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語文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語文教案

  教學建議

  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簡析

  這是一首詠邊地雪景,寄寓送別之情的詩作,全詩句句詠雪,勾出天山奇寒,語文教案-詩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 開篇先寫野外雪景,把邊地冬景比作是南國春景,可謂妙手回春。再從帳外寫到帳內,透過人的感受,寫天之奇寒。然後再移境帳外,勾畫壯麗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別的特定環境。最後寫送出軍門,正是黃昏大雪紛飛之時,大雪封山,山迴路轉,不見蹤影,隱含離情別意。全詩連用四個“雪”字,寫出別前,餞別,臨別,別後四個不同畫面的雪景,景緻多樣,色彩絢麗,十分動人。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意境清新誘人,讀之無不叫絕。

  二、《雁門太守行》簡析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上句寫危城將破時沉重的氣氛。《晉書·五行志》:“凡堅城之上有黑雲如屋,名曰軍精。”作者在這裡暗用此典一下句寫敵軍兵臨城下的聲勢。甲光,鎧甲迎著太陽發出的閃光。孤城被蜂擁而來的敵人團團圍住。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兩句寫兩軍激戰的慘烈。《古今注》:“秦築長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這兩句中的“燕脂”,“夜紫”還暗指戰場血跡。戰鬥異常殘酷,戰死者的鮮血把泥土染成紫色。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兩句寫一支輕兵在寒夜出擊敵人的情景。在低沉的戰鼓聲中,將士們冒著嚴寒殺向敵軍。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寫守將曾受皇帝厚遇,臨危時誓死相報,英勇赴戰的決心。

  全詩用奇麗的色彩點染戰鬥的環境氣氛,表現了危城守將誓死報國的決心,能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三、《無題》簡析

  本詩為李商隱愛情詩中的有代表性的名作。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寫在封建禮法的重重阻礙下,男女二人難以相見的痛苦壓抑的心情。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執著的愛情在瀕於絕望中顯出了無比強大的力量。“絲”,雙關語,隱“相思”的“思”。“春蠶”、“蠟炬”比喻精妙,表達了抒情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這兩句詩已成為描寫愛情的絕唱。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寫對女方的深刻體貼。咫尺天涯的距離,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線希望,都寫得深刻動人。

  這首詩很典型地表現了在封建時代文人們那種隱秘難言的愛情生活的特點。

  四、《天淨沙 秋思》簡析

  前三句全屬寫景,但又句句寫出遊子的客愁和鄉思。“枯藤”一句寫秋末之景,乾枯的老藤,蒼老的樹木,烏鴉哀鳴,渲染出一種蕭瑟荒涼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遊於無家可歸之意。“小橋”一句推出一幅幽雅恬靜的畫面,與前句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引動遊子的鄉思。“古道”一句寫古道荒涼,西風驟起,馬也因長途跋涉而累瘦了,從側面反映出遊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以上為第一層。

  最後兩句為第二層,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遊子之悲。”“夕陽”句點出時間,並照應上文“昏”字。“斷腸”句直抒胸臆:遊子遠離家鄉,孤獨漂泊,秋景蒼涼,時近黃昏,怎不叫人痛斷肝腸呢!

  這首小令寄情於物,把悽苦愁楚之情,透過眾多自然景物的羅列,就把濃重的深秋色彩,刻畫得淋漓盡致。因此,被後人稱讚為“秋思之祖”。

  五、《山坡羊》簡析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生動的比喻,突出了山河的雄偉壯麗,為全曲奠定了悲壯沉鬱、氣勢雄渾豪放的感情基調。一條飽經歷史興衰的路,它喚起了作者的懷古之情。這不僅點明瞭題意,也飽含著感情色彩。

  “望西都,意躊躕”。二句意味更深長。作者西望長安,這漢唐帝國的都城,對其歷史上的繁華興盛以及眼下的物是人非有著無限的感慨。這裡隱隱約約透露出民族意識,即對漢民族強盛時期的追懷,思想感情極為複雜.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詩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由長安路而聯想到秦漢興亡,這是很自然的事。作者突出用了“傷心”二字,為這種不由自主的聯想平添無限蒼涼悽楚。明明是潼關懷古,卻把視野擴充套件到了潼關通往西都的`路上,聯想到關中逃難的饑民,他們成群結隊,艱難地走在路上。作者並沒有正面寫到難民群,而是抽筆去寫此地往昔的興衰,不言更勝有言。秦皇漢武的宮殿樓閣、舞榭歌臺都蕩然無存了,所剩的只有眼下的一片蕭條。這裡強調的仍然是歷史與現實的對照。

  “興,目姓苦;亡,百姓苦!”作者從對歷史的認識和思考中,概括提煉出既樸素而又鮮明深刻的思想:興也好,亡也罷,受苦遭難的終究是黎民百姓。這是作者關心人民疾苦情愫的昇華,問題樸實,卻十分尖銳;看似簡單,卻表現了作者極大的勇氣和膽識,它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無限深切的同情,對統治者無比強烈的憤慨。這是對全曲旨意一個十分警策、十分精闢的總結和概括。

  六、關於引導學生分析詩歌意境的教學建議

  要引導學生分析詩歌意境,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詩歌教學應該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使他們的腦海再現詩歌的藝術形象,感情上與作者融為一體。教學起始,要創造條件,讓他們理解作者創作前的背景材料,渲染氣氛,調動學生的感情因素。在分析時,教師要用真切感人的語言,豐富生動的表情再現詩歌的形象和意境,而不是乾巴巴地去解詞釋句,證述證明。有些詩歌情在言表,可以直接感受和分析到;有些詩歌情在言內,披文亦可入情;有些詩歌情在言外,則要“知人論世”,弄清詩人寫詩的用意,從而把握詩歌的真情和真意。詩歌教學,對層次結構的分析相對要少些,以免影響對詩歌的整體感受。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我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唐詩、宋詞、元曲聞名世界,是我國燦爛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李清照等人的名字永遠鐫刻在每個人的記憶中。這節課我們學習唐朝古體詩兩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雁門太守行》,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及情景交融的寫法。

  二、整體感知

  教師先介紹詩歌的知識和特點,反覆誦讀後,瞭解《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此詩描繪了唐代邊地特有的風光、奇寒,抒發了詩人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雁門太守行》一開頭便點明戰爭的危急形勢:敵人兵臨城下大軍壓境,有如烏雲重重壓下要把城牆摧垮。接著極力渲染戰場慘烈的氣氛:號角聲聲在秋風中迴盪,天寒霜重鼓聲不揚,戰士的鮮血染紅了土地,在夜幕降臨時映出紫色的霞光。詩的末尾抒寫危城守將誓死報效朝廷的決心。

  三、閱讀分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介紹詩歌的知識和特點。

  (1)詩歌是與小說、散文、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透過抒發強烈的思想感情和發揮豐富的想像和聯想,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詩歌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和音樂性。

  詩歌的種類:就體裁方面分為舊體詩(包括詞、曲)和新詩。舊體詩包括古體詩和唐代以後的近體詩(律詩、絕句)。新詩有要求嚴格些的格律詩,有格律要求不嚴的、寫起來比較自

最近訪問