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烏鴉》讀後感

《白雪烏鴉》讀後感

  引導語:《白雪烏鴉》對於遲子建格外充滿挑戰。這是一部以晚清哈爾濱鼠疫為題材的長篇作品。遲子建用她沉靜而飽滿的敘述,帶讀者走進那座災難籠罩下的城市。

  《白雪烏鴉》讀後感

  一直喜歡遲子建的書,過往歲月在她的筆端流露出一股憂傷的堅強,讓人讀後心中一暖。

  她的《白雪烏鴉》講述的是一場鼠疫大災難的故事。“天上下著大雪,又盤旋著烏鴉,每天有人死亡,傅家甸兩萬多人中死了五千多人。但死亡的另一面就是活力。面對疾病,不管怎麼,人都要掙扎著活下去。生,確實是艱難的,誰都會經歷突如其來的災難、恐懼、死亡,唯一能戰勝這些的就是對生的渴望。”這正是遲子建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思想:只要有光,生命就不會絕望。

  在書中,遲子建用了很多筆墨去寫人們如何去面對這場災難,死亡和生機是穿插其中的兩個主題。為盡孝道而陪母親殉葬的秦八碗,以決絕的方式死去的陳雪卿,還有那個可愛的孩子喜歲的死亡,無不瀰漫著憂傷、壓抑的氣氛。但是,遲子建卻在這份沉重中,穿插進生命的活力和愛。那個馬車伕王春申對俄國女演員謝尼科娃的愛慕,還有傅百川對於晴秀的暗戀,她在告訴我們,即使面對困厄,生活也有它美好的一面。

  在災難的籠罩下,無論是社會上層的大人物,還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每個人都在艱難中前行跋涉。她用質樸的筆調把小人物身上微弱的人性光芒一點點放大,然後凝聚在一起,形成了生命的活力。正是依仗這種群體的活力,人們終於度過了鼠疫的難關。

  遲子建最喜歡的作家是人道主義作家雨果,而她自己也是沿著這樣的一條路走下去。

  《白雪烏鴉》內容簡介

  小說講述了1910年到1911年哈爾濱鼠疫大爆發期間老城傅家甸人的常生活。這是日俄戰爭之後東北的一個小城區,俄羅斯人、日本人和中國人雜居一城,民族矛盾和文化融合滲透在五行八作的日常聯絡之間。這種日常聯絡,包括柴米油鹽,包括買賣交換,包括生老病死,包括愛恨情仇。突然,鼠疫攜帶著濃重的死亡氣息,幽靈般降臨了。

  從老城的旅店開始,蔓延到家家戶戶,一座城瞬間陷入了恐慌。隨著疫情的蔓延,“人的命變得比煎餅都薄”,死亡一時間變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接著,整個城反而又在悲情中活泛起來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既然不可抗拒,不如安之若素,靜等其變,甚至不如將日子過得更為風生水起。

  創作背景

  1910年至1911年秋冬之季的東北大鼠疫,最早出現在俄國境內,後經滿洲里蔓延至哈爾濱。這場由流民捕獵旱獺引發的災難,到了1910年底,呈現出失控狀態,哈爾濱的傅家甸尤甚。

  《白雪烏鴉》的故事就發生在鼠疫肆虐的傅家甸,講述幾戶尋常人家在鼠疫來臨後經歷的種種悲歡離合。那個時期的傅家甸地區毫無生氣尤如地獄一般。於是作者遲子建根據這一事件創作了《白雪烏鴉》來表達心中的祝願和祝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