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詩句賞析
春江花月夜詩句賞析
《春江花月夜》描寫了春江花月夜的奇麗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寫了相思離別之情,表現了對青春年華的珍惜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下面小編收集了春江花月夜詩句賞析,供大家參考。
春江花月夜原文
作者: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1)隨波千萬裡,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2), 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裡流霜(4)不覺飛, 汀(5)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6), 皎皎空中孤月輪(7)。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8), 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9)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10), 青楓浦(11)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12)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13)?
可憐樓上月徘徊(14), 應照離人(15)妝鏡臺(16)。
玉戶(17)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18)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19), 願(20)逐月華(21)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22)。
昨夜閒潭(23)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古音xiá)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 (24)無限路(25)。
不知乘月(26)幾人歸, 落月搖情(27)滿江樹。
註釋 (1)灩(yàn)灩:波光閃動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雪珠,小冰粒。
(4)流霜:飛霜,古人以為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這裡比喻月光皎潔,月色朦朧、流蕩,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
(5)汀(tīng):沙灘
(6)纖塵:微細的灰塵。
(7)月輪:指月亮,因月圓時象車輪,故稱月輪。
(8)窮已:窮盡。
(9)但見:只見、僅見。
(10)悠悠:渺茫、深遠。
(11)青楓浦上:青楓浦 地名 今湖南瀏陽縣境內有青楓浦。這裡泛指遊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邊
(12)扁舟:孤舟,小船。
(13)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這裡指閨中思婦。
(14)月徘徊:指月光移動。
(15)離人:此處指思婦。
(16)妝鏡臺:梳妝檯。
(17)玉戶:形容樓閣華麗,以玉石鑲嵌。
(18)搗衣砧(zhēn ):搗衣石、捶布石。
(19)相聞:互通音信。
(20)逐:跟從、跟隨。
(21)月華:月光。
(22)文:同“紋”。
(23)閒潭:安靜的水潭.
(24)瀟湘:湘江與瀟水
(25)無限路:言離人相去很遠。
(26)乘月:趁著月光。
(27)搖情:激盪情思,猶言牽情。
解釋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在中國古代,“魚雁”和“書信”有著密切的淵源,古稱信使為“魚雁”,也叫“鴻鱗”。古文中留有許多記載,如“關山夢魂長,魚雁音塵少”、“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等,唐代著名作者王昌齡詩中也有“手攜雙鯉魚,目送千里雁”的句子。因為傳說古代剖鯉魚時,看見魚肚裡有書信——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中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來人們便把書信叫做“魚書”了。而鴻雁是候鳥,往返有期,故人們想象鴻雁能傳遞音訊,因而書信又被稱作“飛鴻”、“鴻書”等。《漢書·蘇武傳》載:“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說的是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囚胡地19年,矢志不變。他後來得以歸漢,主要是因為匈奴單于相信漢使所說鴻雁傳書上林苑,被漢昭帝射獲,確知蘇武在北海牧羊。匈奴單于無奈,只得放回蘇武,“鴻雁傳書”一時傳為美談。由於這種淵源,“魚雁”成為了中國早期郵政的象徵,如同歐洲一些國家早期郵政以牛號角、牛角頭為標誌一般。
本詩中這兩句其實就是借取“魚雁”這兩個典故而化用到春天江濱景物中的。“鴻雁長飛光不度”,是說傳遞書信的鴻雁已經早就遠遠地飛走了,而月光又不能渡過,因而也就不能替我傳遞音信。“魚龍潛躍水成文”,指傳遞書信的魚龍(這裡偏指魚)也躍入到幽暗的水底藏了起來,看不見了,只剩下水面的波紋而已,意思還是指找不到傳遞音信的辦法。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裡,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輸送著流水。
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檯。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此二句寫月光之清澈無邊,也暗含魚雁不能傳信之意。)
昨天晚上夢見花朵落在幽靜的水潭上,可憐春天過了一半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裡,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賞析
詩詞鑑賞:
這首詩從月亮升起寫到月亮降落,情隨景遷,結構鴻大,涵蓋的內容豐富,思想健康,給人以情真,景美,意境高遠的感受。
(1)情真
皓月當空,纖塵無染,月華如水,一瀉而下,在江海相連處,水波盪漾,泛起點點金光。“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如此良辰美景,無人共賞,孤獨寂寞中,思婦登樓遠望,一種相思,兩處離愁,純潔真摯的離情漸明漸遠漸深。“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月亮依然,可遊子不歸,月色帶著離愁滲進思婦的心頭,揮之不去,無法排遣,真是剪不斷,理還亂。於是寄別情於明月,託相思於江水,但願滿懷的思念化作月華溶進多情的江水,流進遊子的心間。在這裡,思婦、遊子的心中對團聚的渴望,是那樣強烈,那樣濃釅。美好的情意使人產生共鳴,富有生活意義。人世間還有什麼比真情更可貴的呢?
(2)景美
抒情的最好方式是找準依託物。作者張若虛為此選擇了一個大背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讀罷詩歌,展現在讀者眼前的是這樣一幅美景:明月從地平線上升起,水邊望去,就好像從浩浩長江的浪潮中湧出一樣,月華如練的春夜,鮮花爛漫,草色清新,月色融融。一開始就營造出一種令人迷醉的氛圍,給人以陰柔之美,令人不禁觸景生情,要是能與佳人一起共享這良辰美景,共敘思念的話兒,傾聽潮漲潮落的絮語,那該多麼好啊!可是偏偏是別離,愁緒頓生,百轉愁腸如曲折東流的一江春水,何時才是相聚之時啊!在這裡,如果作者不選取好寄情的意象——一江春水、皎皎明月、原野鮮花……那麼,離情別緒就難以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也就難以融情於景,達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3、總結全詩
月生始,月落止,寫景始,寫情結。在春、江、花、月、夜的闊遠靜謐中,既以良辰美景反襯遊子思婦的離情別緒,又在問天問月中展示了初唐後期上升時代文人特有的精神風貌—珍惜生命,珍惜感情,儘管也有困惑、焦灼和莫名的憂慮,但卻充溢著青春年少的氣息:希望、憧憬、思考,絕無矯揉造作的'浮豔和欲說還休的蒼老。
4、說古論今。
讀罷《春江花月夜》,總是被詩中的美景、真情所感染,彷彿自己就置身其中,感受長江的雄渾氣勢與綿綿情意;感受鮮花的芬芳,草木的清新,月亮的光輝與多情。一種古典音樂的淡淡的、柔柔的氣息在耳畔縈繞,在心中瀰漫,於是美便產生了。在欣賞美的同時,我不禁油然而生對長江的依戀、熱愛之情。在作者的眼中,長江是美的;在所有被長江哺育過的華夏兒女心中,長江是美的。“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夜夜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共飲長江水”,是呀,除了作者傾訴感情之外,長江如中華大地跳動的脈搏,見證著華夏的成長,可以說是一部記載著中華民族興衰的發展大典。今天,注目未來,我們應看到長江所處的地位,所承受的壓力,所擔當的重任。作為華夏子孫,我們有義務保護好長江這條母親河。我們要讓長江兩岸的山更青,長江的水更綠;要讓青山綠水永遠裝飾我們的眼簾,讓良辰美景永駐世人心間;讓長江之歌唱出中華兒女熱愛自然、熱愛母親的不變的情——我們愛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