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老船伕的人物形象分析

《邊城》老船伕的人物形象分析

  《邊城》的老船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傑出代表。他善良、勤勞、樸實、憨厚、忠於職守、克盡本分。他生活雖然清貧,但卻從不貪心;樂善好施,卻從不索取。終生為別人服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邊城》老船伕的人物形象分析,希望能幫到大家!

  《邊城》老船伕的人物形象分析 篇1

  他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傑出代表。

  他善良、勤勞、樸實、憨厚、忠於職守、克盡本分。他生活雖然清貧,但卻從不貪心;樂善好施,卻從不索取。終生為別人服務,卻不圖別人的一絲報答。對於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女,他痛愛有加,把自己的整個身心都給了她們。十七年前,當他的獨生女揹著自己與駐防的一名綠營兵戀愛,有了小孩子後,他“卻不加上一個有分量的字眼兒,只作為並不聽到過這事情一樣,仍然把日子很平靜地過下去”。後來,士兵死於暴病,女兒為之殉情,他又毫不猶豫地負起了撫養外孫女的責任。

  隨著歲月的流逝,轉眼間,外孫女已出落成了一個如她母親一樣美麗的少女。從此,在老船伕的心裡又多了一層心事:為翠翠找一個如意郎君。為此他不辭辛苦,竭盡全力周旋於翠翠、天保、儺送、船總順順和楊馬兵之間。無意中為孫女的婚事設定了一些障礙,導致了一系列的誤會,最終釀成了儺送與翠翠的愛情悲劇。他帶著萬般的無奈和無限的愧疚悄悄地離開了人世。

  老船伕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彷彿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化身;他對女兒、外孫女無私的愛彷彿就是我們炎黃子孫祖祖輩輩、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緣紐帶。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純樸的人性之美。

  小說正是透過老船伕這個典型人物的描述展現親子之愛的人情美。

  《邊城》老船伕的人物形象分析 篇2

  老船伕是中國傳統美德的典範。

  他善良純樸、熱心好客、甘守清貧、盡職盡責。對孫女無比疼愛。為翠翠的親事操心擔憂,盡力促成翠翠愛情的實現。在生活上,對翠翠也是無比關懷,不讓翠翠坐熱石頭,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盡力體諒翠翠的心思,翠翠憂傷寂寞時為她講故事、說笑活、唱歌。外公因為女兒和女婿的悲劇,在他心裡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

  翠翠害怕地痛哭讓他覺得莫名其妙,他給孫女講母親的'故事,更讓孫女感觸不已。對於天保兄弟的選擇,他卻沒有直接告訴翠翠,反而讓孫女“心中不免有點亂”。

  他對翠翠“溫和悲憫地笑”,表現了他內心的矛盾,既愛孫女,又害怕她再走母親的老路,卻不能直接說出來。

  後因天保的死造成孫女的悲劇,他又無能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訴說,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說他是在孤獨中死去的。

  《邊城》老船伕的人物形象分析 篇3

  老船伕是“邊城”世界裡的公僕,他與翠翠,黃狗住在碧咀溪畔,相依為命。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撐著木船,在碧咀溪為來往過客擺渡,由於“渡頭為公家所有,故渡船人不必出錢,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錢擲到船板上時,管渡船的必為一一拾起,仍然塞到那人手心裡去,儼然吵嘴時的認真神氣”。“我有口糧,三鬥米,七百錢,夠了!誰要這個?”從這一細節處,老船伕的固執倔強可見一斑。

  他不僅拒收過客的錢財,而且慷慨大方,善待鄉親。他託人到城裡買來茶葉和草煙,茶葉放在大缸裡,用開水泡好給過路人解渴,菸草則掛在自己腰帶邊,需要皆慷慨奉贈。有時,在渡口遇到熟人,常請到家裡喝酒,有時在城裡別人想嘗他的酒,他就把酒葫蘆遞上讓人喝個夠。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地在那裡活下去。他把擺渡當成自己的天職,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因此,他也眾人的尊重,他“一到河街上,且一定有許多商人送他的粽子與其他東西,作為對這個忠於職守的划船人的一點敬意”他想買肉人家卻不願接錢,他卻寧可到另外一家去決不想沾那點便宜。

  賣肉的明白他那種性情,到他稱肉時總選最好的一處,且把分量儘量加多。就這樣,老船伕愛上這個職業,不管嚴寒酷暑,颳風下雨,他是又喊必應,無人過渡時,曬曬太陽,追追黃狗,吹吹豎笛,將將故事,生活的平凡而寧靜。知足而快樂。儘管日子有些單調重複,但老船伕並不感到多麼寂寞,似乎生活中並不缺少什麼。

  老船伕的一生是平凡、平淡的,沒什麼大起大落:老船伕是善良的,以自己一顆善心對待周圍的一切。他對自己的生活並沒有什麼過高的奢望,“三鬥米,七百錢”足以維持它祖孫二人清貧的生活。從表面看來,老船伕的生活如一首動聽的抒情樂曲,聽來一切和諧悅耳,似乎沒有什麼憂傷的調子。但如果我們撥開美麗溫柔的生活面紗,不難窺見在老船伕和平寧靜的生活背後,有著難以抹去得寂寞和“淡淡的淒涼”。

  事實上,老船伕也是一個悲劇人物,如果用世俗的眼光來審視,他一生的命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我認為老船伕的悲劇主要表現在兩點。一是家庭的悲劇。他唯一的女兒為情而香消玉殞,留下一個孤雛——翠翠,他含辛茹苦是翠翠長大成人,而這其中的甘苦是別人難以想象的。翠翠長大後,他一心想讓翠翠避免他她母親的悲劇,得到幸福的愛情,儘管他為此操碎了心,跑斷了腿,受夠了別人的白眼,但直到他與世長辭,也未能如願。他極力避免的最終也沒有逃脫,悲劇再一次降臨到這個本來就命運多舛的家庭,降臨到翠翠頭上。二是性格的悲劇。

  擴充套件閱讀——邊城

  創作背景

  《邊城》成書於1934年4月,那正是沈從文愛情事業雙豐收的季節。1931年社會雖然動盪不安,但總體上還是稍顯和平,這個時候中國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著人性的本質,沈從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於是,他希望透過自己對湘西的印象,描寫了一個近似於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給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條明路。人間尚有純潔自然的愛,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作品中女主人公翠翠的原型,是一個絨線鋪的姑娘。沈從文在行軍的途中,有一個叫趙開明的好友,在瀘溪縣城一家絨線鋪遇到了一個叫翠翠的少女,她長得俊秀。趙開明發誓要娶她為妻。17年後,沈從文乘坐的小船又停靠在瀘溪。他站在船頭上,回憶到翠翠的美麗形象,便朝絨線鋪走去,在門前意外地看到了一個和翠翠長得十分相似的少女,熟悉的眼睛、鼻子、薄薄的小嘴。沈從文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原來這是翠翠的女兒小翠。當年的翠翠嫁給了追求她的趙開明。這時她已死去,留下父女兩個。為了不打擾趙開明,沈從文沒有跟他打招呼,但感情上的震撼卻久久不能平復。翠翠,這個美麗、樸實的少女,他怎麼也無法忘懷。1934年,他坐在院子裡,在陽光下的棗樹和槐樹枝葉陰影間寫《邊城》時,翠翠的形象便躍然紙上。沈從文在《湘行散記·老伴》中提到:“我寫《邊城》故事時,弄渡船的外孫女明慧溫柔的品性,就從那絨線鋪子女孩脫胎而來。”

  人物介紹

  翠翠

  翠翠是個天真善良、溫柔清純的小女孩,是作者傾注“愛”與“美”的理想的藝術形象。翠翠來到人間,便是愛的天使與愛的精靈。她爺爺把她領大,一老一少相依為命。她既是愛情的女兒,又是大自然的女兒。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靈與化身。翠翠身上的“美”,是透過她的愛情故事逐步表現出來的:第一階段:翠翠愛情萌生階段。她在小鎮看龍舟初遇儺送,愛情的種子就萌芽了。第二階段:翠翠愛情的覺悟階段。兩年後又進城看龍舟,她的愛情意識已完全覺醒。 第三階段:翠翠對愛情執著的階段。她在愛上儺送後,沒想到儺送的哥哥也愛上了她。出於對愛情的忠貞,她明確向爺爺表示拒絕。然而,她與儺送的愛情卻忽然受到嚴重挫折,儺送遠走他鄉、爺爺也死了使她一夜之間“長成大人”。最後,她像爺爺那樣守住擺渡的崗位,苦戀並等待著儺送的歸來,這些充分表現了翠翠性格堅強的一面。

  天保

  天保個性豪爽、慷慨。他是船總的大兒子,卻愛上了貧苦擺渡人的孫女。他知道弟弟也愛翠翠,兩人唱歌“決鬥”,他卻因為自己先提了親,“作哥哥的走車路佔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弟弟“一開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敵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現了他的手足之情。後來他外出闖灘,既是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為了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難過,“好忘卻了上面的一切”。最後意外遇難,可以說他是為了親情和愛情而死。

  儺送

  儺送有著他母親的美好品格,細膩。儺送孤獨地追求著愛情,和哥哥的“決鬥”,夜半唱情歌,卻並不為心上人所知。最後也孤獨地出走,不知飄泊到什麼地方。

  順順(配角)

  前清解甲流落軍官“順順”憑著一些積蓄經營木船,事業興旺發達,又因大方灑脫,仗義慷慨,誠信公道,被眾舉為“掌水碼頭”一方豪傑紳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