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邊城》教案

高中語文《邊城》教案

  教學目標:

  1、鑑賞小說的環境美。

  2、鑑賞人物——翠翠的形象。

  3、品味小說的人性美。

  教學重點:

  體會小說所表現的人與人之間純潔的愛——人性美。

  教學方式:

  自讀——點撥。

  教學設想:本文是沈從文的著名代表作品《邊城》的節選第13、14、15部分。雖然是節選,但是仍然可以體現沈從文所要表現的一種“人生的形式”,因而主要引導學生理解沈從文所說的“優美、健康而又不悖於人性的人生形式”。欣賞湘西地方的風景美和人性美。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世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築。這廟裡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呼人性的人生形式”。

  沈從文的藝術觀就是在表現一種人性美,他在自己的創作之中努力的實踐著這一目標,他的代表作品中篇小說《邊城》正是這一藝術觀的體現。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小說《邊城》的節選,來欣賞沈從文在本文中表現的人性美。

  二、作家、作品簡介:

  1、作家簡介:

  沈從文(1902——1988),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湖南鳳凰(今湘西土家族自治州)人,苗族。原名沈嶽煥,筆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從1926年出版第一本創作集《鴨子》開始,出版了70餘種作品集,有小說、散文、文論、自傳、通訊等。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多產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集有《鴨子》《蜜柑》《神巫之愛》《虎雛》《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湘西散記》《邊城》《長河》等。其中短篇小說《丈夫》《貴生》《三三》,長篇小說《邊稱》《》長河是其代表作。他的小說取材廣泛,描寫了從鄉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層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表現自然、民風和人性美,並受廢名影響,取其抒情筆調,發展了新文學中抒情小說的文學形式。這種鄉土抒情體的美學風格代表了京派作家一定的社會理想,也對後來作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2、沈從文的審美觀:

  沈從文的作品不是從社會經濟角度,而是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去透視人生的。他認定“一個偉大的作品,總是表現人性最真切的慾望”,因而在古老的生活節奏與情調中塑造一系列不帶社會階級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謳歌一種自然,自得的人生,這種人的自然化是沈從文

  2、《邊城》的故事情節: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淳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二少爺讎送,從此種下情苗。讎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了美麗清純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讎送,情願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讎送。讎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願作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讎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熱死。讎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的守著渡船,痴心的等著讎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三、結合上下文,分析一下環境對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的作用:

  1、“天已快夜……心中有些兒薄薄的淒涼。”

  為什麼翠翠心裡感到“薄薄的淒涼”?

  忙碌了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閒坐下來。看著天上的紅雲,嗅著空氣中殘留著的白天熱鬧的氣息。不覺寂寞惆悵湧上心來,看世上萬物都那麼生機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卻“太平凡”了,覺得“好象缺少什麼”。內心騷動不安的愛情,卻不能像雀子、杜鵑、泥土、草木、甲蟲那樣,熱烈勃發。和周圍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淒涼”。

  2、翠翠坐在溪邊,……就忽然哭起來了。

  翠翠為什麼忽然哭了?

  翠翠懷著滿腔心事,無人能訴說。渡船上人們悠閒的過渡,又有水能瞭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閒和翠翠內心的波動,形成動與靜的對比,表現出翠翠那看似無由來的哭的深意。

  3、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陣,……翠翠的心被吹柔軟了。

  翠翠的心為什麼“被吹柔軟了”?

  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卻沒有來。“一片草蟲的清音復奏”,更使翠翠的心亂,連蘆管也吹不好了。祖父吹了“長長的曲子”,婉轉的曲調使“翠翠的心被吹柔軟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溫柔起來。

  四、鑑賞人物形象: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邊城明淨的風光,教化著樸實的人們。在小說中,每個人都熱情誠實,人人均有君子風度。“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美好的道德情操在這裡發揚光大。)

  1、翠翠

  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她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外公關心備至。因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讓外公去尋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時的無奈,又為外公擔心起來,為自己的想法的後果害怕自責。她情竇初開,愛上了儺送,感情純潔真摯。而節選部分以後儺送遠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著心上的人的歸來。表現了她愛的執著。/翠翠自幼父母雙亡,內心無比孤獨。雖然有外公無微不至照顧自己,但是並不能真正理解她作為一個青春少女的情懷。她“看著天上的紅雲,聽著渡口飄來鄉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兒薄薄的淒涼”。沒有人能體會一個青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這日子成為痛苦的東西了”。她為這無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內心的哀痛,只能哄勸她說:“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麼事情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對於一個花季少女,這樣的話太不切實際了。天保和儺送為了她唱歌“決鬥”,她卻毫不知情,只能在夢中希望愛情的實現,現實好像和她毫無相干。最後天保闖灘而死,儺送離家出走,外公為她的婚事憂愁而亡,她卻並不能瞭解這一切前因後果,只能淒涼地守著渡船,等待著心上人的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沒有人能告訴她要孤獨地等到什麼時候。

  2、外公

  外公是中國傳統美德的典範。他對孫女親情無限。為翠翠的親事操心擔憂,盡力促成翠翠愛情的實現。在生活上,對翠翠也是無比關懷,不讓翠翠坐熱石頭,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盡力體諒翠翠的心思,翠翠憂傷寂寞時為她講故事、說笑活、唱歌。/外公因為女兒和女婿的悲劇,在他心裡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翠翠害怕地痛哭讓他覺得莫名其妙,他給孫女講母親的故事,更讓孫女感觸不已。對於天保兄弟的選擇,他卻沒有直接告訴翠翠,反而讓孫女“心中不免有點亂”。他對翠翠“溫和悲憫地笑”,表現了他內心的矛盾,既愛孫女,又害怕她再走母親的老路,卻不能直接說出來。節選部分以後因天保的死造成孫女的悲劇,他又無能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訴說,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說他是在孤獨中死去的。

  3、天保兄弟

  天保個性豪爽、慷慨。他是船總的大兒子,卻愛上了貧苦擺渡人的孫女。他知道弟弟也愛翠翠,兩人唱歌“決鬥”,他卻因為自己先提了親,“作哥哥走車路佔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一開口”,她知道自己不是“敵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現了他的手足之情,後來他外出闖灘,一是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為了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難過,“好忘卻了上面的一切”,最後意外遇難,可以說是為了親情和愛情而死。/天保喜歡翠翠,託媒被糊里糊塗地拒絕回來,他不知道翠翠喜歡儺送,儺送也喜歡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愛情的矛盾中。最後他知道自己沒有任何希望,只能孤獨地離開傷心之地,最後死於意外,也許正是他孤獨的歸宿。儺送也可以說孤獨地追求愛情,和哥哥的“決鬥”,夜半唱情歌,卻並不為心上人所知。最後也孤獨地出走,不知道飄泊到什麼地方。

  五、品味人性美

  翠翠的愛主要表現為對爺爺的依戀。翠翠為愛情而痛苦,胡思亂想自己離家出走,爺爺搭下水船去桃原縣殺了她,結果自己把自己嚇住了,幾次請求正在撐船的爺爺回來,悲傷的哭了。

  爺爺的愛含蓄而深沉。他教育翠翠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他主動跑到城裡鼓勵大老“走馬路”,透過對歌求愛,還向大老傳遞來自翠翠的愛的資訊。他還告訴翠翠要從唱歌人的歌聲裡聽懂求愛的真心。他不希望女兒的悲劇重演,盡力幫助翠翠得到真正的愛情和美滿的婚姻。

  大老兄弟二人都喜歡翠翠,但他們相約對歌來決定誰能贏得愛情。而大老知道翠翠喜歡讎送,因此,先讓讎送唱歌,並且推出對翠翠的求愛,下灘闖路遇險而死。兄弟之間情誼都在默默中體現。

  爺爺和翠翠的愛、大老兄弟間情誼都是透過尋常的生活時間、任務的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表現出來的,這些都來自沈從文的創作人性美的觀點。

  六、作業:

  1、閱讀沈從文的小說《邊城》。

  2、為本文寫一篇鑑賞性的文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