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邊城》看湘西的風俗文化
從《邊城》看湘西的風俗文化
<邊城》的描寫讓湘西的文化得到大力的推廣,讓更多的人知道湘西這個地方。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從《邊城》看湘西的風俗文化。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湘西風俗畫秋水明月心
沈從文的《邊城》是文學史上一件別緻的精品,《邊城》是歌頌人性的至美,“是表現人性美的力作”,“是人性美的讚美詩”,是一部理想的作品。既然是理想的,就不是現實的。邊城是單純的,每一寸都是真,每一寸都是善,每一寸都是美。在這片如世外桃源般的土地上人們如此生活著:“靜靜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計數。”
一、真:真心、真誠、純真
1.主人公翠翠與儺送之間最真摯的愛情
翠翠是一個迷人的形象,是全書的靈魂。她美、熱情、純真。隨著歲月的更替,翠翠的情感發生了變化,因為在一次龍舟競渡時邂逅船總的兒子儺送,從此暗暗傾心。後來,翠翠路遇了剛剛在划船比賽中得了頭獎的儺送,兩顆年輕的心靈撞擊在一起,那種朦朧的愛意便在翠翠心中萌發。她那少女的純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
翠翠與儺送之間的愛超越了世俗的物質條件,愛的真誠,熱烈,忠貞,沒有做作,不虛偽,完全出自內心。用翠翠爺爺的話來說:“有什麼福氣,又無碾坊陪嫁,一個光人。”沒有任何附加的物質條件,翠翠是憑著身上綻放的自然的美打動船總的兩個兒子,當順順要儺送在與團總女兒婚事的事情上表態時,他說:“我尚不知道我應當得座碾坊,還是應當得一隻渡船;因為我命裡或只許我撐個渡船!”語言雖簡單質樸,但我們能感受到他們愛得真摯,刻骨銘心。
2.老船伕與外孫女翠翠之間最美好、純真的親情
老船伕是作者在小說中盡力刻畫的另一個人物。對於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女,他疼愛有加。隨著歲月的流逝,轉眼間,外孫女已出落成了一個如她母親一樣美麗的少女。從此,在老船伕的心裡又多了一層心事:為翠翠找一個如意郎君。為此他不辭辛苦,竭盡全力周旋於翠翠、天保、儺送、船總順順和楊馬兵之間。無意中為孫女的婚事設定了一些障礙,導致了一系列的誤會,最終釀成了儺送與翠翠的愛情悲劇。他帶著萬般的無奈和無限的愧疚悄悄地離開了人世。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純樸的人性之美。
二、善:互助互愛,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1.船總順順便是這一類的總代表
他 “大方灑脫”,“歡喜交朋結友,慷慨又能濟人之急”。面對著風雨中喪親失業、無依無靠的翠翠,他盡釋前嫌,忙前忙後。就連城中楊馬兵也趕來幫忙,並重新擔負起了老船伕的重任,照看那失去了一切的孤雛———翠翠。這就是湘西的風土人情,這就是茶峒人的善良。在這裡沒有勾心鬥角、強取豪奪,有的只是心與心的交換、血與血的對流。 2.老船伕的語言行為都體現了這個“鄉下老人”善良、淳樸的心靈美
老船伕他憨厚,質樸。他的語言間接,三五個字,卻讓人回味無窮。渡頭屬公家所有,過渡人不必出錢,有的人心中過意不去,抓把錢擲到船板上時,老人就一一拾起來,塞回那人手上去,儼然吵嘴的樣子:“我有了口糧,三鬥米,七百錢,夠了!誰要你這個!”有人要給錢的,老人卻情不過,就把這些錢託人到茶垌去買茶葉和菸草。茶葉則在六月裡放進大缸去,用開水泡好,給過路人隨意解渴,草煙則被一紮一紮掛在老人腰帶邊,過渡人誰要這東西必慷慨奉贈。老人用自己一雙老繭的手建起了一座橋,這橋聯結了碧溪兩岸,增進了兩岸人民的情誼。
三、美:人美、心美、情感美
“翠翠在風日裡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在水邊玩耍了。”她熱情、純真,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又從小常看著老人向那些困憊的旅人贈一杯涼茶,甚至不收過渡者的賞錢。因為在一次龍舟競賽時邂逅船總的兒子儺送,從此暗暗傾心。至此,作者向讀者展現了翠翠的青春的覺醒和萌動,朦朧的.憧憬和少女羞澀的美妙心態,表現人類感情中極為美好的一面。
在城裡,愛情是自私的;在邊地,愛情也變得和諧公平。祖父不想包辦孫女的婚事。翠翠也堅持婚姻自主;天保、儺送兄弟雖然同時愛上翠翠,但兩人卻以唱歌來決定勝負,顯示出邊城人美好的心靈。“魯迅的偉大在於表達中國人民的‘恨’,沈從文的偉大在於表達中國人民的‘愛’”。
身處於繁華的大都市中的我們,眼前是那林立的高樓,琳琅的商品,穿梭的人流,怡人的樂園,這一切都令人目不暇接,讓人心醉神迷;到處都是市場經濟,到處都是交易,到處都是虛假的面具;在一個這樣的社會中,那種人與人之間最誠摯的愛,那股由世間最清純的情感流露所匯成的“真善美”的涓涓細流,已讓許多人感到生疏———從這個角度講,《邊城》是現實主義的,又是浪漫主義的,它讓我們返璞歸真,它讓人們去重新拾取那曾被丟失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