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的整體結構
《長恨歌》的整體結構
《長恨歌》之所以流傳至今自然是因為它是一首好詩,而一首好詩自然是融入了作者的感情的。白居易怎麼能把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寫得如此傳神呢?讓人回想起他與青梅竹馬湘靈的感情故事了。
“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何處閒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鄰女》;“淚眼凌寒凍不流,每經高處即回頭。遙知別後西樓上,應憑欄干獨自愁。” 《寄湘靈》;“夜半衾冷,孤眠懶未能。籠香銷盡火,巾淚滴成冰。為惜影相伴,通宵不滅燈。” 《寒閨夜》這些,都是白居易描寫他的初戀情人的詩句。
人生最痛苦之別莫過於生離別。若是死離別,時間還可以逐步把痛苦減輕,然而生離別會讓人一輩子掛念和痛苦。白居易少年時和東鄰之女湘靈姑娘長期相愛,感情非常深厚。由於封建禮教森嚴,雙方皆不敢將關係公開,只有暗暗地往來,以至於雙方的父母都不知道。後來白居易因生計所迫離開符離時,雙方都發誓永遠相愛,不負少年之約。只是,最後礙於封建禮儀,兩人最終沒有在一起,只能做一對相愛卻不能相依的無花果。
不難發覺,白居易的故事與李楊的故事是何其的相似啊。我們可以大膽的推測:《長恨歌》感傷的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情殤,同時也是白居易在緬懷自己未遂的愛情啊!
都是愛過的人哪,怎會不能體會愛一個人卻無法相伴終老這縈迴不休的惆悵之情呢?所以,白居易他懂得唐玄宗,也同情唐玄宗,在唐玄宗與楊玉環身上,他找到自己與湘靈的影子,所以,他借題發洩對自己愛情的悲哀與感傷,對唐玄宗,白居易只有深深的同情,對愛人離去的深深感傷。即使唐玄宗有錯,不該為美人而荒廢朝政,可是他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沒錯啊。從這一方面想,也足以證明這是一首愛情感傷詩。
《長恨歌》以“情”為中心旋律,始終迴旋激盪於全詩。圍繞“情”這個中心,詩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楊貴妃相愛到戀情進一步發展的描寫,後半部極力表現楊氏死後李對愛情的堅貞執著。詩篇1/3敘述了歷史,而白居易用剩餘2/3的篇幅,最多的筆墨,最深的情感來表現他們的愛情。“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生。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形象的描述了他們愛情纏綿的情形,當楊玉環歸陰後,李隆基面對舊景感慨萬千,不由自主,睹物思人,一切如故,卻已物是人非。“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非常形象的把李隆基對楊玉環的那種寂寞悲傷和纏綿悱惻的相思展現在我們面前。不僅如此,接下來,白居易運用浪漫主義手法,上天入地,使李隆基於飄渺的`仙境中尋找楊氏的蹤影,又以含情脈脈,託物寄詞,重申前誓,表示願做“比翼鳥”“連理枝”,進一步渲染了主題,結尾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深化了主題。
如果說,楊氏生前,他們的愛情帶有物質享受的成分,那麼,楊氏死後,執著的思念,是一種完全丟棄物質的精神活動,這種感情不是愛情又是什麼呢?
每次讀完《長恨歌》我們都能感受到唐玄宗與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是多麼悽美,我們能夠感受得到詩人白居易對這悲慘結局的感傷,所以這明顯是一首感傷有情人終不能眷屬的和讚揚真摯愛情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