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的特殊句式

答謝中書書的特殊句式

  《答謝中書書》表明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以下是YJBYS小編整理的《答謝中書書》的文言現象,在考試中可能會有所涉及,同學們可以瞭解一下。

  《答謝中書書》原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 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答謝中書書》的文言現象

  詞類活用

  五色交輝 (輝,名詞用作動詞,輝映)就答謝中書書

  古今異義:

  ①四時俱備(時 古義:季節 今義:時間)

  ②曉霧將歇(歇 古義:消散 今義:休息)

  ③夕日欲頹(頹 古義:墜落 今義:頹廢)

  一詞多義:夕

  1.日欲頹(將要) 實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間)

  2.共: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共同. 為字共三十有四.一共.

  3.亂:猿鳥亂鳴. 沒有秩序.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戰亂.

  4.奇: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奇妙.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零頭.

  5.與: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參與,欣賞. 念無與為樂者.一起.(記承天寺夜遊)

  3、重點句子的意思.

  (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譯: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賞的.

  (2)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譯: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翠.

  (3)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譯:每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

  (4)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譯:自從謝靈運之後,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

  4、古今異義

  但少閒人如吾兩者耳.(古義:清閒的'人.今義:只與事無關的人,多含貶義.)

  月色入戶 (古義:多指門. 今義:主要指人家.)

  《答謝中書書》情感

  自然景物的綺麗風光,本身就構成優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獨特的藝術感受,以飽和著感情的語言激起讀者的興致,從而形成文學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相互作用,構成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全文只有68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各類皆備。先以感慨發端,然後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後以感慨收束。全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是山川風物的客觀形態,也是作者對山川風物的審美感受——愉悅,“實是欲界之仙都”,將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得意之態表露無疑。“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作者從欣賞景物中發現無窮的樂趣。同時能與謝靈運這樣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處,生髮出無比的自豪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喜愛之情。

  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歸隱林泉的高潔志趣 文學小常識:

  漢魏時,極盛於漢代的辭賦,在形式和內容兩方面都逐漸產生變化,最後在南北朝時代形成新的賦體——駢文。駢文注重形式整齊、藻飾華美,是南北朝常用的文體,成為這時期的代表文學。在這段時期,駢文作家中成就最高的是由南朝入北朝的庾信。作品中,陶宏景的《答謝中書書》、吳均的《與朱元思書》,都是傳誦千古的山水名篇,風格雅淡,文字清麗,可以和謝靈運、謝朓的山水詩比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