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人物介紹

冰心人物介紹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以下是冰心人物介紹,歡迎閱讀。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

  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於1951年返回中國。

  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1作品特點

  冰心的兒童文學作品充滿著對少年兒童的愛和希望。冰心從兒童的特點出發,寓教育於情趣之中,以情感人。冰心從不以少年兒童的教育者面貌出現,不以空泛的說教,生硬的訓誡來教育兒童,而是採用與少年兒童促膝談心的方式,以親切、委婉的語調,述說自己生活中的見聞和內心的感受,並且敘述得那樣有趣,那樣娓娓動聽,就像有一種魔力吸引著小讀者。冰心在傾吐自己的感受時又是那樣情感淳厚,意緒綿綿,幽幽地牽動了少年兒童的心,促使他們在激動、快樂、振奮中,不知不覺地受到作品所表現的主題思想的啟迪,從中得到教益。對少年兒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啟發少年兒童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是冰心兒童文學作品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是,冰心的作品並不是直接論述我們的祖國是如何偉大,怎樣可愛,為什麼應該愛國等等,而是以精巧的構思和生動的情景,抒發對祖國的愛。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兒童文學作品中,愛國主義情感表現得更為濃烈。作者對祖國由衷的讚頌,不是抽象的,凌空的,而是透過冰心親身的感受,自然而然地抒發出來的。這感受是以耳聞目睹,新舊對比為基礎;加上作者細密的.觀察,藝術的組合,生動、形象地反映出來。

  冰心在自己的兒童文學作品中,也往往根據少年兒童求知慾強的特點,藝術地穿插一些天文、地理、歷史、科學諸方面的知識,灌輸給小讀者。但冰心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既不像教科書那樣系統,也不雷同於科普讀物,而是在行雲流水般的描述中,蘊藏著豐富的知識。可以說是寓知識於形象之中,以藝術的手法,透過生動、活潑的形象的描繪,使少年兒童在趣味橫生的閱讀中,擴大了知識面,增添著新的智慧。

  冰心以兒童文學作品對少年兒童進行美的教育,但它又不是抽象的概念式的,而是同特定的社會生活,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的。比如青翠的樹木,整齊得像綠毯一樣的麥田,夕陽下放著金光的人工湖,這偉麗的魚米花果之鄉,是勤勞、勇敢、聰明的人民,把沙漠泥積的大地,改建起來的。這裡有花木山川的美,城市農村的美。在自然美之中,融進了社會生活的美。這樣的美育,能夠啟迪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熱愛事業,激勵他們去為改造世界而鬥爭,努力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兒童文學和其他藝術一樣,“助成奮鬥,向上,美化的諸種行動”。

  2後世紀念

  1992年12月24日,全國性的社會學術團體冰心研究會在福州成立,著名作家巴金出任會長,此後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活動。為了宣傳冰心的文學成就和文學精神,由冰心研究會的常務理事會提議,經中共福建省委和省政府批准,在福建省文聯的直接領導下,在冰心的故鄉長樂建立冰心文學館。內設大型的《冰心生平與創作展覽》,冰心研究中心,會議廳,會客廳等,佔地面積13畝,建設面積4500平方米,1997年8月25日正式落成開館。

  冰心獎

  冰心獎於1990年由學者雷潔瓊、作家韓素音等人共同創立,下設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冰心兒童圖書獎、冰心藝術獎、冰心作文獎5個獎項。冰心獎每年舉辦一次,在冰心生日前後頒發,創辦初期,冰心每屆都親自審讀獲獎作品。該獎是中國唯一的國際華人兒童文學藝術大獎,全球華文文章都可參與評比,歷屆獲獎者不僅有港、澳、臺地區的作家,還包括其他國家作家。

  1992年,冰心兒童圖書獎特增設“冰心兒童圖書新作獎”,並於當年進行了第一屆的評獎。從第九屆開始,該獎項更名為“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2002年起增設冰心攝影文學獎。2005年起增設冰心作文獎。

  冰心紀念館

  冰心紀念館位於煙臺山上的東海關稅務司檢察長官邸舊址內。2006年,該建築作為煙臺山近代建築群的一部分,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2008年1月開始,煙臺市文化部門在舊址內改建冰心紀念館,並於2008年7月底竣工,8月3日正式對外全面開放。

  冰心紀念碑

  冰心紀念碑位於北京中華文化名人雕塑紀念園。墓碑雕塑由張得蒂創作,碑上為用漢白玉雕成的冰心夫婦頭像。

  3人物評價

  “我讀冰心詩,最大的失望便是襲受了女流作家之短,而幾無女流作家之長。我從《繁星》與《春水》裡認識的冰心女士,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詩人。《繁星》《春水》這種體裁,在詩園裡面,終歸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這樣也許是最容易做的,把捉到一個似是而非的詩意,選幾個美麗的字句排程一番,便成一首,旬積月聚便成一集。這是一種最易偷懶的詩體,一種最不該流為風尚的詩體。冰心女士是一個散文作家,小說作家,不適於詩;《繁星·春水》不值得仿效而流為時尚。” (梁實秋)

  在這裡,我們覺得冰心女士所謂“人世間只有同情和愛憐,人世間只有互助和匡扶,”——這樣的“理想的人世間”,就指的文藝元素之一的“微笑”;所謂的“人生的虛無”就指“苦難的現實”,就意味著所謂的“淚珠”。而且她明白的說:我要謳歌“理想的”,我不願描畫“現實”賺取人們的“淚珠”。(茅盾)

  “有你在,燈亮著。一代代的青年讀到冰心的書,懂得了愛:愛星星、愛大海、愛祖國,愛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輕人都讀一點冰心的書,都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巴金)

  “一顆善良美麗的星辰隕落了,而她的光芒,將永遠留在幾代人的心裡……”(魏巍)

  “記得那年冰心老人去世的時候,我在夜裡趕到了北京醫院,向老人作最後的告別,她的女兒拿出一個筆記本讓我籤個名。我非常尊敬老人的為人,喜愛她的作品。她是一個有風骨的人,同時又是一個有愛心,有感情的人。”

  “冰心文學作品中所體現的寬廣人性是它的生命力,雖然作品數量很少,而且沒有長篇,但冰心那富有聲音的作品,以及對人性的一種側面的仔細的洞察,就像《小桔燈》一樣,賦予我們以溫暖心房的光芒。”([日本]萩野修二)

  “二十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中國文聯)

  人物經歷

  冰心和父親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於福建福州三坊七巷謝家大宅(今鼓樓區楊橋東路17號)[3],該宅院也是林覺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謝鑾恩從林覺民家屬購得。祖籍地是福州長樂橫嶺鄉,今福州市長樂區橫嶺村。冰心的曾祖父謝以達這一輩進城謀生[4]。1901年5月,全家遷至上海。

  1903年,因為父親謝葆璋受命海軍訓練營營長,同時負責籌辦海軍學校,隨父遷至煙臺,在此居住的8年裡度過了她幸福而多彩的童年生活。在煙臺,她開始讀書,家塾啟蒙學習期間,已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7歲即讀過《三國演義》《水滸傳》等。與此同時,還讀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部叢書”,包括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塊肉餘生述》等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5-6]

  1911年(一說為1912年[5]),進入福州女子師範學校開始了預科學習。

  1913年,隨父遷居北京,住在鐵獅子衚衕中剪子巷,其父謝葆璋前來北京出任民國政府海軍部軍學司長。

  1914年,就讀於北京教會學校貝滿女中。

  1918年,入讀協和女子大學理科,開始嚮往成為醫生,後受“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轉文學系學習,曾被選為學生會文書,投身學生運動,並因此參加北京女學界聯合會宣傳股的工作。此期間著有小說《斯人獨憔悴》、詩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說《超人》。

  1919年8月,冰心在《晨報》發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後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這個筆名。由於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會問題,很快發生影響。之後所寫的《斯人獨憔悴》《去國》《秋風秋雨愁煞人》等“問題小說”,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對人性的摧殘、面對新世界兩代人的激烈衝突以及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苦痛。

  1923年8月乘船前往美國留學1921年,參加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的文學研究會,努力實踐“為人生”的藝術宗旨,出版了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等。

  1923年,進入燕京大學,燕大期間,冰心在一個牧師家裡受洗歸主。畢業後,到美國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學院攻讀英國文學,專事文學研究。出國留學前後,曾把旅途和異邦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發表,結集為《寄小讀者》,是中國早期的兒童文學作品。同年,以優異的成績取得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

  1926年,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先後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

  1929年,與吳文藻結婚,婚後隨丈夫到歐美遊學,先後在日本、美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德國、蘇聯等地進行了廣泛的訪問。例如,在英國,冰心就與意識流小說創作的先鋒作家伍爾芙就文學和中國的問題進行了長談。

  1929年至1933年,寫有《分》《南歸》《冬兒姑娘》等。還翻譯了黎巴嫩作家凱羅·紀伯倫的《先知》。1933年末寫就《我們太太的客廳》,內容被疑影射林徽因,成為文壇公案。

  抗日戰爭期間,在重慶用“男士”筆名寫了《關於女人》。又曾在昆明、重慶等地積極從事創作和文化救亡活動。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9年至1951年間曾在東京大學新中國文學系執教,講授中國新文學史,並曾在當地的報刊上發表一些短文。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祖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冰心迎來了生平第二次創作高潮。1980年6月,冰心先患腦血栓,後骨折,但她仍堅持創作,在此期間發表的短篇小說《空巢》,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接著又創作了《萬般皆上品……》《遠來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讀者》外,連續創作了四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寫》《我的自傳》《關於男人》《伏櫪雜記》。作品數量多、內容之豐富、創作風格獨特,使得她的文學成就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出現了一個壯麗的晚年景觀。年近九旬時發表了《我請求》《我感謝》《給一個讀者的信》等作品。

  1994年9月,冰心因心功能衰弱入住北京醫院;1999年2月13日,病情惡化,於同年2月28日晚上九點於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在冰心報病危之後,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等中央領導人及中國作家協會領導和作家代表曾親自到醫院看望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