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歷史手抄報內容
西漢歷史手抄報內容
西漢透過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的改革,使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以下是小編分享的西漢歷史手抄報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西漢(公元前2XX年—公元8年)是我國第一個統一強盛的帝國。在西漢統治的近四百年的歷史中,透過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的改革,使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於世界之林。
秦末年,項羽、劉邦擁立楚懷王與秦朝抗爭。經過幾年的征戰,劉項軍奪取天下,項羽廢懷王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土地於王侯數十人,其中劉邦被封為漢王,都南鄭。但劉邦並不甘心居於項羽之下,在謀士張良、蕭何,大將軍韓信等人的幫助下,於公元前二零二年擊敗項羽,登臨帝位,國號漢,定都長安,是為漢高帝。
高祖在位七年間,為了削弱異姓王侯的勢力,先後剝奪韓信、英布、彭越等大將的兵權與封號,加強了中央集權統治。同時制定一系列的“與民休息”的政治方針,鞏固了自己的統治,為強大的漢朝盛世奠定基礎。前一五九年,高祖薨,傳位惠帝劉盈,但此時政權實際已掌握在漢高皇后呂雉的手中。 呂后前後共掌權十六年,是我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女統治者之一。前一八三年,劉恆即位,是為文帝,他與景帝(文帝之子,前156—前143年在位)劉啟都繼續執行高祖所制定的“與民休息”的政策方針,減輕人民賦稅,使漢帝國經濟蓬勃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大大增強,史家稱這一階段為“文景之治”。
透過“文景之治”,漢朝國力逐漸強大起來。前141年,景帝卒,其子武帝劉徹即位。劉徹也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間曾使衛青、霍去病擊敗匈奴,擴大了西漢王朝的統治範圍,保障了漢朝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但多年的征戰使國力下降,於是武帝於晚年停止征戰,轉而大力發展農業,使西漢的經濟繼續向前發展。 武帝之子昭帝繼承其父的方針,繼續實行無為政治,發展經濟,使西漢極盛時期達到了頂點。
經過昭帝、宣帝(前73—前48 年在位)兩代三十八年的“與民休息”的政策的執行,西漢王朝的國力增強,但與此同時地方勢力也隨之增強,嚴重的影響了漢帝國的統治,自元帝(前48—前 32年在位)起,至成帝(前32—前8年在位)、哀帝(前6—公元1年在位)、平帝(1—6年在位)在位年間,皇帝對政權的統治力量已大不如前。 及至劉嬰即位,朝權已盡落於外戚王莽之手。公元八年,王莽篡奪皇位,改國號為新,至此西漢對中國的統治宣告結束。
西漢王朝是我國曆史上比較強盛的.一個帝國之一,統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農業發展上,歷代一直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故而漢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較穩定。在武帝年間,大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武帝採納之,自此,儒教、儒學形成了漢朝以後中國曆朝歷代一貫遵從的治國方略。 由於政治經濟的穩定,使得手工業、商業、人文藝術以及自然科學都得到長足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紡織為主的西漢手工業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以紡織為例,西漢已有接近成型的繡花機器,足以見得當時生產已有一部分脫離了單純的手工勞作,使得生產率提高。手工業的發展促使商業繁榮起來,以長安為中心形成了許多商業城市,並透過絲綢之路開闢了與西亞諸國的外交與商貿等諸方面的交流。
在漢朝的人文藝術領域,出現了一位傑出的大史學家——司馬遷。他以太史令之職,完成了我國第一部通史《史記》,這部著作被後人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另外,漢朝的藝術水平也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從近年來漢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來,其做工之精細,工藝之考究,並不亞於今日。如四川廣漢出土的執鋤陶俑及廣州出土的漢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細,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西漢自高祖劉邦建立以來,歷經十四代二百三十餘年(其中包括王莽的新朝),使中國一度成為強盛、富饒的大帝國。因此,西漢王朝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