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手抄報內容漂亮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漂亮
元宵節馬上就要到了,相信大家的心中也是萬分的期待。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下面是瑞文小編收集整理的元宵節手抄報內容漂亮,歡迎閱讀參考!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圖片1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圖片2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圖片3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圖片4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圖片5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圖片6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圖片7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圖片8
元宵節來源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據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
元宵節習俗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元宵節古詩
《青玉案·元夕》
作者: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十五夜觀燈》
作者:盧照鄰
錦裡開芳宴,蘭缸豔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作者:(隋) 楊廣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燔動黃金地,鍾發琉璃臺。
《觀燈樂行》
作者: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身閒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上元竹枝詞》
作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
《元夕影永冰燈》 作者:(明)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裡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餘歡。
《生查子·元夕》
作者: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永遇樂·落日熔金》
作者: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上元夜六首·其一》
作者:崔液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京都元夕》
作者: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正月十五夜燈》
作者: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元宵節燈謎
謎面:化裝完人顯俏 (打一節日名)
謎底:元宵
解析:“肖”字與“人”組合,方顯現“俏”字。“肖”與“完人”化裝後,可成“元宵”二字。
謎面:元宵月光窗前灑 (打一字)
謎底:一
解析:“元宵”二字的“月光”和“窗前(宀)”灑落了,餘下“一”字。
謎面:狂數鈔票鬧元宵 (打四字常言)
謎底:有點過節
解析:“有點”,別解為“有點鈔票”。“過節”即“過元宵節”。
謎面:元宵節前人微笑 (打一字)
謎底:莞
解析:“宵節”二字的前半部分為“宀艹”,與“元”組合,可為“莞”字。“人微笑”提示“莞”的字義。
謎面:開春雨連綿 (打二位元組日名)
謎底:三八
解析:“雨”,別指下雨,暗示沒了太陽(日)。“春雨”即別解為“春”字沒了“日”,再分開可為“三八”二字。
謎面:演員打鬥真叫絕 (打一字)
謎底:角
解析:“角”,一義為“演員”,也有“打鬥”之意;“角”與“絕”的讀音還相同。謎面三次扣合謎底。
謎面:禾中長草心不忙 (打一節氣)
謎底:芒種
解析:“禾中”合為“種”字。“心不忙”別解為“忙”字不要“心”,剩下“亡”,長“草”後即為“芒”字。
謎面:一去無音訊 (打一字)
謎底:查
解析:“查”字去掉“一”,餘下“杳”。“杳”,字義為消失,不見蹤影。
謎面:生產鞋襪不對外 (打一成語)
謎底:自給自足
解析:謎底別解為“自己做給自己的腳穿”。
謎面:百裡挑一兩傾心 (打一字)
謎底:皆
解析:“百”字挑去“一”,餘下“白”;“傾”字的中心是“匕”。
謎面:怡心遊山陰 (打二字城市)
謎底:臺北
解析:“怡”字的“心”遊走了,留下“臺”。 中國古代歷來有“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之說,故以“山陰”扣“北”。
謎面:一去就變壞 (打一字)
謎底:坯
解析:“坯”字的“一”去了,就變成“壞”字。
謎面:香字少一撇,不作杳字猜 (打一字)
謎底:杏
解析:“香”字少去“一”和“撇”,餘下“杏”字。
謎面:這聲音來自錢塘江 (打一字)
謎底:浙
解析:錢塘江,古稱“浙”。“這”的'讀音與“浙”相同。
謎面:新春伊始主人迎 (打二字地名)
謎底:廣東
解析:“新春伊”三字的首筆組合起來,可成“廣”字。古時主位在東,謎底以“東”代指“主人”。
謎面:桃李滿天下 (打一成語)
謎底:遍地開花
解析:從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中的“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詩句中,可以推測出“桃李”指的是“花”。
元宵節傳說一:點彩燈來歷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
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訊息,就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元宵節傳說二: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裡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裡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裡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所以這天叫做元宵節。
元宵節傳說三:袁世凱與元宵
傳說,竊國大盜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後,一心想復辟登基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終日提心吊膽。一天,他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嗓子在喊:“元——宵。”覺得“元宵”兩字諧音“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聯想到自己的命運,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禁止稱“元宵”,只能稱“湯圓”或“粉果”。然而,“元宵”兩字並沒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買他的帳,照樣在民間流傳。
元宵節的詩句
《青玉案元夕》(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生查子元夕》(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隋煬帝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鍾發琉璃臺。
《正月十五夜》
(唐)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裡開芳宴,蘭紅豔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詩曰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閒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詩曰
(宋)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注:珍品這裡指元宵)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生查子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折桂令元宵
(元)失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汴京元夕》
(明)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元宵》
(明)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燈》
(清)董舜民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說。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
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
《元夕影永冰燈》
(清)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
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
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裡看。
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餘歡。
《元夕無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元宵月正圓》
閩南歌謠
鬧元宵,月正圓,閩臺同胞心相依,
扶老攜幼返故里,了卻兩岸長相思。
熱淚盈眶啥滋味?久別重逢分外喜!
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
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
搖籃血跡難割離,葉落歸根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