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弟子規》讀書筆記1000字大全

名著《弟子規》讀書筆記1000字大全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著《弟子規》讀書筆記1000字大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著《弟子規》讀書筆記1000字大全1

  《弟子規》,全文不過360句,計1080字,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後經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這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它那淺顯易懂的文字裡卻蘊含著許多做人的真理,不僅對於教育少年兒童,對於我們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修養品德、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

  從《弟子規》中我們更可以瞭解到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就是教做人: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謹慎、講信用。對待大眾平等仁和,親近仁德的人,向他學習。只有在能夠做好這些之後,才“有餘力,則學文”,如果做不好這些,學習知識是沒有用的。古人的這個教育原則,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義的。而我們現在的教育,卻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學文”上,卻忽略了做人教育。所設的品德課、政治課,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北國之後之後就是水過鴨背,什麼也沒留下,更別提深入骨髓的東西了。不得不說,這是我們現代教育最大的失誤。

  作為一名教師、一名家長,我們擔負著教育子女、教育學生的重任。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不可能重來一次。首先做人父母者,就要為孩子的生活起居、家庭教育等負責,讓孩子學會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我們做父母的不僅僅要教給他知識,也應該教給他生活的道理、做人的修養。當然,這要求我們自己就應該有一份積極的人生態度。另外作為教師,除了教給學生知識,拓寬學生視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對學生應更多一些情感撫育、人文教育,繼而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因此,不論是教師、家長哪種身份,我們既要教會孩子懂得“長者立,幼勿坐。長著坐。命乃坐”“過猶待,百步餘”的禮節,又要讓學生擁有“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良好心態。“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能讓我們進一步明白對待工作和生活應該在把握節奏的同時要保持正確的態度;“話多說,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誡我們言多必失,做人應該謹慎守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在提醒我們要想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須做到德才兼備,而絕非什麼御人之術。

  “謹、信、仁”三點告訴我們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什麼事情都要時刻謹慎,而且要遵守承諾並且要對待家人、同事要仁慈,以誠相待。立身處世謹言慎行,做人處事實事求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業務水平的提高,從容面對各種工作和壓力,從而感受到快樂。

名著《弟子規》讀書筆記1000字大全2

  讀完《弟子規》,感慨萬千。提筆,卻遲遲不敢寫下什麼,深怕自己粗俗的文字褻瀆了這神聖的篇章。弟子規,聖人訓,守孝悌,次謹慎;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我只能用“總敘”來概括《弟子規》,因為再找不出更為精闢的句子了!

  首先,我學到的是“孝”。我覺得,我們應該從小節中去表達自己的孝心。“孝”,絕非每月給父母多少生活費,讓他們住多麼豪華的房子,而是,每天一個問候的電話,沒事幫父母做些家務,是儘量滿足他們對親情的渴望,是親有過,諫使更的修養,是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的關懷,是隻求付出,不問回報的問心無愧!

  其次,我學到的是“謹,信”。我覺得,“謹”也是講要注重細節。“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是要我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等要我們注意自己的著裝形象;“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等要我們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是要我們言出必行,講求信用;“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是要我們有十分把握時再作判斷,凡是不可臆造其有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是要我們有錯必改,要勇於面對自己的過失。

  再次,我學到的是“仁,愛”。“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這說明我們在善待他人的同時,也提高和完善了自己的德行和修養;“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這是在告訴我們,要以一顆仁愛之心去對待每一個人,要學會尊重他人;“行者高,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我們要用實力和智慧樹立自己的威信;“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我們要心懷寬容與仁愛,把別人對自己的恩惠刻在石頭上銘記,把對他人的怨恨劃在沙灘上隨風而逝。

  最後,我學到的是“餘力學文”。“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此句恰說明了“學文”與“力行”的重要性,只學文,則會浮華,只力行,就會專斷獨行,而不能明曉真理;“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當努力足夠多時,就必定會有回報;“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不懂就要問,要有積極的求知慾;“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訓致”,可見,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聖與賢又如何?歸根結底,還不都是人嗎?只要相信自己並努力爭取,誰都能成為“聖賢”!“命自我作,福自我求”,“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修心一聽命,天地保”。

  以上僅為本人對《弟子規》的一些拙見,因能力有限,故只能嚴格按照原文以作小解,泛泛而談,不足為鑑,不當之處,望體諒並指正,不盛感激!

名著《弟子規》讀書筆記1000字大全3

  初讀弟子規,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感受,等讀了五、六遍,六、七遍以後,才琢磨出點意思來,我反覆讀,感受越來越深,這時我才真正明白了什麼叫“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講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講的是和大眾相處時要相互愛護,並且親近有德行的人,多向他學習,這些都是非常重要不做不行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好好的學習對自己有幫助的知識了。整篇文章都在講應該怎麼做兒女,應該怎麼做學生,應該怎麼做人。

  我在讀弟子規,一定少不了父母的陪同。於是,我們一起讀弟子規,理解弟子規,交流心得。有一天,我在爸爸的手機上看到一條簡訊,叫養生小專家。裡面說修身養性排名第一的就是寫毛筆字。因為我也寫毛筆字,所以我也深有體會,你在不靜心的情況下是寫不好字的,但是你沉下心來寫一會兒,心就會靜下來。正如“餘力學文”一段中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說的一樣,你不好好寫字,心靜不下來,沉不住氣,在心理上就會得疾病了。古人在清朝康熙年代就已經知道這個道理了。

  在弟子規裡,在家要孝順父母,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並要學禮、懂禮等;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衣著要端正,說話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人在世上還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愛天地萬物,愛萬物生靈,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不強人所難等,這些是我得到的啟發。

  我不知道可以用什麼樣的語言來稱道這本書,覺得自己粗淺的讚美難以表過這本書內容之精緻、意義之深遠。這是一本從古到今都讓人受益非淺的書,也是一本洗心淨腦的書。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言簡意賅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大愛、濃情、和諧、平實……生活在當今的時代,人們的內心浮躁,逐漸失去了那原始的寧靜和純真。在我看來,《弟子規》就是這樣一本能夠讓人返璞歸真的好書,在此推薦給大家閱讀,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讀完弟子規,理解完弟子規後,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發現我有些地方做得好,也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好的地方我會繼續保持,併發揚光大,不好的我會改正並做到更好!,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名著《弟子規》讀書筆記1000字大全4

  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非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透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透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

  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唸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透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讀完《弟子規》後,我感覺它主要是規範了人的行為,每句話都有一個道理,每句話都發揚著一種思想,《弟子規》用最簡短的文字,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等的態度和禮儀概括的形象全面。通俗易懂的文字裡揭示著許多做人的道理,對於我們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將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在此我簡單的寫一下它給我在工作中的啟示。

  例如“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是指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張,忙亂就容易出錯;不要害怕困難,應該知難而進,也不要馬虎草率,要認真對待。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意思是指看見別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齊,哪怕同他相差很遠,只要堅持下去,慢慢地總會趕上,看見別人壞的行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馬上改正,沒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斷形成恭敬之心,尊老愛幼。“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是講要有責任心,養成有條理的做事方法。“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講的就是要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習慣。

  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在《弟子規》中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時間,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好,這些事就是大事。

名著《弟子規》讀書筆記1000字大全5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是每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啟蒙讀物,也是傳承數百年而不衰的人文經典。《弟子規》是由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文章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三字韻文,極易成誦;流傳甚廣,意義頗豐。

  我初讀《弟子規》,是在上小學時,學校統一組織安排各班在下午上課前的唱讀時間學習背誦文學經典,《弟子規》便是其中一種讀物,我那時並未領會其中的深義,只覺三字韻文通順易背。後來上初中時,學校又要求背誦《弟子規》,因為練習背誦反覆讀背的次數多了,我漸漸開始思考其中的意思和內涵。之後由於已經背過所以有許多句反覆在心中縈繞,印象深刻。現在雖只記得其中原來經常背誦的幾句,但漸覺其中意義非凡,想來大凡經典便是常讀常新的。

  《弟子規》除總敘外,共分為七個部分,我理解為對人的七個方面作出規範和要求。首先是談“孝”,中國人有句老話“百善孝為先”,我們的傳統文化對宗族和家庭關係十分重視,所以對於孝道十分看重。歷史上知名孝子老萊子和李密等人孝親的故事廣為傳頌。這一部分短短數行將與長輩相處的方方面面寫得極為詳細,把幾千年中國人對孝子的期待化成對幼子教育的殷殷之言。

  但是“弟子規”中間的孝是有理智的,是有節制的,不是盲目地孝親,更不是愚孝,裡面寫道“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無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所以它要求的孝並不是簡單的順從,而是有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孩子明辨是非,能夠判斷父母的對與錯,其次要有勇氣指出父母錯誤的地方,第三還要注意勸諫時的技巧與方法以及耐心,所以《弟子規》對孝道要求很高。但它不僅僅是有要求,它還提供了方法和技巧,譬如“怡吾色,柔吾聲”“號泣隨”這些不僅僅可以看作是勸諫父母的要求,也可以看作是規勸父母的技巧和方法。

  弟子規雖是出自清代的作品,但它的現世教育意義很高,以為其中蘊含的不僅僅是當時社會的要求,它也能體現出中國人幾千年秉持的那種優秀和偉大的思想觀念,如在“泛愛眾”部分中間的“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這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高尚品質已經流行了數千年,再比如其中“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體現的謹慎端莊和君子慎獨的品質。可見其中體現的偉大品質不勝列舉,還需我們不斷品讀和靜心思索。

  《弟子規》短短數頁,字裡行間無不體現著中國人幾千年積澱的大智慧和先人對子孫後代的無數期許。它是一本啟蒙讀物,但它勢必對人生的各個階段都起著指導作用。朗朗上口,弟子成誦;寥寥數頁,紙短“道”長;諄諄教誨,化育人心;經典傳承,文化大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