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黃鶴樓 王之渙

登黃鶴樓 王之渙

  《登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均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氣勢和壯麗景象,令人襟懷豪放。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清代詩評家也認為:“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後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這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

登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此詩不僅刻畫了祖國的壯麗山河,而且寫出了登高遠望的襟懷。向西遠看,夕陽貼著高山落下,黃河滾滾流向大海。要想看到千里之遠,就得再登上一層高樓。後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一生活哲理,成為不朽的名句。

  詩人登上高高的雀樓,望遠遠近近的山川景色。

  扶欄西望。一輪白日正巾近山樑,徐徐下落,下落,終於隱身到西山背後去了;腳底下的黃河流水,波濤滾滾,哆遠去,遠去,為投入大海的懷抱而奔騰不息。多麼雄渾的景象,多麼壯闊的'大自然!

  但是詩人知道,大自然實在太大,自己的眼界還很狹小,要想進一步地開闊視野,望那更遠更壯觀的世界,還需要登上更高的地點。而自己,就連這共有三層的雀也還沒登上最高層呢!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是詩人登樓過程中的具體感受,但它給予我們的啟示卻深刻得多。站得愈高,看得愈遠,人生也是這樣。只有不斷攀登,不斷進取,不斷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才能在思想上達到愈來愈高的境界,在事業上取得愈來愈高的成就。人生就像登樓,這不是很有教益的生活哲理嗎?

  這是一首五絕(五言絕句)前兩句寫景,景中含情;後兩句抒情,情中見理。短短二十個字,有景,有情,有理,結合得又是這樣自然、完美,在藝術上真可說是“爐火純青”了。

  作者簡介:

  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雀樓》、《涼州詞》等。其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家喻戶曉。王之渙“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早年精於文章,並善於寫詩,多引為歌詞,常與王昌齡、高適等詩人互相唱和,名動一時。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是浪漫主義詩人。靳能《王之渙墓誌銘》稱其詩"嘗或歌從軍,吟出塞,兮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現存僅有六首絕句,其中三首邊塞詩。他的詩以《登雀樓》、《涼州詞》為代表作。章太炎推《涼州詞》為“絕句之最”:“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