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父子情深的詠歎調一一朱自清的《背影》賞讀

一曲父子情深的詠歎調一一朱自清的《背影》賞讀

  引言:朱自清的散文感情真摯自然,語言樸素簡潔,結構嚴謹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雋永的藝術風格。《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下面就和小編一起探究朱自清如何用樸素的語言譜寫一曲父子情深的詠歎調?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敘事兼抒情的散文,作為現代文學中書寫父子親情的典型代表,成為中學語文教材的傳統篇目。《背影》以撫今追昔的敘述結構構思作品,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火山噴發般的激情,只是以一種平凡普通的真景與真情,以簡約的白描、傳神的工筆抒發出人生困境中的父子深情。

  一、父親對兒子眷眷之情的展現

  愛子之情是人類的共性,是人性善良、美好的體現。《背影》中的父親是慈父的形象,他的施愛無私、周到而自然。作者“把父親的背影作為敘述的主腦,從其間傳出父親愛惜兒子的一段深情”(葉聖陶語)。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透過一些具體而細微的事情體現出來。“我”乘車北去本有“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但父親仍不放心,儘管很忙,“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去買票,父親忙著為“我”照看著行李;行李太多,需要僱腳伕,“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送“我”上車,他特意“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這裡的五件事,件件都是那麼瑣碎。但在父親的心裡,不丟東西,不被人騙,不生病,一路順心,兒子的哪一件事都不是小事。文章就是這樣寓複雜的情感於單純的場景,寄豐富的內涵於簡練的筆觸,在對父愛不加粉飾裝點的描繪中透露出父親善良慈愛的品格,表述著一種動人的情感:父親對兒子體貼周到、無微不至的關愛。

  最感人的是作家以濃墨重筆描繪父親穿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的情景。把兒子送上車,已經照顧得無微不至,但父親還是覺得沒有儘夠心意,看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便要去買橘子。對於父親來說,過鐵道是很困難的,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往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父親身體不便,走路艱難,卻要親自過鐵道為二十歲的“我”買橘子。為了給兒子買橘子,他手攀、腳縮、身傾,才爬上月臺,可以說是用了全身的力氣。當父親抱起硃紅的橘子往回走,“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放下,抱起,他一點也不怕麻煩,這是愛橘子嗎?不,這是愛兒子。回到車上,父親“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這一系列的動作,映襯出兒子在父親心中的位置是無與倫比的,愛子之心是多麼強烈,父親抱回的哪是橘子,這分明是一顆心,一顆眷眷的愛子之心。

  二、兒子對父親拳拳之心的表述

  朱自清談及其《背影》的寫作時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裡那句話(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當我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裡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可以說,文章的通篇抒寫著作者對父親的拳拳之心。文章以“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有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啟筆,開門見山的話語,突出了父親的背影給自己的印象之深,表達了作者對於父親的思念之情,並將視角聚焦在父親的背影上,為後文頌揚與懷念父愛蘊積了情感。此後文中又三次出現“背影”,每一次都浸透著“淚水”。“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親對自己的愛,像冬天裡的一把火,讓自己倍感溫暖,感動之情溢於言表。“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也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的父親為自己買橘子令他感動,而此時是與父親的分別。“自古多情傷離別”,想到以後家庭的重擔又要由父親一人挑起,懂事而又無能為力的兒子怎能不流淚?“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則表明自己對父親的思念之深,思父親之近況,念父親之不幸,以淚代言,由情而發,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一個背影,凝聚了一份感動、一份心酸、一份理解,更有一份深深的感激。而每一次的流淚,都造成了感情上的波瀾迭起,都是“我”對父親一片愛子之情無限感激的自然流露,都多了一份兒子對父親的依戀,多了一份最美的人世真情。

  三、父子間真摯親情的抒發

  與許多描寫親情的作品不同,《背影》沒有飽含激情的'語言,只用少量的背景和對話,勾勒父與子的內在心理,抒發父子間的真摯親情。在“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的傷感氛圍中,父親安慰兒子:“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表現出一個父親面對家庭不幸的堅強和責任。他強忍內心的痛苦,還寬慰兒子,不讓兒子過於悲傷。語言雖不華美,卻飽含了父愛深情。“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送兒子且罷,又惦念旅途平安。等兒子回到北京來信報了平安,才徹底放心。“進去吧,裡邊沒人。”父親走幾步就回頭,對兒子的惦念之情可見一斑。而“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援,做了許多大事”則抒寫了一個兒子對父親的評價、肯定和崇敬。在《背影》的字裡行間中,作者還傾吐了自己對父親的懺悔。“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我心裡暗笑他的迂”“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這些懺悔,不是官樣文章的檢討,更不是口是心非的搪塞,而是靈魂深處的自責,是痛徹心肺的感悟,是對於父親“老境卻如此頹唐”的同情與憤懣,對於父親在境遇不佳中“觸目傷懷”“情不能自已”的理解。而一句“唉 !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則更加突出了作家對於父親的同情與思念,深化了最不能忘記的父親的背影,令兒子對父愛深深感激的情懷瀰漫其間。正是建立在這些極真實、極平常圖景上的追憶,這些兒子對父親的百般懷念和無限的感激,讓作者和讀者眼中的“背影”消失後,心中的“背影”卻更加清晰。從“背影”中終於讀懂父愛的朱自清,也把父親穿青布棉袍黑布馬褂肥胖的背影,從“形”與“神”兩個方面深深地烙在讀者的腦際中。

  餘秋雨說:“朱自清就以樸素的筆調描寫了他當時看到的一幅圖景……這就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情感的直覺造型。父親對朱自清的情感,朱自清對父親的情感,都濃縮於這個造型之中。”《背影》是一篇父憐子、子愛父的至情之文。在《背影》中,全篇不見一個“愛”字,卻寫出了一首聖愛之歌。它之所以成為經典,歷久傳誦而感人至深,並不是憑藉了什麼宏偉的結構和華贍的文字,而只憑它從一個兒子的角度,既細緻地刻畫了父親的舔犢形象,又細膩地描繪出了兒子對父親的理解和感動之情。正是這些樸素簡潔的文字,讓我們每讀一遍《背影》,就會對至真至純的父愛多一份理解;每讀一遍《背影》,就會多收穫一份對人世間最彌足珍貴的親情的感動。

  特定情景下的父親的背影,特別是離“我”有一定距離的背影,由於視覺角度的限制,省略了父親的臉部及其正面表情動作的種種描繪,作者只用極簡練的速寫筆法,抓住傳神的細節,勾勒出一幅淡淡的背影輪廓畫,創造出一種意蘊豐富、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給讀者以自由想像的廣闊天地。從父親努力掙扎攀上月臺的背影中,人們會聯想到父親當時吃力的神態,或咬牙使勁,或汗溢面頰,想見其甘心為兒子奔波的情懷;從背影中,人們還會想得更多,似乎會看到父親家道日衰的過去,也會預見到他離“大去之期不遠”的未來。而這背影,實際是當時社會的一個投影。如果讀者鼓起想像的雙翼,那麼,還會從中看到千萬舊知識分子困頓的身影。由於背影的表現角度選得好,寫得隱而不露,約而不繁,含不盡之意於背影之外,發人深思,催人聯想,所以它具有較大的藝術容量,經得起讀者反覆鑑賞。記得義大利美學家克羅齊曾說過:“藝術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創造引起讀者審美再創造的刺激物。”朱自清先生選擇這個特定的角度寫背影,也就是要創造引起讀者藝術想像的誘發物。如果表現角度平直淺露,寫足寫滿,勢必束縛了讀者想像的翅膀,限制讀者的藝術再創造,使筆下的形象變成失去藝術生命的“死物”。為此,選擇角度,要從有利於給讀者創造想像的藝術天地著眼。

  散文的表現角度,可以多種多樣,不拘一格,給散文帶來搖曳多姿、群芳爭妍的風采;散文的表現角度也需巧於運思,獨具一格,散文具有作家鮮明的藝術個性和獨特的風格。散文的表現角度既是技巧問題,又同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和觀察有關,滲透著他們的美學理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