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登鸛雀樓》歌曲
王之渙《登鸛雀樓》歌曲
引導語:王之渙他的詩以描寫邊疆風光著稱,並多被當時樂工傳唱。古詩新唱可以讓小朋友們以一種輕鬆有趣的方式更加熟練的記住這首詩,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古詩新唱之《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
(唐)王之渙作詞:王之渙
作曲:閻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 日 依 山 盡 ,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黃 河 入 海 流 。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欲 窮 千 裡 目 ,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更 上 一 層 樓 。
【註釋】
1.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浦州(今山西永濟)西南的黃河邊上。
2.盡:落下。
3.欲:想。
4.窮:盡。
5.更:再。
【今譯】
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
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名句賞析——“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那是一個日落的傍晚,詩人登上鸛雀樓,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一輪落日,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漸漸西沉;而黃河自遠方奔騰而來,又滾滾地向大海奔去。詩的前兩句一寫天空,一寫河流,有靜有動,從大處寫起,筆筆入神,真是景象壯闊,氣勢不凡。詩寫到這裡,雖只兩句,似乎筆力已盡。誰想作者卻又翻空出奇,把讀者帶入更高的境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人並不滿足於對眼前景物的流連,還想探究更遠的景色,從這裡可以看出詩人不斷進取的精神。
【作者背景】
王之渙(668-742),唐代詩人。字季陵,晉陽(今山西太原)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他的詩以描寫邊疆風光著稱,並多被當時樂工傳唱。代表作有《涼州詞》、《登鸛鵲樓》等。
拓展
篇一:登鸛雀樓讀後感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今天,我讀了唐代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這首詩是寫大自然的景色,是詩人登高望遠後,看到眼前美麗的大自然,有感而發。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太陽慢慢落下山,黃河朝著東海奔流而去。想要把千里的風景都看到,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樓。
讀這首詩,我第一次知道平時我們說的“學習更上一層樓”是來自哪裡。爸爸告訴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一種人生境界。我不懂,但我知道,作為一名小學生,我要不斷努力,不為眼前的成績而驕傲,要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因為只有更上一層樓,才能看到更美麗的景色;只有更上一層樓,才能有更豐富多彩的生活。
新的'學期到來了,我要像詩裡寫的那樣,認真聽講,好好學習,讓成績更上一層樓。
篇二:登鸛雀樓讀後感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喜歡古詩,因為古詩中短短几句話就能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或激發人們昂揚的鬥志。今天,當我讀起《登鸛雀樓》這首詩時,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太陽緩緩的落下山去,黃河奔騰著流入大海。如果你想看到更遠處的景色,就要站到更高的地方去。尤其是最後兩句,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當作勵志的佳句而廣為傳頌,時時刻刻的激勵著每一個人。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
記得有一次,姥爺帶我去“白樸公園”登文筆塔,起先登到第一層的平臺,我可以看到整個公園秀麗的景色。可是我發現停留在第一層的人並不多,人們都蜂擁著往第二層爬。我也隨著人流來到了樓梯口,看到長長的樓梯盤旋而上,通道很窄,只能容一人,而且又立又陡,我想這樣爬上去一定很累吧,於是就開始打退堂鼓了。這時姥爺在一旁鼓勵我說:“既然這麼多人都往上爬,上面的景色一定更美,你不想去看看嗎”我正猶豫中,姥爺就推著我往上爬了。終於,我氣喘吁吁的來到了第二層。站在圍欄邊放眼四望,縣城的美景盡收眼底,一座座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每一條街道都看得一清二楚。遠處是蜿蜒曲折的黃河和連綿起伏的群山。抬頭望去,湛藍的天空好像也離我們更近了。讓人感覺心曠神怡。這時姥爺發出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感慨。是啊,只有不怕困難,努力攀登,才能看到更美的景色。
這首詩不僅在生活中激勵著我,在學習中也時時鼓舞著我。有一次我一個人在家做作業,突然遇到了一道不會做的數學題,因為爸爸媽媽都不在家,我就自己拿出《全解》查找了起來,果然在上面找到了同類型的題,上面還有詳細的解答過程。認真讀了幾遍後,我的思路豁然開朗,不一會兒我就完成了這道難題。為了加深記憶,我又把同類型的題做了幾道。這使我明白了在學習的征途中也像攀登高峰一樣,會遇到不少困難,但只要不怕困難,努力學習,這些困難都會一 一克服,從而讓我在攀登知識的高峰上更上一層樓。
這首古詩不僅讓我欣賞到了優美的景色,更激發了我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我希望大家都來讀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