,故悼亡之作不止,這首詞便是其中的一首。

  《蝶戀花·蕭瑟蘭成看老去》賞析

  這首詞的上片描寫老去的境況,下片敘述故地重遊重到感受。全詞意境幽美,語氣悽清,表達詞人對昔日愛人的思念之情。

  上片寫今,為佈景。開頭以“蕭瑟蘭成看老去,為怕多情,不作憐花句。”三句敘事。起句詞人以北周文學家庾信白喻,而以“蕭瑟”、 “老去”形容。其實詞人去世時才三十歲,還正當壯年,此前何能“老去”?只是因為心情淒涼,看上去像老了。“看老去”三字耐人尋味。“看老去”者,實未老去而將要老去,即《九張機》中“可憐未老頭先白”意也。僅僅一個“看”字,心碎之狀便已活現,且為全篇奠定“悽淡無聊”(譚獻語)之基調。因為看上去老態龍鍾,所以不敢自作多情,寫一些憐花惜玉的豔詞了。“怕多情”並不是不多情,“不作憐花句”也不是不願作而是不敢作。這種心態是迫於外部壓力造成的,難免內心痛苦。二句描寫生動,空靈含蓄。上片五句,一句一轉,但流貫如珠,“勢縱語咽”,足以當之。

  下片抒寫舊地重遊的感喟。“重到舊時明月路”,換頭處由寫今轉為憶昔,承接自然。

  “袖口香寒,心比秋蓮苦。”這便是詞人深切的感受。月亮,依然如故;路,也沒有改變,但過去同遊的戀人已不知去向,這形成了對照。她只留下“袖口香寒”,即攜手同遊時留給詞人的印象。人去香在,又形成一個對照。最後用“秋蓮”之苦作比,真實形象。結尾“休說生生花裡住,惜花人去花無主”二句表現了詞人在命運面前一籌莫展,只能發出陣陣的嘆息。

  詞人在該詞裡舊地重遊,自比庾信,想起昔日和愛人把臂同遊花間的情景,藉此表達對情人的思念之情。“閣淚倚花愁不語,暗香飄盡知何處”,“袖口香寒,心比秋蓮苦”,“休說生生花裡住,惜花人去花無主”,這些詞句,語氣幽咽悽清,讓人備感哀怨苦悶。同時,全詞用詞精巧,意境幽美。

  《蝶戀花·蕭瑟蘭成看老去》作者介紹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嚮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