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校園欺凌手抄報的內容
防止校園欺凌手抄報的內容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手抄報吧,手抄報除報頭按內容設計、繪製外,每篇文章的標題也要作總體考慮。你知道什麼樣的手抄報才能算得上是好的手抄報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防止校園欺凌手抄報的內容,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沒有共識怎能防治校園欺凌
在當前,治理校園欺凌現象,需要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需要政府各職能部門、社會各界力量、家長的共同參與和通力合作。學校不應消極等待,而應積極採取措施,建立健全相關制度。
校園欺凌事件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發酵,演變成全民關注的公共事件。這一過程看似偶然,其實有著必然性。一些學校之所以在校園欺凌事件處理上引發爭議,暴露出自身在應對新型突發事件時的困惑、無力甚至無助。問題是,如果學校不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根本之策,還滿足於按照傳統的方式“照方抓藥”,那麼校園裡的欺凌行為冒尖為公共事件乃至更大的悲劇,是早晚的事情。
在國內,校園欺凌現象成為社會關注熱點還是最近一兩年的事,甚至連“校園欺凌”“霸凌”這些名詞也是近幾年才出現的。與一些西方國家早已立法對校園欺凌行為進行治理並建立了一套成熟的預防、認定、處理機制不同,在我國,教育管理部門重視校園欺凌現象併發布專門檔案對其進行專項治理,是才開始不久的事情。一方面,國家層面日益重視並著意解決這一校園“痼疾”,另一方面,相關制度和規定還遠未完善,學校和教師往往準備不足、力不從心、進退失據。
在應對、治理校園欺凌現象時,學校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筆者認為,首當其衝的是,在國家立法、政策層面對相關概念未有明確界定的情況下,學校應當持有開放的態度,不應窄化欺凌的範圍而耽誤了事件的有效處理。
關於校園欺凌或霸凌的定義,一般是指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透過肢體、語言及網路等手段,對他人實施的造成其身體或心理上傷害的行為。對於欺凌行為是否需要具備“長時間”“反覆性”的特徵,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例如,挪威學者丹·奧維斯就將校園欺凌定義為:一名學生長時間並且重複地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同學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欺凌並非偶發事件,而是長期性且多發性的事件。這一觀點得到了許多學者乃至一些國家政府層面的認可。在日本和美國一些州的早期立法中,也強調欺凌行為的“持續性”“反覆性”等特徵。
在我國,對校園欺凌現象的治理剛剛起步,尚未制訂專門的法律和部門規章,甚至對何為校園欺凌還未做出具有效力的界定。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個學校在識別校園欺凌行為時,不應當窄化欺凌範圍。凡是蓄意或惡意對其他同學實施的、讓受害者的身體或精神感到痛苦,而欺凌者感到某種滿足的欺負、侮辱行為,都應當認定為校園欺凌行為,並進行專門治理。同時要看到,對校園欺凌現象進行治理是學校的法定責任,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脫或懈怠。當欺凌行為引發學生傷害事故之後,學校實際上是事故的責任方之一,依法需要承擔損害賠償等法律責任。在我國臺灣地區,一所中學長期漠視校園裡存在的欺凌行為,導致受害者悲憤自殺,案發後校長等3名校方負責人甚至被追究了刑事責任。
客觀而言,學校應當建立、健全預防、處理校園欺凌行為的機制,有效地遏制各種侵犯學生身心健康的行為。在當前,治理校園欺凌現象,需要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需要政府各職能部門、社會各界力量、家長的共同參與和通力合作。學校不應消極等待,而應積極採取措施,建立健全相關制度。
其一,學校應當成立防止校園欺凌的專門組織機構,負責制度的建設、執行和監督工作。組織機構的成員應當包括校長、分管德育或安全工作的副校長、學校德育幹部、保衛幹部、年級組長、班主任、心理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其二,學校應當制訂關於校園欺凌的認定及違紀處理的規章制度。透過制訂校規校紀,明確學校禁止哪些學生欺凌行為,以及違規實施後可能遭受的教育懲戒或紀律處分。其三,建立校園欺凌行為的處理流程,合法合規地處理校園欺凌事件。其四,有效實施善後處理措施,做好對受害學生的救助、心理輔導等工作,幫助其恢復正常生活。
校園欺凌事件往往會產生一定的惡劣影響,但如果以此為契機,真正開始重視校園欺凌現象並著手完善防治機制,那麼壞事或許能變成好事。
四種常見型別的校園欺凌及解決方法
語言欺凌
即用粗魯的語言欺凌對方的行為,包括辱罵、威脅、無禮地評論別人的某些特徵(包括外觀、宗教、種族、殘疾、性取向等)。
例子:當一個孩子對另一個孩子說:“你可真夠肥的,你媽也一樣。”
跡象:孩子可能會有些落落寡合,變得有些憂鬱,或者食慾也不如以前。他們可能會告訴你一些別人說的有關他們的一些難聽的話,並且還會問你是否你認為那些話是真的。
怎麼做:首先教給你的孩子學會尊重。透過你自己的行為來說明每一個人都應該得到他人的善待和尊重。強調自尊,幫助你的孩子欣賞自己的長處。也可以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在他們遇到別人的言語欺凌時,可以採取哪些方式加以回應。例如用一種堅定而又非敵對的語氣簡短地回擊對方說“你這樣可不好”、“跟你沒關係”或者“別來這套了”。
身體欺凌
即以一種不當的攻擊性方式反覆地對他人進行毆打、踢踹、絆倒、阻攔、推搡、觸碰等。
例子:午餐時間,一個孩子在操場上被人拉下褲子。
跡象:留意觀察可能的警告標誌,比如不明原因的割傷、抓傷或擦傷,丟失或損壞的衣服,或者頻繁地抱怨頭痛和胃痛。
怎麼做:如果你懷疑你的孩子被人打了,你可以從一次看似隨意的談話開始,問問學校裡、課間、回家路上都發生了什麼事情。看看孩子是什麼反應。控制你的情緒,強調孩子與你還有老師進行開放溝通的價值。不要自己出馬聯絡欺凌者的父母來解決問題。如果你的孩子繼續遭受身體上的傷害,你需要從校外獲得額外的援助,比如聯絡當地的執法部門。
關係欺凌
即故意排斥別人,不讓某個人加入一個群體或組織,可能是午餐的飯桌,或者遊戲、運動和社會活動等。
例子:一群女孩子在舞蹈課上不停地談論週末一起在外過夜的快活,並且互相分享照片,而在場的另一個未被邀請的女孩子,似乎在她們眼裡根本不存在。
跡象:注意情緒上的變化,遠離同齡人群體,比以往更多獨處。
怎麼做:美國加州家庭治療師Jennifer Cannon建議,和你的孩子談一談每天都過得怎麼樣,並且讓它成為每晚的'例行公事。幫助他們找到會讓他們開心的事情,指出正能量,一定讓他們知道有人愛他們和關心他們。重點發展他們在課外活動上的才能和興趣,這樣你的孩子就可以在校處建立人際關係。
網路欺凌
即利用電子郵件、網路和社交媒體的貼子等,透過下流話、謊言和謠言等攻擊某人。或者透過性別歧視、種族歧視或者同性戀資訊製造一個敵對的氣氛,即使沒有直接針對你的孩子。
例子:有人發貼子說,“Kayden完全是一個失敗者,怎麼還有人和他一起出去玩?他是同性戀。”
跡象:觀察你的孩子是否花在網上的時間比以前更多了,下線以後情緒是否有些憂愁和焦慮。還要注意是否有睡眠問題,請求從學校離開呆在家裡,或者從他曾經熱愛的活動中退出。
怎麼做:首先應當建立家庭網路安全規則。根據孩子年齡設定上網時間限制,並與孩子達成一致。瞭解那些常見的問題網站、apps和數字裝置,讓你的孩子知道你會監控他們的網上活動。告訴他們,如果遭受了網路欺凌,不應該參與、回應或者推送。相反,他們應該告訴你,這樣你就可以打印出這些不良資訊,包括收到它們的日期和時間。向學校和網路服務提供商報告網路欺凌行為。如果網路欺凌行為升級,涉及威脅和色情資訊,可以聯絡當地執法部門。
反校園欺凌標語
1、學生快樂成長,學校繁榮和諧。
2、活力校園新氣象,莘莘學子文明風。
3、真心真愛獻出來,上下友愛創未來。
4、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事情,但她卻是最珍貴的事情。
5、讓健康與我們相隨,讓懂事與我們相伴;讓聰明與我們相擁,讓可愛與我們相依。
6、生活因文明展現美好,相處因和諧彰顯智慧。
7、真心真意為校園,和諧校園由你創。
8、百善文明為先,萬事安全為重。
9、共創和諧大家庭,師生攜手顯真情。
10、校園暴力要不得,共建美好創和諧。
防校園欺凌心得
治理校園欺凌需要學校發揮主體作用,這是必須的,學校是擔當學校安寧、和諧秩序的第一責任人,需要制定完善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 要加強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充分利用心理諮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諮詢和疏導,等等。但是,治理校園欺凌不能只靠學校單打獨鬥,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建立“聯合部隊”。
這支聯合部隊包括三個內容,一是家長部隊,孩子在學校欺負人,家長是責任擔當人,對於暴力孩子的家長,我們要加強教育引導,幫助家長學會教育孩子,讓孩子走出暴力陰影,家長部隊很重要,直接關係暴力孩子的轉化。二是社會司法部隊,就是我們必須在校園建立校園警察,一方面,對校園欺凌現象形成震懾; 一方面,及時對校園欺凌現象進行制止。同時,我們要建立司法教育強化培訓班,對暴力孩子進行強制教育。三是剷除社會暴力文化部隊。校園欺凌誕生的土壤來源於社會暴力文化,如暴力影視暴力文化,遊戲暴力文化,暴力文學,等等,我們應該建立一支剷除社會暴力文化的部隊,對於有暴力文化的影視、遊戲、影片、文字進行清除,剷除校園欺凌誕生的土壤。
校園欺凌現象誕生於家庭和社會,危害於學校,治理這種現象,必須從學校開始順藤摸根,剷除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