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五四運動的手抄報
關於五四運動的手抄報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它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造就了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幹部上的準備。
五四精神的核心
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概括地講: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 我們應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仆後繼,英勇奮鬥,積極進取,勤奮工作。
五四運動的詮釋
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而所有這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因此,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應該把這些方面結合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鬥。
總之,五四精神代表著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一種青春的讚歌。
因此五四精神就是昇華了的愛國精神。
歸結起來是,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宣傳民主科學的進步精神,追尋時代潮流、把握時代命運的偉大精神。
中國歷史文化語境中的現代知識分子,是近代中西文化衝突導致文化轉型的產物。如果將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等為代表的近代知識分子群體,稱之為中國第一代的現代知識分子,那麼,以陳獨秀、胡適、魯迅等為代表的,則可以稱之為中國第二代的現代知識分子。這些由文化衝突而獲得主體高度自覺,並勇敢地挑起“向西方學習”重擔的現代知識分子,亦被稱之為“先進的中國人”。不同於中國歷史上計程車大夫或文人群體,現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指的是那些以獨立的人格、獨立的身份和獨立的價值標準,藉助知識、文化、思想和精神的力量,來表現自身對於社會、歷史、文化的獨特思考和鮮明的“公共關懷”,體現一種公共良知、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並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和參與社會活動的.文化人。在現代中國思想文化史上,魯迅無疑是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最傑出代表。他的思想、意識、觀念、學說、主張和人格等,都典型地反映出了現代中國知識分子所具有的精神特徵,尤其是他的現代意識的構成和心路歷程及所反映出來的精神特徵,可以說,正是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縮影。
五四愛國精神在今天
1919年,有帝國主義列強所操縱的巴黎和會不顧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政府和國民的意志,與日本帝國主義相勾結,把山東問題交給日本支配。當時,北京和各地愛國學生為了維護國家民族利益挺身而出,他們肩負著“反帝、反封建”的偉大任務,與工人階級的一起,在愛國精神的引領之下,與帝國主義及其走狗作了堅定的鬥爭,並取得了這次運動的光輝勝利。
5月4日那一天,學生界發起北京全體學生大會,並舉行愛國遊行,被捉學生達二三十人。可是,沒有一個學生屈服。是什麼讓學生面對帝國主義侵略者瘋狂的侵略行為;面對軍閥政府可悲的賣國行為;面對武裝軍警可怕的鎮壓和逮捕,表現得如此勇敢的呢?這是從筋骨裡迸出來;血液裡激出來;性靈裡跳出來;生命裡震盪出來的真純而可貴的愛國精神。在愛國精神的面前,人的愛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麼呢?
中國現代女作家、翻譯家冰心說過:“一個人只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有一顆愛國之心,就什麼事情都能解決,什麼苦楚,什麼冤屈都受得了。”5月4日以後,北京被捕的學生,也越發的增多,城內的拘留所,都拘滿了人,軍警們把北大第三院,改成臨時拘留所,第三院拘滿了人,又把第二院一併改為拘留所,可學生們沒有一個退縮的。學生們的這種視死如歸、毫不退縮的可貴精神,正是來自那顆熾熱火紅的愛國心啊!
同學們,讓我們來想一想吧!如果沒有愛國精神,我們中華民族還會巍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嗎?我們還能自主嗎?我們還能坐在教室裡學習嗎?不!我們不能!我們恐怕早已作了亡國奴了。我們當然不會願意做亡國奴。正是愛國精神挽救了我們,挽救了中國,挽救了我們的民族。
可是如今,卻有人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中國人如果是讓日本人統治,可能會過得更好。
五四時期的愛國青年,都以革新思想為將來革新事業的準備;我們這時期的先進青年,卻以一種病態的眼光來看問題。這未嘗不是一種悲哀。
祖國之於公民就如父母之與兒女,難以想象一個不愛自己的祖國的人會去愛自己的父母,我們應該要像愛父母,愛家一樣去愛國。
真正的愛國不應該僅僅表現在漂亮的言辭中,而是應該表現在為祖國、為人民謀福利的行動中。我們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又該怎樣去做呢?
有人說,19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而21世紀,就是我們中國人的世紀,“遠去足音凝重,再創輝煌更撼心!”中國經過幾十年來的艱苦建設,已取得了“乘長風,破萬里浪”的迅猛發展。但我們不要忘記,我們仍然是個發展中國家,還有許許多多地方有待完善和發展,要想國家富強,就必須繼續努力;而希望,就寄予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身上。我們就該努力學習,樹立遠大的抱負和理想,用愛國精神來激勵自己,將來有所作為,報效祖國。
讓我們用知識與汗水,以滿腔愛國之情,擁抱新希望,迎接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21世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